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于房屋安全科普的期望,应新浪网房产(上海)新闻部邀请,在上海市政府计划公布在建楼房倾覆事故原因前夕,我答应于昨天下午前去参与了“我的家为什么会倒塌?我该怎么办?”嘉宾聊天活动。
活动参与人员还包括律师和倾覆楼房业主,其全部内容有兴趣的网友可点击上述活动标题链接查阅([1]~[8]),而本人回答主持人、业主和网友问题的情况一并汇总如下(对新浪网页文字不作修改,而对事故原因的更详细的分析请阅读对上海在建建筑整体倾覆原因的看法)。
主要观点:
河堤倒塌并不是导致楼房倒塌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现在还不能说楼房基础埋深不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因为整个工程竣工前,小区地面一般还要回填抬高的。
小区使用的管桩(桩身截面中间是空心的)是目前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材料抗压强度比一般的高,缺点是受剪很容易脆性破坏。而桩的数量不是唯一关键因素。
第一,关于之前媒体报道中提到,附近淀浦河的一段河堤滑向了河中,有人认为是河堤倒塌导致房子倒塌。陈龙珠教授的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倒塌的楼房和垮塌的河堤中间有一段距离(隔了一幢楼),可见到倒塌的楼房和垮塌的河堤没有直接关系。
第二,一般小高层建筑的埋藏深度是约2米以上,从目前现场照片情况来看,这幢楼基础的埋藏深度虽然没有达到一般设计标准要求,但这是在施工阶段,与由该小区竣工后室外地坪确定的最后实际埋深是有区别的,所以从这点不能判断房屋埋深设计有问题。
第三,莲花河畔景苑使用的管桩,现在建筑工程中是经常使用的,特点是材料强度比一般的要高,抗压能力强,但是缺点是受剪很容易脆性破坏,桩顶与楼房基础连接较为薄弱。大家从照片里可以看出,桩都是从离顶部不远处断开的。有网友说桩的数量比较少,但是不能从这点说是楼房倾覆的原因。桩的数量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与桩直径、桩长有关,过多对控制施工时挤土影响也不好。
主持人:很多网友关心,这个楼倒塌与施工顺序有没有直接关系?
陈教授:从施工技术可行性来说,先后施工的问题不是造成楼房倾覆的重要因素。要造一栋楼和紧邻地下车库,先挖相对深的基坑还是先盖楼,一般而言,先造楼的风险比较大。但是,只要从技术上面做好保障工作,而且当今技术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先盖楼再挖坑也是可以不产生严重事故的。
主持人:倒楼的原因,刚刚陈教授也说了很多,但是据你的经验来看,最严重的问题在何处?
陈教授:这个原因其实很复杂,我只是单纯从技术上说明问题,毕竟实地具体分析还要看明天的政府报告。
不过我要提醒大家一点:淀浦河旁的房屋在施工过程中将基坑开挖出的大量土堆积在河堤旁是有违规嫌疑的。一般工程上来讲允许基坑边有每平方米2吨的一个堆积量,2吨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大概堆土不超过1.5米高。而这个工地这么高的堆土明显违规。河堤(附注:远处一处)的坍塌和堆土是有直接关系的。
主持人:今天有相关报道说,周边的几栋楼目前是安全的,陈教授怎么看?
陈教授:从技术上来说,若目前观测各楼房沉降和倾斜率数据基本稳定,则说旁边的几栋楼安全是可以接受的。倒塌的那栋楼是因为各类问题聚集在一起所致,如果它南边上基坑里的土早点回填的话,楼房也应该不会倒下的。
主持人:我们的网友还问到一个问题,她是7号楼南面的业主,她的那幢楼的安全系数是怎样的?陈教授,要不你回答下?
陈教授:如果说安全系数,因为有人还在监测,我觉得现在应该是没有什么很大问题的。具体要看明天政府公布的调查报告。如果说是以后的话,我觉得最多应该是对于安全这方面监测的时间再长一些,区别对待吧。
主持人:如果报告出来的结果,是项目里的其他楼房没有问题。但是交房入住后却出现了安全隐患,那么是否会有人来对现在的这份报告承担责任?
陈教授:类似的房屋事故调查报告主要是由当地政府牵头的,报告内容体现的是对当前的房屋质量安全问题原因的一个调查分析以及一些事故责任方面的归属问题。如果现在查不出什么安全问题,应该就不会有太大的隐患。如果以后出现隐患,那么应该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组织新的专家组进行调查勘测,重新进行评估,若分析结论没溯源到现在的事故,就与现在的这份报告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了。
业主:陈教授,我们的房子质量是不是其实还不错,这样倒下去,房子都没有散?
陈教授:应该这么说吧,第一,这房子是剪力墙结构,在横截面上,它用混凝土浇灌的墙面比较多,这是它倒下去后能够维持原样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它倒下去接触到的是泥土地面,本身有个缓冲。如果是入住后倒塌到混凝土地坪上的,那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模样了。
这次房子的倒塌看来主要是基础问题。在房子倒塌前,管桩破坏前是有个临界点的,它只有到一个程度了,只要其中的一部分桩断了,那么其他的桩断起来是很快的。因此,如果已经到了管桩破坏的临界点了,即便是把房前基坑的土填回来,也是回天乏术了。
业主:现场的专家是否能对最后的处理结果进行下预测?
陈教授:从应急方面来讲,我觉得政府的措施已经相当高效,包括疏散周边居民等等,在民众的情绪安抚上也做得比较到位的。在一周之内把相关的处理办法也要公布了。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未来还是要重建这个地下车库时,新的方案是怎样地确保基坑周边的楼房安全。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个事件也是一个警示,相信以后,开发商和政府部门会更加重视商品房建设中的工程安全问题。
* 事故后的当天下午,上海交通大学船海与建工学院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所长陈龙珠就赶到了淀浦河对岸察看,面对倒塌现场心情复杂。作为基本建设行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今年一直很担心会发生重大的工程安全事故。“我国重大安全事故的多发有一定的规律,往往是在拉动经济的大环境下——”他向本刊记者介绍了建国以来历次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高峰期:上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时期,百姓参与大兴土木,缺乏技术力量;“文革”后期,“四个现代化”建设刚开始,技术水平有限,管理制度混乱;1985年前后,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崛起,制度不全;1993到1997年,市场经济起步阶段,商品房大量兴建,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而且复杂。而从去年开始,全球范围对抗金融危机,很多国家都把拉动经济作为重点,工程安全监管易被忽视。陈龙珠说:“外界看上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的确如此。但工程事故是‘万一’的事情,而在过去这几轮事故高峰期中,上海都未能幸免。比如1993到1997年那一轮,1994年上海闹市区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基坑坍塌事故,经济损失很大;而2003年地铁4号线管涌坍塌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估算达1.5亿元。”
* “楼倾倒不是没有先兆的。”陈龙珠向本刊记者指出,在岩土工程事故中,从初期先兆到临界点,软土的流动一般是会有一段以天计数的时间过程的。“一个佐证是,据这次的调查组专家介绍,倒塌的7号楼和旁边的6号楼是‘姊妹楼’,只是7号楼到了临界点,6号楼还差一点没到。那么事故发生时6号楼的状态就是7号楼之前的样子——据专家说下午去看时,6号楼已经斜了。”陈龙珠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监管也非常重要,包括监理公司和区安全质量监督站。
* “有些房产项目过于追求开发利润最大化,并不考虑收益与风险平衡。”陈龙珠说,“比如这次堆土不外运可能节省了几百万元,但楼倒塌的损失可能高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