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吓了一跳,但绝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全是自己童年亲身经历。
我1967年生于苏北农村,当时文革刚刚开始,从五六岁有记忆开始,当时关心的全部问题就是一个“吃”字。记忆中的童年是饥饿的童年,我映像很深的是,小学五年级有两大理想,一是将来有一副变色眼睛;二是一天能吃上一个肉包。
那时,要吃饱一顿米饭只有等过年的时候,平时主食就是杂粮稀饭(大麦、元麦、玉米等),辅以各种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如山芋、胡萝卜、芋头等等。白面面条是很难吃到的,偶尔能吃上杂粮面条,主要成份是小麦麸子、山芋屑子、麦子等,颜色是深咖啡色,没有韧性,所以面条很粗、很短,吃起来酸酸的,当然这是难得的美食了,记得9岁时这种面条我就能吃四大腕。菜是可怜的一点自留地里长的蔬菜,但往往不多,碰到青黄不接的时候,许多人家没有蔬菜时只好用盐开水当“菜”。
我家里在农村条件属于中等,但家里来了一般客人也只能吃少许大米加上晒干的山芋屑子煮成的“米饭”,有时是胡萝卜饭,当然,肉是舍不得买的,至多炒几个鸡蛋(为了增加分量,里面往往加上很多面粉)。家里老少六口人,来了尊贵的客人或者碰到过节能吃上肉,当然至多也就买1斤半左右,并且有客人时我们小孩是从来不让上桌的,所以往往也就吃几片解馋。能把肉吃饱的时候只有等过年,但我的境况似乎更惨,小孩子往往贪吃,结果胃消化素菜已经习惯了,所以伴随着的是过年天天拉肚子,这种情况有时大人也是这样。
由于大人要上工,农村里家家户户小孩从很小时候就必须帮家里做事,烧火、挑猪草、捡柴火等等。这也给小伙伴们增加了许多在一起活动的机会,我的童年小偷生涯便由此开始。
那么,有什么好偷的呢?东西太多了,只要是生产队的所有的东西,玉米、黄豆、花生、西瓜、麦子、水稻、山芋藤(可以用来喂猪)、树枝(生产队树上长的,可以当柴火),甚至生产队茅厕里的大粪(用来给自留地施肥)。当时岁数相仿的小伙伴没有不偷的,虽然生产队有专人做“保安”,但由于庄稼地很多他们是看不过来的,所以往往抓住的都是少数。我的两个关系很好的小伙伴,他们的父亲就是专门看庄稼的,但他们一样偷。我胆子算小的,加上上学后由于成绩不错,当了个小班长,所以相对偷得少一些,但一年二三十次总归有的。
生产队有一片西瓜地,大概10亩左右,周围用篱笆围起来,有两人看管,那可是上好的东西,正常小孩一年是吃不到一片西瓜的。当时我们一起挑猪草的有4个人,我加上一家的弟兄三个,我躲在一片玉米地里负责看篮子,他们哥仨负责行动,时间一般选在下午饭后不久,夏天这时大人往往要打瞌睡,正是松懈的时候,容易“得手”。一般成果颇丰,一人会偷一个回来,不过西瓜生熟就不能保证了,吃过的西瓜皮虽然可以喂猪,但是绝不敢带回来,以免被抓住“证据”。
麦子成熟的时候也是偷蚕豆的最佳季节,两种植物套种,小孩钻进麦地根本无法发现,一方面可以模拟八路军打游击,另一方面可以填饱肚子。首先吃一些,多余的放在口袋里,然后来到河边,挖一个小灶,捡点树枝当柴火,用水煮着吃,可是上好的佳肴。
花生成熟时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猎物,但有一件事情现在想想当时是不应该做的,就是花生种子刚刚种下去的时候。为了防止小偷,生产队先用巴豆(一种泻药)浸泡,然后再种到地里,但我们照偷不误,从泥土里扒出来,剥了皮后再吃。问题是,种子吃掉了肯定会影响第二年的收成的。
当时农村兴修水利,开挖了不少人工河,河边栽了许多用来做防护林的槐树,暑假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捡”柴火,其实平原地区本没有柴火可捡,实际上是和另外一个小伙伴去偷,可是我笨,不会爬树,因此只得在树下打杂,负责捆绑包装,一般我会拿稍少的那一捆,毕竟自己起的作用有限,不好意思拿大的。任务基本完成后,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下河游泳,为了安全,大人是绝不让小伙伴私自下水的,但小伙伴每人都会游泳,基本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学成才”的。记得上初二
虽然经常偷东西,但是我是讲原则的,就是只偷生产队的东西,私人的东西从来不碰一个指头。
当然,偷东西并不是我一个,当时的小伙伴无论男女,每人都差不多,我的水平肯定在平均水平以下。分田到户之后,一夜之间,小偷们都“从良”了。
这么多年来,我因为“犯事”被抓住过两次,一次是偷吃新鲜的嫩玉米(当然是生的),被教育了一番。还有一次是有年冬天,我拾狗粪时,由于收获太少就到生产队去偷,结果回来的路上由于两种东西“外表”明显不同而被当场戳穿并且被没收了“作案工具”,而且要威胁告诉老师,吓得几天上学时都提心吊胆。
直到生产队1980年实行农业联产承包制为止,当年就能吃饱米饭,结束了饥饿的童年与少年时代。
至今我没有为童年的小偷行为忏悔过,也没有因为现在温饱解决了而感谢过谁。倒是经常回忆起伴随饥饿而带来的无限乐趣,回忆起童年的小伙伴们。社会总在不断地完善,这时自然规律。
春节在家,无所事事,写点幼时回忆吧,希望能逗朋友们一乐!
俞立平 2008.2.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