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平—山风石韵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刘玉平 “学习、交流、思考、直言”将博杂进行到底

博文

假作真时真亦假 精选

已有 5418 次阅读 2009-2-7 01:44 |个人分类:思考与品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社会, 历史, 学术, 价值观

 

假作真时真亦假,稗草摇身变稻花。

虚言假意难为善,糊弄大家毁自家。

——胡乱打油

“真”是“善、美”的基础,失却了“真”,只有“伪善”、“伪美”,而非真正的“善、美”。可见,“真”是人类基本的生存理念、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在网上,曾看到过学生的校服含有超标致癌物质的报道;据说,以造假服装而闻名的某地还成了全国百强;曾经靠牛皮纸做“皮”鞋的,可以“创造”出一个知名品牌企业。“地沟油”、“毒大米”、“黑奶粉”、“自来”矿泉水……林林总总,本质都是假。民以食为先,却要吃入无数的“假、劣、毒”,说是一个民族“慢性中毒”亦不为过。四川有座“桥刚强”,40年桥龄380公斤炸药还整不垮;而重庆的“虹桥”,还没正式通车就“报销”了。不知道是那时的建材质量好,还是现在的“崴”炸药太多。“成本上升,亏损加大”,石油国企的老总们,自己富得流油还嫌不够,一边不断向国家申请补贴,一边抵制酝酿了无数年的燃油税费改革。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在无数国人一片激愤舆情中,燃油税才姗姗来迟。勤劳的多数是温饱小康而已,可财富敛积写满原罪的何止是黄光裕之流。

不看重做了什么而看重写了什么的评价体系下,一稿多投算是小儿科”了,这几天热议学术造假的许多手段,也早已是晚间新闻。甄别和删除一些离群数据,是一种基本的、应用广泛的数理统计方法,现象的描述应该基于观察到的事实。但打着“创新”的旗号,为了发IF高的SCI论文,让数据看起来漂亮些、描述更新颖些,假数据、假描述应运而生,电脑上处理那还有些根据、描述不全面那也情有可原,猛的是仪器测不出来人脑给你编出来、原本A=B+C给你弄成A=C+D。更有高人,不做实际工作,论文挂个名也就罢了。呵呵,排在前三名之外还瞧不上,弄不了第一作者要不就弄通讯作者。

曾几何时,“假唱”在CCTV的春晚上招摇过市,失却的何止是无数华人对这台节日盛会的期盼;打着为了“国家利益”的旗号,林貌杨音可以在世界面前现眼,受伤的不仅仅是包括无数国人在内的全球几十亿观众,也包括作为当事人的可爱小女孩;垫出来的鼻梁、填出来的乳房、鼓出来的屁股……的“人造”美女充斥于各类媒体,甚至作为“样板”式人物登堂入室……诸如此类,对高尚的艺术和健康的审美无疑是亵渎与践踏。

高学历成为仕途的重要铺路石,领导干部“四化”早就走样,假文凭得以大行其道。伪造的文凭且不论它,就是通过“合法”途径拿的也有不少是“水货”:作业、考试、论文,最初那些年还去露露脸,然后发展到秘书捉刀,现在甚至连影子都见不到,电话打个“招呼”就看你识不识相。大不了,砸下些钱物,看你给不给。“不干?!”领导文凭照拿不误,老师却得“下课”。权高势大的,遇见趋炎附势的,直接给你弄个硕士、博士文凭,双方各取所得、何乐而不为。此类文凭,与假文凭有何区别?呵呵,老外也有是吧?就算你是总统、首相,没有点真货,不给你又能咋样。

历史本应该是中性的。可所谓正史,是统治阶层的化妆盒中华数千年的“正史”,被皇家与儒家写满了“神话”与“鬼话”,流毒至今、阴魂不散。“尧禅舜让”,让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痴迷于乌托邦式的梦幻中。原本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孔“圣人”,估计生前做梦都想不到,他死后在皇权与叔孙通、董仲舒、程颐、朱熹……等无数“大儒”的同谋下,被浓墨重彩地涂上一层又一层的“金身”。在官员最高刑责为流放蛮荒之地的宋代,秦桧干掉了岳武穆,如果没有高宗赵构的许可,根本就不可能成事。“天子”是不可能有错误的,秦桧自然就作了比替罪羊还“高级”的“鬼”,一跪就是几百年。

任何民族都需要英雄,但一个理性的民族不需要“神化”的英雄。我们需要典型,但不需要虚假的典型。自残的逃兵,可以挂着军功章全国作“秀”。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台上做报告、台下当强盗,这样的官吏自古就不缺少。一句句“华丽”的托词、一个个“漂亮”的藉口,可以让小人“假天下之名,行个人之利”,摇身而变成“英雄”、“伟人”。

“假作真时真亦假”,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的时代,浸渍于一种扬“假”抑“真”的显性文化氛围,无疑是国人莫大的悲哀之一。价值观的扭曲和亵渎,必将导致一个民族的沉沦与没落。何时才能让曹老先生的这一诗句,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少一些……



学术不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691-213299.html

上一篇:话别“立春”诗词六则[诗画音]
下一篇:馒头、石头、地球
收藏 IP: .*| 热度|

22 周可真 李侠 武夷山 杨学祥 张志东 李小文 李霞 郭战胜 武际可 刘进平 陈绥阳 曹广福 曹聪 陈安 吴渝 钟炳 杨秀海 刘全生 周美芳 iwesun zhangxp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