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岩论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ugj     眼见为实, 眼见未见得实!

博文

当年高考如昨 三十旧梦依稀

已有 12207 次阅读 2009-5-3 10:54 |个人分类:地学人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高考, 1977

当年高考如昨,三十旧梦依稀
刘继顺
作于2007-06-10
 
    今在故纸堆中,偶然翻到了我一九七七年的高考准考证。贴照片处已撕破过,准考证背面有说明:“此照片曾撕下,先后贴在大学的病历本、研究生游泳证上(呵呵,为了省钱),1986年10月25日重贴此处,以示纪念。”

    看到这张准考证,无尽的往事注上心头,沉思良久......

    虽然,至今不知道当年考了多少分,但因为这张纸,命运就此改变,我跳出了农门,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

     时光回到1977年,那时我在一所只有两个班两个老师的小学校任民办教师。每年计10个月的工分,在寒暑假干两个月农活,每月另有现金补助13元(其中县上发11元,学校发2元)。从自己家里挑米到学校去,戏称“pai米老师”。
    那时的政治气候是:“四人帮”打倒没有多久,邓小平才复出,“文革”阴影渐渐地撕开了口子,因为对“文革”前“十七年的资
产阶级教育路线专政”的提法悄然改变了,代之以肯定的提法。
报名
    这年的六七月,听说还是要推荐上大学的,只有那些“根红苗正”的才有被推荐的资格,电影《决裂》将这种被推荐的资格发挥到了
极致。因我的“社会关系”稍为复杂,推荐是没有份的。上大学,连梦都没有梦过。只有听从命运的安排,任凭青春消磨在扁担上
    正因为“社会关系”有一点点复杂(祖父和外祖父为富农成份),我与哥一道小学毕业,两兄弟竟然连上初中的资格也没有。

    只因我年龄小,还不能出集体工,才又去念七册,最终较顺利地上了初中和高中。而哥却永远地离开了学校,留在了家乡的泥土上。至今,对大哥,我仍然愧疚不已!
     后来到了九月,听说要恢复高考,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后来传说,湖南的株洲市进行了高考试点(作文题是“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
”)。待到10月份报名时,打听到的报名条件是:不论婚否、不论年龄,只论成绩;政审不论家庭,只重本人现实表现。看到这些,内心有着一些冲动。因为在这之前,没有人向我说“读书是为了上大学”,也不知道何为大学?看着身边熟悉的人都去报名,我也就随大流,来到报名点,试上一把。
    到得报名点,一看人黑压压的一大片,男的女的,老的(三十来岁)少的(十二三岁),小学程度、初中程度和高中程度的,往届
生应届生,父子、夫妻同台竞技,应有尽有。
     填表时,我却犯了难。这年的湖南高考分文科卷和理科卷,大专卷和中专卷。因我在中学时文理成绩不相伯仲,但考虑到史地知
识缺乏,遂报考理科。再看周边的考生大多填报中专,说是稳妥。说实话,那时认为只要能考取,那怕是到城里扫垃圾都行,也不知道大专中专有什么分别。
   可我还是填报了大专,因为报大专可填三个志愿。一为本科,我填了武汉大学数学系,主要受当时陈景润、杨乐、张广厚事迹的影响
,再说我只听说过武汉大学(因为离我们家乡相对较近)、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因为鲁迅的文章中提到过)、中山大学(因为有个杨荣国教授,曾是批孔专家);二为专科,我填报兰州铁道学院,我不知道兰州在哪里,只知道坐火车好玩;三为中专,我填了湖南交通学校,因为我是民办老师,生怕录取到师范类院校,原因是当时的老师找对象都难。不过现在我还是没有脱离掉老师这个职业,此是后话不提。心想:到时本科录不了有专科,大专录不了有中专,总比单独报考中专多了两种选择,因此就报考了大专卷
备考
    名是报了,可还得找书复习复习呀!我们那时的教科书十分简单,什么物理工业基础(理工),化学工业基础(化工)、农业基础
(农基)等,毕业好多年了,当年的课本也找不全了。心想能够找到文革前的高中课本那就好了,可到哪里去找呢?
    当时有个也参加高考的同乡的叔叔在县宣传部,我们结伴去县城找他。这位熟人后来介绍我们去向阳中学(即现在的祁中一中),
拿了几张油印纸。当晚住招待所,不怕大家笑话,当时招待所的同志要我交住宿费,很不能理解,我这是县宣传部的同志介绍来的,住招待所还要交钱?!
    我哥哥当时在县建筑队做临时工,正在修建衡阳师专附中的教学楼,他给我也弄来了一些油印纸。
    我舅舅在砖塘公社当教育专干,他说他们那里办了一个复习班,星期天上课,要我去听听。待我去时,一问原来没有这么回事,但
我碰到了正在复习备考的“老三届”考生袁老师(民办教师),当晚我们俩同睡一床,整晚没有睡觉,一直在回忆数理化。也正是在这里,我看到了文革前的中学课本,也知道了“韦达定理”(呵呵,就是代数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式,我们当时读书时,所有公式是不用外国人名的,怕说成是祟洋迷外)。
    当时没有电,煤油凭票供应,可没有那么多煤油供我们看书用。好在大队的用柴油机带动的碾米机放在我们学校,我就要了些柴
油以便晚上看书,可柴油烟大,第二天早上起来,鼻孔全是黑的。
    就这样,我白天教书,晚上复习。在放秋忙假的时候,白天出集体工,晚上复习功课。
考试
    大约12月中旬(经查为12月18日至19日)开考的。因考生多,我们县大约设了十来个考点。我是在离家有6华里的包圣殿公社附中
考试的。早早地在家吃完早饭后赶往考场。顺便带上妈妈给煎的麦子粑粑(麦麸都没有去掉,有点黑),作为我的中餐。第一天考完后就走回家,第二天再来。没有钟表,一切听从考试广播的号令。
     考场极其简陋,土台子的书桌,歪七歪八的板凳。考区极其安静,没有汽车的喧哗,也没有陪考家长的企盼。只有公安人员的把守
,高考广播的声响,还有那“接受祖国挑选”的横幅,才使得考区显得那样的神圣,又是那样的庄严!
     当时考试科目为四门:数学、语文、理化或地史、政治;上下午各考一门,考两天。
     说实在话,那时的考卷极其简单,难度与现在的中考卷差不多。语文题有拼音(women de mudi yiding yao dadao 我们的目的一定
要达到),词语解释,改病句,作文题是“心中有话向党说”。我写的是: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置身于这尘封已久而又复开的考场,我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无尽的话语要向党倾诉。。。。。。写的什么大多忘却了,大意是:内心是如何的激动,再谈了些“一颗红心、两种打算,接受祖国的挑选,感谢党感谢英明领袖”之类的话。数学的附加题只是级数。
体检
    由于考生过多,加上准备时间不够,考前并没有体检。大约到1978年元月份,通知我去步云桥区医院体检。到那一看,许多当年成绩好点的同学也都来体检了。

