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体验“吉鑫宴舞”(2007年4月21日)(二)

已有 7557 次阅读 2007-5-16 09:18 |个人分类:摄影图片集锦(07)

体验“吉鑫宴舞”(2007421)(二)

 

黄安年文  2007年5月16

 

2007421下午我们自北京乘飞机来到昆明。当晚G&L夫妇就接我们到世博会附近参加“吉鑫宴舞”.

 

吉鑫宴舞是99年世博会的开幕国宴和05GMS会议接待国宴,一个民营企业家承办了我国最高规格的国宴,并非偶然。据云南吉鑫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白族企业家李麟先生称, “吉鑫宴舞”是当今世界三大舞之一。所谓三大“YAN”舞,指的是巴黎红磨坊“艳舞”(夜总会式)、泰国芭堤雅人妖“燕舞”(剧场式)和吉鑫“宴舞”(宴会式)。前两者,是世界旅游热点,“吉鑫宴舞”则开始引人注目,成为一个亮点。

 

我国古时候,宴与舞相结合的“宴舞”,是历代统治者的“宫廷宴舞”。现在的“吉鑫宴舞”则是将历史上的云南歌舞艺术、服装展示与传统上层筵席文化结合起来,将适应古代上层社会“宴舞”推向当今中上层社会阶层,以满足“太平盛世”的需求。它虽然不是大众文化,但是这种传播古代“宴舞”筵席和云南歌舞艺术的结合,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观赏和品尝的机会,可以亲身来体验“盛世”“文化现象”下的“吉鑫宴舞”怎样应运而生的。

 

据《新唐书·南诏传》记载,“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动劝酹。”,公元802年,即唐贞元十八年,《南诏奉圣乐》,在京城德麟殿献艺,为之轰动,这一云南歌舞艺术,被列为唐代音乐十四部之一。

 

“吉鑫宴舞”不仅乘传古代歌舞艺术,而且云集26个民族的优势,荟萃全国少数民族歌舞特色,汇集来自民间的少数民族艺术家和聘请享有盛名的专业歌舞艺术家,展示历史的和当今各族歌舞的精粹,千人宴会大厅两侧的电子屏幕随着四个段落的节拍简要介绍歌舞及宴席的内容,使你一目了然。这宴席中有汉族的过桥米线、苗族的串烧沙尖鱼、傣族的傣式包烧掌中宝、彝族的火焰宝剑肉、白族的山珍烧卖鱼子酱、哈尼族的鸡蛋栓着卖、壮族的金盏三丁爆银杏,让你在一餐中品尝云南七个民族的饮食风味。

 

把饮食文化、服装展现和民族舞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口尝五味,眼观五色,耳听五音”,目不暇接、口不停歇、耳闻不断。实在是创办吉鑫的民营企业家的创新之举。还要提到的吉鑫的建筑装饰艺术也很有讲究。“汉、白、傣三个民族的建筑语言和谐统一,基座为汉式九根大红立柱,托起中部的是白族三滴水照壁、大理石栏杆,其上及左右是三座傣式笋塔。”“主塔、照壁与大门构成‘吉’字,三‘金’为‘鑫’,将‘吉鑫’二字融入建筑文化之中。”

 

现在云南旅游的人往往要来这里欣赏“吉鑫宴舞”,这里也逐渐成为云南游的旅游景点和品牌之一。在总共两个小时的边“宴”边“舞”,“宴舞”巧妙地顺序展现,堪称一曲完美的乐章。

 

 

附图:除14图外均为笔者所摄,1-15见(一)。

1.上图为世博吉鑫园。

2.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入口处。

3.上图为世博吉鑫园的雕塑像。

4.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内我们预订的座位。

5.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场景。

6.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场景。

7.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场景。

8.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场景。

9.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间歇时举行的现场拍卖。

10.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场景。

11.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场景。

12.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时演员来到宴喜上与观众拍手。

13.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场景。

14.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席上笔者与G道主合影。

15.上图为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场景。

 

(二)

 


1.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场景。

2.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场景。

3.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场景。

4.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厅内。

 

5.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厅内。

6.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厅内。

7.上图为世博吉鑫园宴舞厅入口处橱窗内的演员。

8-12 以下12幅图均来自《中国吉鑫宴舞》宣传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2127.html

上一篇:体验“吉鑫宴舞”(2007年4月21日)(一)
下一篇:学术评论要摆事实,将道理,以理服人——兼答署名“水”先生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0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