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Elsevier):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guo 科学出版人

博文

杂书过眼录(二)《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已有 4740 次阅读 2009-7-27 14:12 |个人分类:无事乱翻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书过眼录(二)《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1月

在“粉丝”这个词发明的十年以前,我就已经是村上春树的粉丝了。偷偷地喜欢一个作家的感觉是很好的,好像他或她是你一个人拥有,你对他或她的知识和理解是独特的。当你与二三好友谈起来作家作品的时候,那种感觉是很愉快的。

我第一次接触村上春树的作品,是从香港出版的赖明珠的译本开始的。口袋本、竖排繁体字、50克的道林纸。那时候大学刚毕业,从朋友现在是老婆大人处借来的。而她则辗转从一个香港朋友那里借来。

一开始只读了《挪威的森林》,立即被作品特有的那种情调所吸引,就是那种寂寞的动荡的善良的绝望的青春。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接着读了《国境之南、太阳之西》、《舞舞舞》、《且听风呤》、《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等等。全都是香港版的口袋本。

后来发现,原来村上春树的作品也有中文简体字本,是漓江出版社80年代出版的,于是利用工作之便得书之易,收集了全套的漓江版村上作品,译者是林少华。1997年我去参加香港书展,又购买了我所能见到的所有香港版的村上春树的随笔。

如此说来,我也算作一个不折不扣的村上春树粉丝了。但殊不料村上的作品在2000年以后突然火了起来,大街小巷争读村上。小说这东西嘛,最好一个人偷偷地喜欢。至此我感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好象有什么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偷走了,或者好象自己特别喜欢的一首歌被卡拉OK唱滥了。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一本随笔。村上春树是一位专业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业余中比较专业的长跑选手。我在博客《终生运动》中写道,村上之所以选择长跑,完全是因为选择了写小说作为终生职业。如他所说,写小说特别是写长篇小说,与其说是一种智力活动,毋宁说是一种体力活动,需要长期不懈地坐在那里坚持下去。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呢?村上就选择了长跑。因这它简单,不需要特别装备,只要一个人就可以。

我不建议非村上春树迷买这本书。因为坦白地说,如果不是对作者及其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长期追踪,很难对书中的内容感到特别的兴趣。这本书,怎么说呢,就像日餐一样寡淡。但知道村上春树好处的人,却又明白这种寡淡正是他的独特之处,就象喜欢日餐的人,自然会喜欢它的清淡。

还有一点是译者(施小炜)的译笔,在我看来,太“不村上了”。从赖明珠译本过渡到林少华译本,我费了点劲才习惯。二人的译笔还是有相似性的,这就是作为一个中文读者的我习惯了的“村上风格”。当然,完全是借译者之力。他(村上春树+林少华)的那些特有的句式,特有的用词,都让我觉得这就是村上,舍此而无他。这也是我很难接受施小炜译笔风格的缘故。不过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我知道了一些从前不知道的作者的信息。如果林少华再译一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我还是会买的。


读书荐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86-245870.html

上一篇:杂书过眼录(一)《吴冠中画作诞生记》
下一篇:模式化的“钢锉将军”
收藏 IP: .*| 热度|

1 武夷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2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