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剑河藏钥 心枢初现
2025 年霜降,剑桥大学未来人工智能利华休姆中心的实验室里,全息投影屏正流转着脑电波与机器指令交织的蓝光。二十四岁的沈星移指尖悬在神经交互仪上,额角沁出细汗 —— 她刚从清华大学脑机接口实验室来此访学,颈间佩戴的银色项圈里,嵌着祖父沈敬之研发的 “心枢” 人机融合核心芯片。这枚芯片能实现人类意识与机器的端到端协同,比当前主流的 VLA 模型快十倍,祖父临终前的录音犹在耳畔:“融合之妙,在守人道,若入野心家手,必成意识枷锁。”
“星移,‘心枢’的同步率突破 92% 了?” 实验室门被推开,剑桥人机融合系研究员陆承宇捧着数据板走来,卡其布白大褂沾着些许焊锡痕迹。他眉眼间藏着忧色,“方才听闻,硅谷奇点公司的道格拉斯带着加密团队来了,此人专靠掠夺核心技术垄断市场,背后还有军方背景。”
沈星移指尖一顿,项圈微微发热 —— 这是芯片启动隐私防护的信号:“承宇哥,你我在清华时同研脑机接口,我信你。‘心枢’能让渐冻症患者通过意识操控机械臂,能让宇航员与空间站 AI 无缝协作,若被道格拉斯改成意识武器,后果不堪设想。”
话音未落,实验室的合金门突然被电磁脉冲炸开。道格拉斯带着四名武装保镖闯入,此人金发微卷,左手嵌着机械义肢,正是奇点公司的 “意识增强” 实验产物。他把玩着手中的神经干扰器,笑容冰冷:“沈小姐,‘心枢’芯片能让士兵与战争机器人共享感知,出价十亿美金,够不够买你的慈悲?”
“道格拉斯!” 陆承宇上前一步,将沈星移护在身后,他腰间的机械外骨骼悄然启动 —— 这是他自研的 “玄铁” 防护甲,“人机融合的本质是共生,不是奴役。你用神经芯片控制老兵作战的丑闻,真以为能瞒天过海?”
道格拉斯嗤笑挥手,两名保镖戴着神经抑制手套扑来。陆承宇侧身避开,机械外骨骼的液压关节发出轻响,一掌拍在保镖手腕的压力点上,对方惨叫着后退。沈星移趁机抓起桌上的量子加密器,对准另一名保镖的干扰器按下按钮,电火花四溅中,那保镖的义肢瞬间瘫痪。
道格拉斯眼中闪过狠戾,机械义肢突然变形为脉冲枪:“敬酒不吃吃罚酒!” 千钧一发之际,实验室穹顶传来苍老的声音:“道格拉斯,休得在剑桥撒野!” 只见霍金生前的助手、利华休姆中心主任凯夫教授坐着智能轮椅驶来,手中平板亮出一份文件,“你非法采集平民脑数据的证据,已递交给国际 AI 伦理委员会。”
道格拉斯脸色骤变,被赶来的校警押走。沈星移望着凯夫教授,项圈的温度渐渐平复:“凯夫教授,多谢您。” 老教授轻抚胡须:“你祖父是我挚友,他曾说‘心枢若善用,堪比青霉素救人’。如今你来了,正好与承宇完善它,守住人机融合的底线。” 剑河的月光透过舷窗,为 “心枢” 镀上一层温润的光,恰似传奇的序章。
第二章 三一论道 义利之辩
半月后,三一学院举办 “人机融合未来峰会”,全球顶尖学者齐聚。沈星移与陆承宇带着 “心枢” 的医疗应用成果参会,既想寻求合作,也为防范道格拉斯的余党 —— 传闻奇点公司仍在觊觎芯片的意识同步算法。
峰会大厅的主位上,道格拉斯的副手、斯坦福大学教授艾琳娜正展示着机械士兵的作战视频。轮到沈星移发言时,她刚播放完 “心枢” 帮助渐冻症患者作画的影像,艾琳娜便起身打断:“沈小姐的技术确实温情,但缺乏战略价值。真正的人机融合,应让人类成为智能战争的主宰。”
台下顿时响起议论。陆承宇立刻反驳:“艾琳娜教授,上周奇点公司的实验者因意识过载自杀的新闻,您没看到吗?‘心枢’遵循的‘隐私数据不出机’原则,才是融合技术的根本。它能让手术机器人精准捕捉医生的潜意识预判,能让残障人士重获行动自由,这难道不是更高的价值?”
