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志的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wenzhi

博文

努力克服学术生态中的不和谐现象

已有 4661 次阅读 2009-2-10 00:30 |个人分类:学术人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生态, 学术不端现象, 学术不端现象

      学术是对真理的追求,然而我国学术界的某些现象却令人担忧。对我国学术界的不正之风论争时日已久,对学术不端行为、学术共同体内的不和谐现象揭露谓多,在此作者从学术态度、学术研究、学术成果、学术评价、学术传承、学术管理等6个角度,将我国学术生态中的不和谐现象梳理和归纳为30种现象。希望给学人以警示,我们从自己做起,共同来改善我们的学术环境。
       我国学术生态系统中的不和谐现象
   学术态度
   1.学术道德观念淡薄;自吹自擂,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借端炒作。
   2.学风浮躁,利益驱动,治学松驰;求数量、追速度,不求质量;东拼西凑,求有不求精。
   3.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言必称本本和国外。
   4.游戏学术,热衷浮名,竞逐市利,垂涎权势;以数不清的学术头衔包装自己,身在学术界心有旁骛。
   学术研究
   5.急功近利,追求研究过程的短平快。
   6.违背科学范式,不求事实,不求实证。
   7.理论脱离实践,闭门造车,无的放矢。
   8.伪学术命题,追求奇异;追求名词创新,套用流行词汇;跨文化学术复制,在半解中照抄袭学术概念及术语,囫囵吞枣或误读中重组为论文。
   9.伪学者行为,非学者充当学者,非学术研究人员主导或支配研究。
   10.伪数据,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
学术成果。
   11.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招摇撞骗;为评学术头衔,拿他人文章换上自己大名;为晋升学术头衔,托人情、拉关系,花钱雇人写文章;学生抄老师、老师抄学生者。
   12.抹煞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论文不介绍同行,不正确注明引文。
   13.一稿两投,甚至多投;一项研究结论拆成多项论文发表,一篇论文拆成多篇论文发表;一味自我引用。
   14.强行在自己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
15.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学术研究“虚拟化”,利用互联网网络文献并凑论文。 
   学术评价
  16.不遵循学术共同体范式,缺乏健康的学术质疑、学术争鸣、学术批评;互相吹捧,旁敲侧击,互相攻讦。
   17. 不遵循同行认可、同行评议的准则和程序。
   18.学术成果评价、学术人才评价和选拔的预设性(分配名额)、照顾性(讲平衡)、非学术因素主导性。
   19.学术评奖、项目评审、学科点增设、科学发现首发权确立、学术论著发表出版中的行贿受贿、钱权交易、权权交易、人情交易,不正当的非学术行为。
   20.伪职称、伪工作经历。
   学术传承
   21.教授不授课、导师不作指导,学者不做研究;导师成“老板”、研究生成“包身工”。
   22.盲目扩招,学位掺假、注水。
   23.官员“读研”入学不考试,进校不听课,不搞研究,考试和毕业论文找“枪手”;真的假学历和学位,假的真学历和学位。
   24. 沽名钓誉,官员兼职教授、企业家兼职教授;学术与非学术互通有无、互为交易。。
   学术管理
   25.我国学术共同体的规范和标准建设滞后,一些学术机构依附国外的结论作评价依据,借用工程建设的方法评价学术。。
   26.学术横向组织、边界组织缺位,缺乏学术自律和监督主体,学术共同体缺乏自己真正的看门人;无官不成学会,学会的行政化和非自主性。
   27.学术管理的官本位,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不分,学术隶属权术;政府评价学术、同行认可和社团认可缺位。 
   28.计划学术,过度行政的资源配置方式。
   29.学术评价、成果评价和学人评价制度的过度功名化、物欲化,与实际利益挂钩过分紧密等。
   30.学人“一荣俱荣”的显规则和潜规则,学术成功=政治成功=经济成功;学术机构乐于向政府管理部门输送干部,政府管理部门乐意向学术机构借调人员。

       学风是世风先导,学风败坏必世风败坏;学术乃天下公器,个别学术不端行为将败坏整个学术界的声誉。我国学术生态病象虽然只发生在局部,反映为少数学人的行为,但其影响的放大作用和危害却极大。如任其滋长,不仅败坏学风,导致学术道德沦丧,贻误年轻一代学人的成长,使我国科学技术丧失创新活力,危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还将损害我国科技界的声誉和社会公信力,影响我国学术界的国际形象,最终将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障碍。


学术不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2814-213971.html

上一篇:科学兴趣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下一篇:学术社团的“牧猫”艺术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twxz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