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转载]地震活动周期与特大地震

已有 69 次阅读 2025-11-15 13:1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地震活动周期与特大地震

  俄罗斯科学家预言2018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2004年的印尼海啸。该结论是基于俄地震学家所研制出的一种能记录地震生成过程并预测地震的模型。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地震预测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学研究专家弗拉基米尔·科索博科夫说,这场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5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带、智利、克什米尔、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俄科学家新的“M 8S计算法”可以对地震进行中期(几年内)预测。专家发现,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动会加强。例如,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俄地震学家认为,单独的个体不太可能具有这种密集性。现在,俄地震学家指出,在他们所研究的半径3000公里范围内的262个周期中,有124个地震周期出现活动加强的征兆[1]。

  1. 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

  从1955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平缓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幔与地核的角动量交换,但突然变化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Richmond)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1957.79,1961.93和1965.61。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这个现象有无特别的物理意义,现在尚难断定。季节性的日常变化约为0.6毫秒,相当于±60×10-10,并且各年几乎相同。季节性的加速度约为±650×10-10/年。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风引起的,但潮汐也有影响。

  2. 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

  2004年,我们在研究特大潮汐时,意外发现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四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由于这个变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强烈干扰,所以潮汐强度表现为准两年震荡、准四年震荡和准六年震荡,并且叠加日有规律地递进变化。在地球近日点(1月3-4日)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强的特大潮汐。

  从1951年到1977年,1月6日和8日的月亮近地潮与1月3-4日的太阳近地潮叠加每四年重复一次,有四年准周期。递进变化是有规律的。1957年、1961年和1965年都在1月17日(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77年才由1月17日变为1月16日。而且,同日的日月大潮消失。四年周期中,有时三年情况重复,有时两年情况重复,四年中有一年为最强潮汐,位置不断变动,最强潮汐年的准四年变化可持续6-8个周期。预计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1月3-4日的太阳近地潮当日叠加将形成最强潮汐,造成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全球灾害有很好的对应性,这为强潮汐导致全球灾害提供了新的证据[5,6,7,8,9,10]。根据潮汐强度判断,起始于1953年的地球自转加速度4年变化可能延续到1969年,在1973年减弱,1977年消失。1966年、1970年、1974年、1978年具有相同的潮汐条件。

http://baike.39.net/4000/085/12/422003.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510337.html

上一篇:2025年11月15日午报:弱潮汐组合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收藏 IP: 119.51.6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5 1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