艾琳娜冷笑:“天真!如今 AI 军备竞赛已打响,不掌握融合武器,就是待宰羔羊。你们东方人总不懂‘弱肉强食’的法则。”
“这是强盗逻辑!” 沈星移怒而抬手,全息屏上浮现出祖父的手札,“我祖父写道‘融合如剑,剑在鞘中是守护,出鞘失控是杀戮’。您研发的意识增强芯片,已导致十七名士兵出现人格分裂,这与凶器何异?”
艾琳娜脸色一沉,挥了挥手,会场暗处突然冲出六个戴着神经头环的壮汉,手中的脉冲枪对准沈星移:“把‘心枢’的核心代码交出来!”
陆承宇立刻启动机械外骨骼,将沈星移护在身后。凯夫教授也转动轮椅挡在前面,指尖在平板上轻点 —— 大厅的应急屏障瞬间升起,将壮汉们困住。“早料到你们会来。” 老教授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开,“国际刑警已经在门外了。”
艾琳娜见状想要溜走,却被保安拦住。剑桥大学校长走上台,接过沈星移手中的 “心枢” 资料,轻声道:“剑桥愿为你们提供顶级实验室,让世界看到,人机融合的真谛是共生而非征服。” 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照在两人紧握的手上,如同为这场道义之战刻下丰碑。
第三章 剑河立誓 共赴征途
峰会结束后,沈星移与陆承宇在凯夫教授的帮助下,进入剑桥的具身智能实验室。他们日夜钻研,将 “心枢” 与医疗、工业、航天领域深度融合:在手术室,它让医生与手术机器人实现 0.01 秒的意识同步,手术成功率提升 37%;在工厂,工人通过意识操控机械臂,失误率降至万分之一;在航天中心,宇航员借助它与空间站 AI 协同,完成复杂的舱外维修。
一日傍晚,两人坐在剑河畔的长椅上,手中的平板显示着 “心枢” 的量产方案。陆承宇望着远处的国王学院,轻声道:“星移,国内传来消息,脑机接口医疗试点急需技术支援。我们在这里研发,真的能帮到同胞吗?”
沈星移抚摸着颈间的项圈,芯片的温度与体温相融:“承宇哥,祖父说过‘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心枢’已经通过了国内的伦理审查,若能带回,定能让更多残障人士重获新生。你看,剑桥的学者们都愿意加入我们的开源计划,这就是底气。”
陆承宇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枚铜制令牌,上面刻着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我父亲传下来的,他曾参与北斗导航研发。我想,我们不仅要带回技术,更要在国内建人机融合伦理实验室,守住技术的初心。”
沈星移接过令牌,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却似有千钧之力。她起身望着剑河的波光,朗声道:“今日我以剑河为证,立誓将‘心枢’带回祖国,用人机融合技术造福百姓。你愿意与我共赴这场征途吗?”
陆承宇起身握住她的手,眼中闪着光:“我愿意!纵有千难万险,也要让‘心枢’在祖国绽放光芒。”
数月后,两人带着 “心枢” 的完整技术与开源方案,登上了回国的航班。凯夫教授来送行,递过一本霍金的手稿:“这是他关于人机共生的思考,或许能帮到你们。记住,真正的融合,是人心与科技的同频。”
飞机穿越云层时,沈星移望着舷窗外的蓝天,轻声道:“再见了,剑桥。” 陆承宇握紧她的手:“我们会回来的,带着中国的人机融合智慧,与世界共享共生之道。”
剑河的风或许吹不到东方,但那份 “以融合护苍生” 的侠义精神,终将随着 “心枢” 的跳动,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传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2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