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流动探索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qjiang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Associate Prof., Ph.D.

博文

在科院做导师不容易 精选

已有 15820 次阅读 2009-2-28 13:52 |个人分类:天马行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是05年9月到中科院力学所攻读固体力学专业的理学博士学位的,到现在即将面临毕业了。刚到所的时候,看所里的老师,更多的是一种敬佩,一种羡慕,有时甚至有一种畏惧感。

    3年多来,和他们的相处,尤其是跟我导师的并肩“战斗”的过程中,渐渐觉得在中科院要做一个导师真得不容易,光鲜的背后,更多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上面,也来自下面。来自上面的,我不便多说,科学网上也有过讨论。但是,来自下面的,我今天想说说,因为我觉得想做一个让学生满意,又对学生负责的老师,真得很难。

    力学所涉及的专业,历来属于冷门,尤其是基础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方向。由于中科院本身没有庞大的本科教育(中科大的生源有限),因此力学所的生源一直以来不是很“理想”。这个“理想”,这里指的主要是质量方面。我记得本科扩招之前,考研考博的学生都是那些出类拔萃的“尖子”,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能干,一旦读博或者读硕,和导师配合的都比较好,上手快,进入角色也快。导师也不用太操心,毕业往往是事半功倍。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的急剧膨胀,学生也开始鱼目混珠。读研的目的逐渐偏离了“研”,而趋于“利”。有毫无主见跟风的,有为了缓解就业的,有为了将来有更好工作的。而硕士毕业后再考博来力学所的,近年来似乎要绝迹了。因此,现在所里绝大部分是保送的硕博连读生,硕士生,其次是考来的硕士生,寥寥几个硕士毕业考来的普博生。

    由于硕士生来所后要先在研究生院上1年半多一个暑假的课,因此实际用于科研的时间只有1年左右,最后半年写论文,找工作,考G,T什么的,因此一般博导们都不太愿意招硕士生。有的学生为了获得保送成功,往往是先联系所里的导师,称愿意硕士连读。这样,所研办一般都是只要有导师愿意接收这个学生,基本都是放行。但是,一旦入所,就开始找导师,说只想读硕,借口往往是想出国,或者家境不好,想早点工作等等。导师们明知上当,一般也只有同意。还有些学生,好高骛远,对于导师给与的课题往往不愿意做,看不上实验和模拟工作,对于课题挑三拣四,怕这怕那,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一步就想当爱因斯坦和牛顿。有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找导师,不是想着和导师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而是想着换方向,换来换去,影响毕业的时候,就把责任推给导师。学生毕业不了,导师难逃其责。这些学生不知道,科研就是跨过一道道坎,绝对不是一马平川。而相当比例的学生就是把力学所当作一个出国的跳板,整天想着就是英语,想着联系国外导师,手头的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的学生,当初联系的时候,声称”热爱科研”,一旦入所,就想做工程项目,想着换导师,为毕业找好工作作准备。导师们往往只能在“让学生满意”和“对学生负责”之间选其一,无可奈何。骂不得,说不得,现在的学生心灵都比较脆弱,啥事都可能做出来。

    在中科院做导师,来自下面的压力,还有就是经费问题。科院研究生培养费是导师课题支出的,学生工资和住宿费也是导师全部承担(力学所如此,其他兄弟所不知详情)。一个没有充足经费的导师是不敢招学生的。一个招不到学生的老师,在科院又是无法想象的。即使你招到了学生,如果给的工资比别的“有钱”的导师给的少,那直接影响你第二年的招生。每年都会碰到学生向我打听来力学所读硕或者读博的情况,其中每个学生必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们组导师给的工资是多少?”回头想想,当初自己考博的时候真“傻”,想的就是能考上就好好干,不能辜负招我的导师。

    以上这些问题,我导师这几年都是碰到过。搞得我导师现在对招学生,慎之又慎,小心翼翼。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看我导师在我师弟们面前永远紧锁的眉头,感觉在中科院做导师真得不容易。自己即将也要在力学所走上科研岗位了。以后也会面临这些来自学生的问题,不免对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老师这个角色有点担忧起来。希望科学网上各位老师指点一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310-217661.html

上一篇:达尔文的革命
下一篇:进化论的敌人[转自xys]
收藏 IP: .*| 热度|

18 李侠 武夷山 杨学祥 刘玉平 向峥嵘 王德华 邵宇飞 何士刚 徐坚 李宁 李丽 唐小卿 徐波 胡健波 刘秀群 胡海飞 zhouwx2006 s00100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