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许映明新著《举烛映明——红学评论集》提要(2025.11.28)

已有 165 次阅读 2025-11-28 17:48 |个人分类:书目提要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许映明新著《举烛映明——红学评论集》提要(2025.11.28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得博客20251128日发布, 38223

按:感谢许映明先生惠赠新著《举烛映明——红学评论集》并通过赵建忠先生传来新著的序、题记、目录及后记,还发来2004年拍摄的近照。

微信图片_20251128171434_133_44.jpg

书名     举烛映明——红学评论集

DSCN2896.JPG

著者     许映明

DSCN2897.JPG

出版社   华侨出版社

责任编辑:陈玲

封面设计 陈志文

版次     2025年11月第一版

         2025年11月第一次印刷

规格   开本 787X1092毫米  1/16

          印张 22.75

          字数  280千字

页码      354

ISBN     978-8-89468-397-3

DSCN2898.JPG

DSCN2899.JPGDSCN2900.JPG

DSCN2901.JPG

许映明《举烛映明——红学评论集》序

 DSCN2902.JPG

赵建忠

 

因红学我与广东作家许映明结缘,他通过我又与天津出版界、艺术界、新闻界建立了联系。他的红学专著《共宴红楼最深处》,就是在天津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系评著名红学家胡文彬的著作《红楼梦人物谈》。书出版后不久,文彬先生就不幸去世了。许映明以最快速度推出了专著《石头之子——胡文彬与红学》,作为对文彬先生提携的知恩图报。出版缅怀恩师的书并赠送红友,这种侠肝义胆,令人钦佩。我应许映明之邀,为《石头之子——胡文彬与红学》写了序言。

 

《举烛映明——红学评论集》书名中“举烛映明”四字,化用“举烛尚明”典,是天津书法家谭海忠专为许映明所书的嵌名书法。此书见证了许映明与全国红友及文学艺术界师友们的文事互动,我也曾与天津红学界同仁多次赴广东参加联谊活动。书中收录的文章,有的还在天津报纸《天津日报》《中老年时报》发表过。

 

从目录看,红学文章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津沽红学研究概述——<天津红楼梦与古典文学论丛>导言》《读宁宗一的<走进心灵深处的红楼梦>》《读陈洪的<红楼内外看稗田>》《读鲁德才的<红楼梦说书体小说向小说化小说转型>》《读滕云的<红楼梦论说及其他>》《读李厚基的<红楼梦与明清小说研究>》《读汪道伦的<红楼梦与史传文学>》《读孙玉蓉的<荣辱毁誉之间——纵谈俞平伯与红楼梦>》《读孙勇进 张昊苏的<文学丶文献丶方法——红学路径及其他>》《读罗文华的<红学与中华名物谭>》《读任少东的<红楼梦总体艺术构思探索>》《读林海清的<天津红学史稿>》《读宋安娜的<门外探红楼>系列文印象》《欣赏彭连熙的金陵十二钗画作》,系对天津红学研究者和红楼画家的评论。此外,还收录了涉及我的《读赵建忠的红学著作印象》,我把这看作不仅是许映明对我本人,也是广东红学界对天津红学界的深厚学术友谊。

 

 

 

许映明始终不渝将《红楼梦》看做是心中的“梦境”,他与“梦”结缘,与友结缘。珍惜友缘,重视友谊,且付诸实际行动。之所以这样做,用许映明自己的话说,就是“建立与全国各地文化师友的往来,学习他们学术与文学艺术方面的长处,弥补自已的不足。”这反映出他的虚怀若谷。其实,迄今为止,许映明所写的红学评论、文学艺术评论等文章,已逾两百万字。作品散见《博览群书》《天津日报》《西部时报》《中老年时报》《华夏》《问红》《北美红楼梦学刊》等,《中华英才》半月刊网、《人民日报》艺术网、搜狐网、古代小说网、百道网等网站,对许映明的作品都有转载,足见其学术影响。

 

许映明已是古稀之年,但仍笔耕不倦,精神可嘉。我衷心祝贺《举烛映明——红学评论集》的出版,并期望老友不断推出新作。

 

 

20251014日于聚红厅

 

序者赵建忠: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编委;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DSCN2903.JPG

举烛映明——红学评论集

 

 

题记

 DSCN2904.JPGDSCN2904.JPG

 

本书,见证了广东一位作家,与全国各地红学界丶文学艺术界的师友们,一段长则十多年,短则几个月的文事互动,并建了深厚的友情。长短的友情凭感情的纽带,链结彼此日常间的互相支持丶互相信任与共情,传递友谊。笔者曾经撰道:,俗语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缘不可强求,缘更不可去攀,只有顺应机缘,缘才显得天然,美好!