    实际上,参加体检的并非全部考生,而是经筛选过的。后来才知道,参加体检的考生并非全部被录取。
入学
    1978年2月8日春节,元宵节还没过完,大年十二,也就是2月19日,我就从家里将大米挑到了我所任教的小学,准备开学的事宜了,
根本没有去想高考的事。

    大约过了两三天,邮递员就给我送来了南京大学入学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刘继顺同志:经德、智、体全面考查,你已被我校放射性地质专业录取。请于1978年2月27日至28日报到......看着通知书,我的眼圈湿润了,没有想到,真没有想到,我将成为大学生了!
     时间紧迫,我连忙去公社及区上办理班级交接、户口和粮油关系转移事宜。待到公社、区、县上打听,我的通知书是到的最早的一
批。虽然我没有填报南京大学,也不知道南京在何方,更不知道考了多少分,但从接到通知的时间看,我的高考分数应该不低,南京大学应该是一所不错的学校!
    好在到县上一打听,有个衡阳市的考生(他老家与我同一个县)也考取了南京大学。我与他联系上了,结伴从衡阳坐火车,经上海
,26日晚到达南京大学。我们俩看着两个通知书,一为同位素专业,一为放射性地质专业,以为还在同一个系呢,你说我们是不是无知呀?
    当年我穿着唯一的一套的确卡衣服(用我民办教师的钱置办的),妈妈给做的带扣攀的布鞋(北方人认为是女鞋)和哥哥穿不了的
棉衣,静静的离开了家乡,去远方求学!这套冬装一直伴随我四年的大学生活。

    改变命运的这次高考,不觉间距今三十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呀。昔日懵懂的农家少年,已成为经风雨历沧桑头斑白的半老头了。学有小成,业略长进。每每想到这些,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感谢先父先母的养育之恩,感谢邓小平先生的英明决策,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们! 


 南京大学地质系七七级六三专业1981年毕业照:贾东、何奕强、嵇少丞、陈延安、任建国、刘继顺、伍尚珏、刘勉、侯建新、朱正书、毛伦锦、钟汝东张光伟刘松发、张仕朗、陈宁、王敢、戴永善、温建平、刘文民(共二十人)。 

 

 南京大学地质系七七级六三专业1981年师生毕业照:除了同学二十人外,老师有张祖还、周维高、史遗福、赵一英、张福生、章邦桐、韩同蓉、倪琦生、刘道忠、吴燕玉、周永生等。 

 






高考197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7739-229591.html

上一篇:共和国史上两次矿产地大发现
下一篇:峨眉山玄武岩与大规模铜铅锌成矿有关吗?
收藏 IP: .*| 热度|

7 武夷山 刘玉平 鲍博 俞立平 吴飞鹏 陆占国 曹鹏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8: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