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Agronomy中国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郭子锋等创建特刊——“从表型到基因:改良作物农艺性状的整体方法”

已有 182 次阅读 2025-11-9 11:49 |个人分类:特刊征稿|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大多数在农业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物性状都是数量型的。这类性状由多基因控制且遗传结构复杂,表现出连续变异,导致在群体水平上对其进行解析难度显著。近年来,高通量表型组学、第三代测序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技术取得突破,正显著提升对这类性状的研究能力。这些技术可实现更精准的性状定量解析与预测建模,为数据驱动的分子育种策略奠定基础。随着此类技术工具的持续发展,它们在加速作物设计育种进程中,将发挥愈发关键的作用。

基于此,Agronomy 邀请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郭子锋、研究员张红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英伦博士创建特刊“From Phenotype to Gene: A Holistic Approach to Improving Crop Agronomic Traits (从表型到基因:改良作物农艺性状的整体方法)”。本特刊旨在展示高通量表型分析的前沿策略,以及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剖析和基因组预测方法,特别欢迎有关如何利用高通量和时间序列表型技术改进性状测量,以及如何将这些数据与基因组方法相结合以确定控制数量性状的关键位点的文章。诚邀相关主题的稿件,特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用于作物数量性状的高级表型分析技术,涵盖农艺性状、抗逆性以及抗病性。

2)基因分析和QTL定位,例如配合力分析、QTL定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多组学整合。

3)用于提高性状的育种方法,包括标记辅助选择 (MAS)、基因组选择 (GS)、基因组环境选择 (GES) 以及基因编辑应用。

         

投稿截止时间:2025年12月31日

         

客座编辑介绍

郭子锋 助理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抗穗粒腐病分子育种。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任务1项,参加国家级项目6项。参与研发了玉米55K固相芯片、40K mSNP液相芯片、20K系列液相芯片、5K低密度育种芯片。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培育玉米新品种1个。曾入选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阿里巴巴育种科研人才青年科学家奖励计划。

研究领域:玉米抗穗粒腐病分子育种。

        

张红伟 研究员

理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Agronomy 期刊Topical Advisory Panel。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件,省级科技奖项3项。入选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青年后备人才、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阿里巴巴育种科研人才青年科学家奖励计划。研究领域:玉米分子育种工具和技术的开发与种质创新。

    

李英伦 博士

博士。担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数字农业分会执行委员、中国图学学会动漫图学工程专委会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论文被引用300余次。曾获中国发明学会发明创新奖项、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支持以及江苏省科技副总指挥等荣誉。

研究领域:植物表型信息学。

     

特刊详情页:https://www.mdpi.com/si/236968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agronomy

    

Agronomy 期刊介绍

主编:Leslie A. Weston, Charles Sturt University, Australia

文章类型包括农学及农业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型文章及综述,目前已被 SCIE (Web of Science) 和 Scopus 等多个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3.4

2024 CiteScore:6.7

Time to First Decision:17.2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1.8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509359.html

上一篇:医学预印本和其他学科有何不同?4点带你看清关键差异 | 学科脉动(十)
收藏 IP: 117.133.7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9 1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