 

十多年来,始终不渝将《红楼梦》看做是笔者心中的梦境。因与结缘,其乐无穷,与友结缘,开心快乐。珍惜友缘,重视友谊,且付诸行动,正所谓行动胜于言辞;此不论撰文著书,或与师友互动交往,与人为善,尊重师友,此既是践行初心,又是融入愉悦的真实感受,亦是作为作家创作的精神动力与创作源泉,更是写作快乐之所在,此无可置疑。然经多年的实践,用作品说话,用为各界师友撰写的六十来篇文章的情谊说话。笔者多年来重视,建立与全国各地文化师友的往来,学习他们红学学术与文学艺术方面的长处,弥补自已的不足;特别是自2016年认识赵建忠教授已来,他送我《红学演讲录》、《红楼梦续书考辨》,《红学流派批评史论》等六本著作及其他作者著作近四十部;更值得一提的是,由赵建忠教授主编的《天津红楼梦与古典文学论丛》十册书,让我学习到很多红学知识,并为十位老中青作者撰写了十篇文章,近四万字。

 

本书,第一辑红学部分,撰写师友43篇文章;第二辑文学艺术部分,撰写师友25篇文章;第三辑,拙笔浅墨说红楼,是笔者多年来撰写的红文,其中五篇分别《天津日报》、《中老年时报》丶《问红》,《博览群书》发表过。借今次“红学评论集“岀版,感谢十多年来,所有曾经帮助过我,支持过我的师友,向你们再一次道一声谢谢!是你们让我开心快乐丶是你们让我不断进步成长的动力所在。不啰嗦,想说的话,已经在为师友们撰写的60来篇文章里面基本讲清楚了。

 

认认真真读书,诚诚恳恳写作,得到的回报是成正比的。自2011年出版专著:诗词本《红楼探微》之后,2012年岀版散文本《红楼随笔》、2015年与马雪芬合著章回小说《红楼补梦》、2020年岀版《共宴红楼最深处》、2021年岀版《石头之子--胡文彬与红学》,2023年,策划岀版诗歌词赋《闲情雅集》。著作、红学评论、文学艺术评论等文章共两百多万字。作品散见《博览群书》、《华夏》、《问红》、《天津日报》、《中老年时报》、《西部时报》;《中华英才》半月刊网、人民日报艺术网、北美红楼梦学刊、搜狐网、《古代小说研究》,百道网等网站。

 

 

许映明

202591

DSCN2905.JPG

举烛映明——红学评论集

 

目录

 DSCN2906.JPG

DSCN2907.JPG

DSCN2908.JPG

DSCN2909.JPG第一辑:红学部分

 

津沽红学研究概述——《天津〈红楼梦〉与古典文学论丛》导言

读宁宗一的《走进心灵深处的〈红楼梦〉》

读陈洪的《红楼内外看稗田》

读赵建忠的红学著作印象

读鲁德才的《〈红楼梦〉说书体小说向小说化小说转型》

读滕云的《〈红楼梦〉论说及其他》

读李厚基的《〈红楼梦〉与明清小说研究》

读汪道伦的《〈红楼梦〉与史传文学》

读孙玉蓉的《荣辱毁誉之间——纵谈俞平伯与〈红楼梦〉》

读孙勇进 张昊苏的《文学丶文献丶方法——红学路径及其他》

读罗文华的《红学与中华名物谭》

读任少东的《〈红楼梦〉总体艺术构思探索》

读吕启祥的《〈红楼梦〉校读文存》

读张云的《也读红楼》

读段江丽的《红学三书》

读夏薇的《文本与视觉:〈红楼梦〉人物图鉴》

读顾作义的《〈红楼梦〉之中国小说美学》

读胡联浩的《红楼隐秘探考》

读甄道元的《〈红楼梦〉笔记》等

记粤东《红楼梦》版本研究专家——吴铭恩

读蒋春林的《红楼花木志》

读石问之三部红学著作印象

读兰良永《薛宝钗演变小史》

读李华基的《贾母的视界》等

读李祝喜的《红楼梦生命叙事论》

读许军杰的《清——孙氏绘〈红楼梦〉画册》创作过程及绘者生卒年考论等

欣赏成爱君的《新订集评石头记》

读杨勤的《红楼续书——红流三部曲》

读朱珠《朱评红楼之绛珠还泪案》

读黄琬雅《雾锁红楼》

读杨朴——不涉及“宝玉”的研究不是完整的贾宝玉形象

读陈骁的《清代〈红楼梦〉的图像世界》

介绍郑校本《红楼梦》

读何红梅的《〈红楼梦〉评点理论研究》

读林海清的《天津红学史稿》

读张桂琴的《芹梦撷红》

读卜喜逢的《〈红楼梦〉中的神话》等

读宋安娜的《门外探红楼》系列文印象

 

