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论文不一定价值低
武夷山
通常,会议论文不如期刊论文受重视,因为会议论文的评审往往没有期刊那么严格,有个别学术会议甚至对来稿不评审,来者不拒。但是,只要论文进入了会议论文集,从而进入正式的文献记录系统,有价值的论文就总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2008年11月27日的Nature杂志发表了台湾中兴大学兽医系教授王孟亮的短文,题目是“会议论文中还会隐藏着其他什么珍宝呢?”他列举了会议论文助人成功的几个例子。
前苏联化学家Boris Belousov曾因对“Belousov-Zhabotinsky振荡化学反应系统”的贡献而在1980年获得列宁奖。1958年,贝洛索夫(Boris Belousov )进行的一项化学实验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他发现了一种随机振荡的化学反应现象。以后,扎波廷斯基(Zhabotinsky)又重复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并对其中的振荡化学反应进行了解释。因此,这种振荡的化学反应,化学家通常称它为“贝洛索夫-扎波廷斯基反应”(简称“BZ反应”)。这个反应过程的最大特点是在反应过程中出现了“混沌”,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化学反应导致熵产生”现象。从那个时候起,化学过程开始被当作一个复杂性问题来认识。(http://hps.phil.pku.edu.cn/viewarticle.php?sid=1862&st=360)。
贝洛索夫曾先后向几家学术期刊投稿,但是,有关评审专家和期刊主编都坚持认为,贝洛索夫描述的现象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肯定是错误的,不予发表。于是,他用一页纸的篇幅描述了自己的成果,发表在一个没有名气的放射医学会议论文集中。他的论文题目是“一种周期反应及其机制”。当时,论文没有引起反响,但论文蕴含的重大思想最终获得了承认。
同样,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bdus Salam和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当年的开创性工作,也是发表在会议论文集中而不是发表在期刊上的。
参考文献
Min-liang Wong, What other treasures could be hidden in conference papers? Nature, 2008, 456 (7221): 44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