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食物安全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精选

已有 4575 次阅读 2007-5-30 23:01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食物安全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蒋高明

        “民以食为天”,这句古朴的道理今天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食物安全隐患挑战。不放心食品直接影响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长期下去将导致中华民族整体国民健康素质的下降。
        食物安全隐患主要来自食物生产的源头,即地头和各类养殖场。影响中国的食物质量的有农业五大害和一潜在危害,这“五大害”是大农药、大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潜在危害是转基因。
        农药和除草剂使传统农田充满了杀机。辛苦的锄草劳作早已被除草剂所取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已成为历史。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农民每年都向作物、果树、蔬菜施加大量农药,向耕地喷洒除草剂,且毒性越来越强,农民们依然不能消灭害虫和杂草。后者与人类竞争的结果是,生产出来的食物除风味下降外,还充斥了各类不利于人类健康的成分。能够杀死虫子和杂草的东西对人体肯定好不了哪里去。农膜虽然实现了反季节蔬菜生产和提前上市,但其代价也很惨重――以蔬菜产业闻名的华北某县农民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地下水已不能饮用,需要花钱到上游的县买水喝。对于转基因,则国民还基本没有意识到其潜在风险,任其大行其道。
        添加剂和激素滥用带来的危害触目惊心。现代技术使鸡、鸭、鹅等禽类“长大成禽”的周期从120-150天缩短到38-45天,生产出来的肉含有很多害人成分。水产方面,鱼、鳖、虾、蟹、鳗等等无一不用添加剂和生长素,令人馋涎欲滴的海鲜里可能隐含有对人体极为不利的成分。
        除了上面地头和养殖场的食物安全问题外,那些在加工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也令人提心吊胆。仅以水果为例,不法之徒发明了各种办法使水果看起来更“妖艳”:催红素使苹果增色、生长素令黄梨早熟、氨水催熟香蕉、膨大剂催大西瓜、乙烯使葡萄变紫、工业石蜡抛光柑橘、硫酸浸泡荔枝增色、工业柠檬酸浸泡水蜜桃、生石灰捂黄芒果、化学剂染色大枣、喷洒硫酸使桂圆变艳,等等。假冒伪劣食品的出现使得原本就危机四状的食物市场更加混乱。
        造成上述食物安全的原因非常之多,其核心原因是利益驱动和道德素质下降。食物安全隐患的出现使得以城乡为主体的和谐社会建设成为一句空话。
        农民种地(养殖也一样)分两类,他们用传统的办法生产自己吃的食物,用现代技术生产城里人的食物。因为市民无法生产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他们只有受制于“农”。城里人即使再有钱,他可以买到任何高级消费品,唯有两个东西他买不到,即洁净的空气和健康、口味良好的食品。
        农民们尽管使用了浑身解数,仅靠农产品致富,并承担养老、医疗、教育、婚丧嫁娶的各种费用还是非常困难的。发达国家都是向农民补贴,日本每个农民获得的补助每年2万多美元,美国1.2万元。可见,发达国家从来没有希望农民从地里刨出金子来。相反,因为农业是个基础产业和低效益产业,纳税人有义务维护农民利益。在中国,因为种地不合算,农民务农的积极性不高,青壮年劳力纷纷进城去谋生,留下了妇女、儿童、老人看守家园,原本欢乐的农家家庭从此没有的笑声。进城的农民轮到受城里人的气了,他们干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住最差的房(很多住处根本就不是房子),所赚的钱到头来交给了医院、高等学校、交通部门,剩余的依然难以维持娶媳嫁女和养老送终。
        我国的优势是人多,人民勤劳朴实。大化肥、大农药、转基因是发达国家劳动力稀缺且昂贵逼出来的路;我们舍弃了自身优势,牺牲了乡村生态环境,换回来的是国民吃不上放心食品。农民是种地好手,进城谋生是舍本求末;城里人想花高价钱买放心食品,但是他们被骗怕了,任何广告宣传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忽悠”。放心食品哪里来呢?
        正确的出路在于大量进城的农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这些活就是为13亿人生产放心食品,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恢复日益衰败的乡村道德和乡村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利用生态学原理,农民在生产健康食物的同时,还可以解决肥料来源问题、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燃料和电力问题、农村教育和养老保险问题。在上述过程中,农民做出的巨大贡献,理应当得到国家和城市的认可,并从经济上给予补偿。城里人要吃上放心食品,就必须多花钱,将其用于买药品和去医院就医的费用投资健康食物。“病从口入”,只有吃得干净才能少生病。
        用传统方法生产食物费工费时,甚至存在高风险。去年笔者让老家的父亲种谷子,我的要求是完全用传统的办法,即不用一颗化肥、不用一滴农药,不能覆盖农膜。我先声明这样的粮食是我自己吃的,否则他可能“搀假”。因为条件很“苛刻”,这可苦了老人家。虫害还好说,可以用手抓;麻雀可带来了大麻烦,父亲花了一个多月每天轰麻雀。因为这样产出来的小米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别人给多少钱他都不卖。今年笔者又做了另外一个试验,利用自由放养技术,将“牢笼”里的2000只鸡“解放”到树林里。那些鸡们这下可自由了,林地里的草连同任何能够遇见的虫子们被吃一空。因为活动量大,半“成年”的鸡每天光吃粮食就得400元,且出“林”的时间整比出“牢笼”的时间延长了三分之二,这就意味者要消耗更多的粮食。因为笔者不想害人,坚决不给鸡吃饲料添加剂,成本就更大了。最关键的是害怕死亡,否则到快要出售的时候来场“灾”,那么消耗的4-5万元的粮食就只有变成了一点可怜的鸡粪。
        上面的两个例子说明,有机生产无论成本、风味,还是放心程度都是现代技术所不能比拟的。有机产品理应由“慧眼”识别,否则,好的产品卖不上好的价钱,就只有任食品烂下去。由于造假的成本远低于生产真产品的成本,市场选择了不健康食品,社会从此不能和谐。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亲自卖有机大米,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啊。
        “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是个好经验,但不是最好的。中国绝无必要把农村人口全部集中到城市和工业区就业,也绝不能以牺牲“青山绿水”换取GDP增长。什么时候我们实现了“吃得像农民那样,住得像城里人那样”,我们的社会就基本实现和谐了。农民生产放心食品,居民理智消费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条件,新农村建设必须围绕这一根本问题做好文章。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2585.html

上一篇:戴上口罩才想起环保?
下一篇:当生命之水成为产业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