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审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sman 研究方向:审计信息化、大数据审计

博文

不认同清华博士教育 博士生退学父母忧(转载)

已有 4476 次阅读 2009-4-22 07:46 |个人分类:阅读收藏|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章来源:http://www.sooxue.com/jiaoyu/education/200509/15741.html

        9月22日,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王垠在他的“个人主页”上,发表了一篇上万字、题为《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的公开信,称自己不认同清华的博士教育,认为博士教育就是“paper(论文)paper还是paper”,明确要求退学。此事在全国各大高校及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昨晚,本报记者在王垠的家里采访其父母时,其母张艳君更是道出惊人之语:儿子在高中接受教育时,就一直感觉“吃不饱”!

  “我小时候住在父母执教的中学里。两间平房,门口有一小块地,妈妈在里面种了一些菜。我们一家三口虽然穷,但是过着宁静舒适的生活。我们在这个地方一直住到上初中的时候。这些房屋记录着一个年幼的科学家的探索和实验,直到它们被夷为平地。”王垠在“个人主页”上回忆儿时居住的“两间平房”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王垠的家在眉山中学一栋普通教师宿舍的五楼。

  昨天晚上,我们来到王垠的家。窄小的客厅里十分简陋,除一张陈旧的3人沙发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特别值钱的家具。王垠的爸爸王文荣和妈妈张艳君均是眉山中学的教师(张艳君已经退休)。

  张艳君说,王垠学习特别用功,从小就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尽管夫妻俩都是教师,除了工资收入没有其它经济来源,他们还是很早就为儿子买了计算机。王垠经常从网上下载、打印外文图书学习,很多书名其他师生听都没听过。

  张艳君说,高中时王垠就经常流露出他在学习中“吃不饱”,经常做物理奥赛题,看大学的物理书。在学习方面,能够和他交流的人很少。

  王垠父母知道儿子退学的消息是在9月26日。王文荣说,当天陆续有亲朋好友从成都等地打电话告诉他们消息。他们急忙打电话到北京,但儿子的手机一直关机,宿舍的电话线也被拔掉了,根本没法联系。昨天,王垠的导师给夫妻俩打来电话,聊了很久,导师对王垠的举动也表示遗憾。

  王文荣说,王垠把退学申请发到网上,做法欠妥。儿子走出这一步,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些冒险,不过,这是他自己的选择,父母虽然担忧但也只能表示尊重和理解。

  据了解,王垠尚未向学校递交退学申请,目前仍然住在北京。王文荣夫妇说,这两天,他们家的电话快被打爆了。他们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要像善待自己兄弟姐妹一样善待王垠,不要炒作王垠退学之事。

  准博士退学老师“一声叹息”

  王垠是从四川大学直接保送到清华大学,就读5年制硕博连读的。昨日,他的同学、老师、师兄弟等,纷纷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蓝色星空论坛上,王垠当年的同门师兄弟在此事发生后纷纷浮出水面。

  王垠的一位高中校友回忆:“王垠曾是川大计算机系和我们高中同学的骄傲,成绩很好。但愿他能一路走好。”

  一位师弟说起王垠赞赏有加:“领我入Emacs,Linux,LaTeX等大门的那个清华牛师兄,现在要退学了,真的无语了。其实到什么地方都是混,希望王师兄能成就一番事业。”

  昨日,记者采访了川大计算机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老师,她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完全是他个人的取向,不能代表其他同学。”她透露,计算机专业是川大最好找工作的专业,每年都有同学获得各种国家奖项。对王垠的选择,老师们惟有“一声叹息”。

  清华同学回应:我想我们教研组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氛围,在国内应当能够算上领先之列,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来自于973/863/自然科学基金/985或者跟国外大公司的实验室的横向合作课题,所以我想不存在很多人误解的,认为我们是一个逼着学生干活赚学生血汗钱的教研组。

  王垠:导师招学生为了财源清华同学回应:我觉得就退学这件事情来说,应该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个人行为。为什么要把导师和副导师说得如此不堪,老板的口碑,无论是学术还是人品,在系里面肯定是最好的。

  对于博士生,老板是希望大家把心思放在研究上的,这恐怕更多是沟通上面的问题。我觉得某些时候,小垠真的很天真,所以把一些他认为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都看作是对他的极大束缚。

  王垠:必须发多少论文才能毕业清华同学回应:去年,他还一篇论文没有,导师催着他他还无动于衷。后来闹得不高兴了,他说要退学。于是老板请我们的党委书记来跟他谈谈,做做工作。结果还是谈不拢。

  需要说明的是,在教研组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觉得老板是在逼着你发论文。举个例子,我当初为了硕士出国,两年研究生紧赶慢赶发了十多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后来觉得这样发一些中档次的文章对于提高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没有任何帮助,之后两年,几乎没有一篇论文,结果老板没有说过什么,照样支持我做我的那几块东西。小垠自我考虑太多。

唉, 一个人太有才、太聪明也麻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43329-227451.html

上一篇:中青报:科研领域,“70后”将成被“抛弃”一代?(转载)
下一篇:中青报:除了文凭,还有什么能证明你是“名校生”(转载)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