第二辑:文学艺术部分

 

 

方斌“爨宝子体”书法的风格特色与当代价值

读陈建华的《顺德诗歌选注》

读王铁成的《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赋》

记杂家喻彬

读柳磬如的《三与堂诗文》等

解读林伟健著作诗文

解读中国作家宋安娜

欣赏爱新觉罗·梦玉的宫廷画作

欣赏彭连熙的金陵十二钗画作

欣赏邱健彬的中国画

欣赏海派名家李壮武画作

欣赏梁少兴的山水画

读唐铿的文学剧本《陈芳》等

读陈志越《野艾集》

读陈奕波《图说岭南水城》

读赵晓菁《古典的火烛》

祝贺谨波兄知青诗词结集

读珞樱的《北国行吟录》

叩谢许映明先生为《北国行吟录》作评

欣赏林奕斯用骈文撰写《英红知青赋》

读唐燕记叙文——探访顺德人梁炽棠的故事

读孔莉萍 张军《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耕心斋吟稿简评

半池春水一世温

读烟雨往事——潮州市金山中学“老三届”文集印象

 

 

第三辑:拙笔浅墨说红楼

 

 

胡文彬与师生相聚掠影

追思红学大家——胡文彬四周年祭

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德清耀人眼之“红楼品茗”与《问红》文魂

家败方知老脸惭——论贾母

拍马反被踢——论门子

无情宗法厄青春——论封建淑女李纨

论宝玉的七彩人生

莺啼序——题曹雪芹

题金陵十二钗二首

红楼赋

薛宝钗是我眼中一块9999

红学面面观

 

 

附录

 

DSCN2910.JPG 

 

后记

 

本书序言,由中囯红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建忠教授撰写。书名集思广益征求意见,最终,由赵建忠教授推荐的《举烛映明——红学评论集》作为书名。“举烛映明” 2022年盛夏,赵建忠丶王敬两位老师,请天津著名书法家谭海忠先生,为笔者撰写的隐喻嵌名典句书法。“举烛映明” ,是化用“举烛尚明” 而来。然,一些事情偶然巧合,虽不是主客观原因,但时空与逻辑性往往契合一致。谁能预料几年前谭老师写下意象独特的,意蕴深刻的“举烛映明” 书法 ,竟然成了这次红学评论集的书名呢?此轶事,笔者不会说是巧合,宁愿相信万物皆有数与友缘深厚所系。

 

恩师方斌闻知“举烛映明” 准备岀版,即拟一联并书置于扉页——“木石前盟本是梦 红楼幻境总成空” ,给本书添了红学主题及红楼的深刻意蕴。因方老师撰此对联,构思巧妙,借用《红楼梦》的核心意象——上联:木石前盟本是梦,直指木石前盟宝黛前世 ,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木石仙缘,而本是梦三个字,既点出神话的虚幻性,又暗喻人间情缘的脆弱。

 

下联:红楼幻境总成空,切合红楼幻境既指太虚幻境,也隐喻贾府繁华之后总成空与上联本是梦形成递进,由情缘虚幻推及全书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末字以佛家字收束,升华到对世事无常的彻悟,与曹雪芹好了歌主旨暗合,方斌老师不愧是撰联高手。

 

当书名定下来,学友陈志文第一时间告诉我,要为我设计本书书封面,盛情难却,我非常高兴便答应了。经与志文沟通,探讨之后相隔两天,一个漂亮,大气的书封面便展示在笔者的眼前,异常喜欢。因一个好书名丶配上一个好的书封面,是对读者的敬意与尊重。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友兰良永,利用业余时间为本书排版,编辑,校对,并为本书岀版相关事宜及后期的邮寄,快递做了尽心尽力,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

 

上述所提及的师友共同努力下,为本书尽了一份深厚的情谊,明哥除了感恩,将永记于心!

 

 

2025913日于禅城季华园

 

DSCN2911.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512172.html

上一篇:黄安年论著一览影像辑的著译作目录文字简介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28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