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1976年的除夕夜 精选

已有 4033 次阅读 2008-2-6 15:54 |个人分类:散文广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1976年, 除夕夜

32年前的那个除夕夜,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过是,当时的我年龄和面前的儿子一样,也是从10岁向11岁迈进的季节。可以肯定的是:在河北南部那个村庄里长大的我,知道的事情远远不如今天的儿子多。不过,和那样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相比,我觉得过节的味道要比现在浓。

腊月间,没有了村头屠宰场猪们的嚎叫声,没有了面粉加工车间的马达声,没有了手工制作年糕的忙碌,没有了自己碾黄豆加工制作豆腐的热气,没有了第一碗豆腐脑出锅前的等待,甚至没有了用筷子挑起第一块熟肉时的兴奋…..没有这些,过年的感觉差了许多。

     无法回忆哪个除夕夜的每一个细节了。在那个狭窄的农家小院里,那个随时可能停止电力供应的除夕夜,我家购买的鞭炮或者爆竹不会太多,所以更加珍贵。也许,我们的爆竹部分来源于一个自己加工爆竹的邻居,由于我们提供了一些牛皮纸的化肥包装袋。为了酬谢,他送来一捆爆竹。

那些爆竹,没有现今市场供应的产品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就是朴素简洁的牛皮纸。除了各种农家主食、小吃的味道,除夕夜的味道就是浓郁的火药味,浓郁的芒硝味。

那种奇异的芬芳,我是喜欢的;还有,可以期待的是,第二天早晨清扫院落中的爆竹或者鞭炮的残余时的意外收获。那样的除夕夜,已经30多年没有度过了。

1976年的除夕夜,我和父母姐姐、哥哥们吃了什么馅的饺子并不重要;甚至,父亲是否已经戒烟了,也不重要。最值得怀念的是那张土炕旁边的方桌,或者条几上摇曳的油灯。在那个没有哪怕过期的报纸阅读,没有黑白电视观看,甚至连听广播条件都不不具备的陋室里,我和亲人们度过的除夕夜最值得怀念。最值得怀念的是那种亲情浓郁的环境和气氛,那种手足关怀的场景,那种团圆的感觉。那种随时光流逝的乡间闲话,那种经不起推敲的街头传说,那种弥漫在胡同和院落的味道,都是构成除夕夜的组成部分。

城市里的华灯很灿烂很眩目,但是它们的魅力抵不上远方故园矮墙上破洞里逃逸出的一缕煤油灯的黯淡之光。因为,它们传递的是无尽的亲情和温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15457.html

上一篇:饮中八仙歌(杜甫)
下一篇:除夕不离观星席(图3,修订版)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