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我的中医观

已有 6782 次阅读 2009-9-15 23:36 |个人分类:公共政策|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中医, 科学, 伪科学, 西医

第一,中医不是科学,中医是技术

 

技术的产生远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中医有上千年的历史,而现代科学的产生,不过几百年历史而已。就算仅仅看这个时间差,也可以判断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中医不是依照现代科学的方法发展起来的。因此,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中医不是科学,或者说,中医的知识体系,不是科学的知识体系。

 

说中医不是科学,不等于应该在现代社会打倒或者废除中医。因为中医是技术,是有用的技术。针灸的功效是神奇的,有用的。中医里面的推拿和正骨,也很有效。西方发展起来的chiropractic(脊椎指压法)技术,跟中医的推拿和正骨就有相同之处。中药也是有效的,尽管可能不是所有的中药效果都是那么明显,但是中草药能治病也是被证实的。因此,就算批中医很猛的人,也只是主张废医验药。如果肯定中药没有用,那连也不要了。

 

为什么反对中医的人要主张废医,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医的理论基础不是科学的。什么经脉循环、五行八卦之类的,医学上解破的结果,是没发展这些说法有科学事实依据。不过,非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也不一定就产生不了有用的技术。加上中医理论也不是全都都没有道理,比如其整体论的思想,至少听起来是那么回事儿,跟西方发展起来的系统论,还有相同之处。因此,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医技术还是起过不少治病救人和养生的作用的。

 

其实,我有个未经证实的猜想。我觉得,与其说中医技术是在非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还不如说,它是在不断的试错trial  and error)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不就是个试错的过程吗?尽管这是医疗技术,历史上拿人做实验,不符合人道精神,但实验的结果,的确是认清了了一些中草药的功用。这是历史的局限,谁让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精密仪器呢。

 

其实,试错法有用,并不难理解。在科学发展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很多技术就不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就算到了今天,科学已经高度发达了,这个试错法的传统,依然有生命力。我这里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INTEL公司开发芯片的做法。根据Moore(就是提出摩尔定律的那个人)自己说,INTEL公司是按照Noyce最小信息法则运作的(注:NoyceINTEL的创始人之一)。根据这个所谓的法则,INTEL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追求的是速度,而不是对该问题完全透彻的科学分析。一旦有一个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就算科学理论上还没有解释清楚,INTEL也会马上去尝试。他们追求的是努力利用最少的信息解决问题。

 

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飞机上用的埋头平铆钉(Flush Rivet)技术的发展。有一篇很有名的论文,叫做没有科学的技术知识(引文:Walter Vincenti,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Without Science: The Invention of Flush Riveting in American Airplanes, circa 1930-1950,” Technology and Culture, Vol. 25, 1984, pp.540-576.),就讲述了这个故事。埋头平铆钉的在不同飞机制造商家的开发与应用,走的技术路线不一样,但都是用试错法完成的,而不是建立在精密的科学计算基础上的。

 

需要说明一下的,其实咱们的中医老祖宗也是做过一些利用科学方法发展中医的努力的。比如李时珍,就对草药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还得到了达尔文的赞扬,据说达尔文自己还引用过李时珍的研究成果。当然,李时珍的研究不是在现代科学体系下做的,这是历史局限,不能怪李先生。

 

第二,中医与西医的交锋

 

因为的确能够治病的原因,中医在历史上长期存活下来,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民国以后引进西医,并且西医渐渐在中国占据了医疗事业绝对统治地位之后,中医依然存在。

 

不用说,西医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科学。西医的诊断手段,高出中医很多。西医对病症的疗效,整体上超过中医很多(不排除个别中医手段比相应的西医强)。西医的医药开发,有很规范的指南,从而保证了尽可能安全。就算西药有副作用,也都明文标出,这样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一句话,西医的市场,是很规范的市场。

 

相比之下,中医的市场,可就问题多多了。声称自己是中医能治病的人很多,有的真能治病,有的是骗子。要规范市场吧,比如要中医们考个执照才能上岗,但人说 了,那些真能治病的人未必文化水平就高,可能他们还考不下个执照呢。所以,这个执照问题,并不好解决。此外,因为中医的传授,更多地是靠经验而不是靠书本,也就是说,其中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的比例很大,师徒之间传帮带的效果,要好于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这个原因,中医技能的传播效率就打了折扣。更不消说,还有传儿不传女之类的传统。最后,更恶劣的是,中医里面号称能治百病,能治疑难症的骗子太多了。他们败坏了中医的声誉。

 

这么说起来,好像中医在西医面前应该是节节溃败,很快退出中国的医疗市场才对。事实并不是如此。我认为,除了国家有保护传统的政策以外,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市场因素在起作用。比如,西医不是什么病都能治的。在西医治不了的时候,大家往往是愿意试试中医的。也的确有尝试中医后,疗效不错的个案。这是中医得以生存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看西医太贵了,而看中医相对就便宜;在农村看西医比较麻烦,要跑很远的路到医院去,而看中医则相对简单。由于经济上和方便程度的原因,人们明知道西医更好,也愿意先试试中医。

 

这么说来,西医争取占领更多的医疗市场的战略,也就清楚了。第一,西医要好好发展自己,让自己能够治疗越来越多的疾病。这样,西医的市场份额才会不断加大。第二,西医不要收费那么高,尽量让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注:在这一点上,国家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健全医疗保险制度,能起到的作用更大)。第三,西医也别不理中医,而是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用西医的手段去研究中草药,这样只会让西医发展更全面。

 

中医呢?要想好好生存下去,也需要向西医学习,比如学习西医的诊断技术,学习西医的科学理论。此外,同样重要的是,中医要学会规范市场,要惩治骗子,改善自己的形象。反正医疗市场就那么大,西医的名声好,疗效高,就自然会占领更多的份额。中医要想生存下去,不改造自己不行,纵容骗子们败坏自己的声誉也不行。

 

总而言之,中医灭不灭,还是让市场去做决定吧。中医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要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独到之处,另一方面要舍得扬弃,把错误的部分丢掉,不能抱着老祖宗的东西不放手。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尝试用现代科学理论去解释中医药的机理。不断创新的中医,才可能有更好的生命力。

 

也许,未来哪一天,我们发现,中医西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样,世界大同,中西医之争也就可以完结了。

.

(2009年9月15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485-255839.html

上一篇:热爱生命——悼念杨汝清教授
下一篇:中医论争中各种观点之梳理
收藏 IP: .*| 热度|

11 李侠 王铮 陈儒军 刘进平 杨秀海 张涛 苗元华 马光文 刘晓瑭 欧阳峰 zhj71626

发表评论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