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龙珠 阅读,思考,体验宁静

博文

关于全面履行建筑地震防护法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已有 4977 次阅读 2008-5-19 08:25 |个人分类:防灾减灾

    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就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强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研究建筑抗震新技术固然重要。但是,面对目前我国大、中震均会造成严重损失(人员相对稀少地区除外,如今年3月21日新疆7.3级地震)的现实,本人觉得其根源不仅仅在于不能预报地震、抗震技术不足的问题,地震防护执法不严恰似助震为虐!

    除继续严防施工偷工减料外,今后还应加强对建筑抗震的执法力度或完善立法(包括本次地震区的重建),如:
    (1)6-9度区建筑抗震规划、抗震技术标准执行情况;
    (2)6-9度区抗震能力低下的既有建筑得以全面、有效加固的情况;
    (3)对6-9度区农民自建房制订强制性抗震技术标准和监管法规。

    将既有建筑抗震技术标准和法规落到实处,确实需要增加基建造价和维护成本,但这种增量投资却是对生命财产的一种长期保险措施。面对这种在较长时间内或许无所收益(不震)的一大笔开支,是侥幸地减免,还是科学地投进去,就需要高层管理者的理性决择了!

    个人观点:为今后我国能够有效地减轻大震损失,国家在管理层面上加强监管以全面履行和健全建筑抗震技术和管理法规,
在一定时间内比研究建筑抗震新技术更为重要和紧迫

        另外,从本次救灾情况看,我国应急救灾的硬、软件高新技术研究工作应该加强!

====后记2(摘编)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0/022115574857.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0日02:21 人民网

  新快报讯 (特派记者 王华平) 昨天,绵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就一些媒体和网络报道“绵阳地震中倒塌学校教学楼存在‘豆腐渣’工程”及“最牛希望小学”等相关报道首次作出回应时称,“教学楼是豆腐渣工程的说法根本没有依据”。

. “有媒体报道称,包括北川中学在内可能很多倒塌的学校教学楼存在‘豆腐渣’工程,您对此有何看法?”本报及多家媒体记者问。

  “说这些学校教学楼存在豆腐渣工程的说法,完全是没有依据的!”姚定当即表示对记者作如此表示。随后,姚定称,从掌握的情况看,地震灾区倒塌的教学楼没有超高,只是建造的年限较久。而对于为何会倒塌时,姚定解释称,过去因家家给拔款建校的标准只有400元/平方米,而最近几年才调到500元/平方米,“这些年都是国家办教育,建造时考虑的抗震度很低,而这次又是百年难遇的高强度地震”。

. “那为何北川中学地震中,新建的教学楼倒塌了,而旧的办公楼和教职工住宅楼却没有倒?”记者继续问。对此,姚定对记者说:“我们与相关地震那里了解到,这可能与教学楼建造的架体有关,因为教学楼窗户较多。”

====后记1(摘编)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51982234413206839.html

“要重视土木工程灾害”
 
“在五千年发展史中,人类遇到了无数次的各种灾害。但是,在这些灾害中,还有一类危害极大、影响极广的灾害迄今尚未被人类所认识。这个灾害就是‘土木工程灾害’。”地震与防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的这一观点在当天座谈会上引起了很多院士的共鸣。
 
谢礼立认为,虽然没有土木工程就不会有现今的人类文明,但是土木工程在带来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土木工程灾害产生的机理是,由于人们不当的知识——选址、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导致所建造的土木工程不能抵御突发的载荷,而致使土木工程失效和破坏,乃至倒塌而造成了灾害。这些土木工程包括所有的建筑,地上和地下的土木设施,铁路、水库、隧道以及各种港口、矿山和工厂等。
 
“包括四川汶川县地震等在内的地震灾害是典型的土木工程灾害。此外,风灾、滑坡、泥石流、煤气管线爆炸、地下水管爆裂、煤矿塌陷、溃坝等也都属于土木工程灾害的范畴。”谢礼立指出,减轻这种灾害的主要手段和手法是科学的土木工程方法,即注意对工程进行正确的选址、施工、设计、加固、维护和保养等。
 
“一个国家的防灾减灾工作做得好或不好,就是要看这个国家是‘灾前忙’还是‘灾后忙’。”谢礼立强调。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后,当地损失惨重,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的灾前预防工作还不到位,在防震减灾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
 
谢礼立认为,在这次地震中我们应当接受这样的教训:要将减轻地震灾害的重点放在土木工程减灾方法上来,因地制宜地发展有助于土木抗震的经济有用的方法和技术;要重视人类居住环境的选择,尽量将居住地点选在安全的地带和地段上,适当避开活动的断层及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恶劣环境;要重新审视和总结我国目前的防震减灾体制及思路,调整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技术路线等。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070-25820.html

上一篇:一次地震震级为何会修正?
下一篇:哪类房屋结构抗震性能更好?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