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忽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大毛忽洞 自留地是桃花源,只种颜色不耕田。 点击 【博文】 看分类目录 邮箱: lishchlishch@163.com;lishchlishch@gmail.com

博文

基础研究:1人挖洞和多人挖洞

已有 6120 次阅读 2009-6-13 18:41 |个人分类:思想和方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基础研究, 1人, 挖洞, 多人

基础研究:1人挖洞和多人挖洞

基础研究就是要挖一个很深的洞,通过挖洞而找到宝贝,这宝贝就是原创性。

为什么要往往深处挖呢?

因为地表层已经被成千上万的科研大军挖得满目疮痍,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一般情况是:

洋人大牛挖第一遍;

洋人二牛挖第二遍;

国内大牛挖第三遍;

国内二牛挖第四遍;

等等,and so on.

 

为什么要说成是: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一塌糊涂呢?

请网友翻一翻国内(某些国际)的期刊杂志就知道了。

 

人们都习惯于折腾地表层,

而且场面越来越壮观,规模越来越庞大。

 

如果是古典式的单枪匹马地挖洞,成本很低,破坏性也不大。

如果是成群结队大规模地挖洞,成本非常高昂,对地表层的破坏性巨大。

1人挖洞和多人挖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21-238014.html

上一篇:基础研究VS卞和献玉:找到宝贝很难,想把宝贝献给国家更难
下一篇:行为哲学:能咬住自己的鼻子原来不需要踩板凳
收藏 IP: .*| 热度|

11 李侠 刘全慧 戴小华 周春雷 陈国文 刘颖彪 苗元华 陈应泉 蔣勁松 郭磊 魏玉保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