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地表–耕作层–根区–潜水面之间的水盐动态过程,面向农业生产、盐渍化治理、灌溉制度优化等应用场景。内容以真实农田剖面和观测数据为基础,系统进行降雨、灌溉、蒸发、根系吸水及盐分迁移的定量模拟思路,帮助您从“管理措施”推演到“剖面响应”与“环境风险变化”。同时,将通过深层渗漏与地表径流两条路径,明确农田 农业面源污染(特别是氮素、盐分) 的产生机制与定量评估方法。
1、理解地表–耕层–根区–潜水面之间的水盐传输路径与主要控制因子;
2、能够构建典型农业剖面,并为不同作物/管理情景设置合理边界条件;
3、掌握灌溉制度、施肥方案、蒸散条件对水盐动态的影响分析方法;
4、初步具备农田盐分淋洗、累积与迁移规律的定量分析能力;
5、具备开展农田农业面源污染(淋失 + 径流负荷)过程模拟与风险识别 的基础能力。
专题一 农田水盐过程机理
1、耕作层结构:表层、犁底层、下伏土层;
2、降雨与灌溉入渗、地表水库(积水层)的作用;
3、作物蒸腾与根区吸水(S型条件、Feddes型响应曲线的概念);
4、盐分过程:累积、淋洗、再分配,与土壤质地和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5、氮素过程的概念链(NH₄⁺、NO₃⁻、尿素水解、硝化–反硝化)及其对面源污染的意义。
专题二 构建与参数设定
1、典型耕作剖面分段方法:耕作层–犁底层–下伏层;
2、根区分布函数及不同作物根系特征;
3、土壤水力与溶质参数的选取途径:文献、数据库、经验估算;
4、农田边界条件选择:大气边界、表面水库、自由排水层等。
专题三 农田水肥/灌溉制度模拟
1、间歇灌溉 vs 持续灌溉对水盐分布的影响;
2、滴灌、喷灌、沟灌等不同灌溉方式的剖面响应特点;
3、蒸散的获取与输入方法,作物系数的引入思路;
4、降雨–灌溉组合情景模拟策略(旱涝转换、极端事件)。
专题四 水盐/养分迁移过程分析
1、盐分剖面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
2、农田深层渗漏量的估算与水量平衡分析;
3、氮素淋失与地表径流携带的对比分析;
4、面源污染风险识别:下渗 vs 地表径流的相对贡献,向地下水/地表水的负荷输出。
专题五 典型案例与实践
案例1:稻田积水层-耕层-犁底层水盐动态
比较不同积水深度、排水制度下盐分淋洗效率和根区含盐量变化。
案例2:盐渍化区域滴灌与淋洗优化
分析滴灌定额与频率对土壤盐分分布和根区盐胁迫的影响。
案例3:农田氮素流失示例
结合施肥制度、降雨–排水条件,展示淋失vs地表径流对氮输出的贡献,并形成农田面源污染减排讨论的基础。
相关推荐:HYDRUS全模块进阶应用:土壤–水–污染物耦合模拟
公众号:Ai地学研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9 1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