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场论的自旋,是许多人(包括不少物理学家)感觉困惑的概念之一。
在量子场论(QFT)中,自旋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矢量,而是一种 “表示特征”—— 它不是物理空间中的方向性矢量,而是洛伦兹群或旋转群的表示标签。
一、经典意义下的自旋:是真实的矢量
在经典物理中,自旋(或角动量)定义清晰:
L(矢量)= r(矢量)× p(矢量)
它是一个在三维空间中可旋转、可测量的矢量,
具有确定的方向(如地球自转轴),
并能产生磁矩:
μ(矢量)= (q/(2m)) × L(矢量)
这就是物理上带方向的量。
若电子有内部旋转(电荷分布流动),它自然会携带一个真实的矢量磁矩,
方向在空间中可定义,可与磁场交互。
也就是说:自旋在经典图像中是一个真实的空间旋转方向。
二、量子力学中的自旋:抽象代数中的 “伪矢量”
到了量子力学,自旋被引入为角动量算符的一种:
Ŝ_i = (ħ/2) × σ_i
其中(σ_i)是泡利矩阵。
这些矩阵的对易关系与角动量代数相同:
[Ŝ_i, Ŝ_j] = iħ ε_ijk Ŝ_k
这让它代数上看起来像一个矢量算符。
但注意 —— 这里的 “方向” 只是符号化的。
自旋的三个分量并不表示空间中真实的旋转方向,
而是代表波函数在内部 “旋转群空间” 中的变换性质。
换言之:
自旋在量子力学中不再是 “转动的方向”,而是 “如何在旋转下变换” 的标签。
三、量子场论中的自旋:洛伦兹群的表示,而非物理矢量
在 QFT 中,事情更进一步抽象。
粒子被定义为洛伦兹群的不可约表示:
(j_L, j_R)
其中(j_L, j_R)是左右手旋分量的自旋表示维数。
例如:
电子属于((1/2, 0) ⊕ (0, 1/2)),即狄拉克旋量;
光子属于((1, 0) ⊕ (0, 1)),即矢量场;
标量场属于((0, 0))。
这里的 “自旋” 完全是群表示的标签,
表征粒子场在洛伦兹变换下的变换性质。
并没有任何空间方向的物理旋转。
例如,一个电子自旋 “向上”,意味着它的波函数在旋转群 SU (2) 的某一基底方向上取态,
但这不是一个 “转动中的小球轴向上”,而是抽象的代数空间方向。
四、物理后果:方向性被抽象掉了
在量子场论中,自旋不再是一个真实的几何矢量,
它变成了一种 “符号化方向”。
然而:
磁矩却仍然具有方向;
实验测量(如斯特恩–盖拉赫实验)仍然显示电子具有可测的空间取向;
这意味着物理世界中仍存在 “旋转方向” 这一事实。
因此,QFT 其实在用抽象代数替代真实几何。
数学上自洽,但物理直觉被切断。
可以这么总结:
量子场论的自旋是群论空间的向量,不是物理空间的矢量。
但磁矩是物理空间的矢量。
为了连接两者,QFT 引入了 “规范场” 和 “自旋连接” 这类抽象补偿机制。
这正是现代理论中 “方向性被抽象化后又被重新补偿” 的逻辑循环。
五、自然量子论的立场:自旋必须是实在的物理矢量
在 “自然量子论” 中,自旋重新被理解为电子或场模的真实旋转结构。
电子在康普顿波长尺度上是一个旋转的电荷分布,其旋转角动量自然为ħ:
它的磁矩方向对应电荷流的旋转方向;
自旋耦合、磁相互作用等都源自这种真实几何结构;
因此自旋不仅是代数性质,更是物理方向量。
换言之:
自旋不是 “如何变换” 的抽象标签,而是 “在空间中如何旋转” 的物理状态。
六、结论总结
理论框架 | 自旋的性质 | 是否是真实矢量 | 与磁矩的关系 |
经典物理 | 电荷分布的旋转 | ✅ 是 | 直接来源 |
量子力学 | 算符的代数方向 | ⚠️ 形式上是 | 间接定义(需 g 因子) |
量子场论 | 洛伦兹群表示标签 | ❌ 否 | 需规范场补偿 |
自然量子论 | 场模旋转的方向 | ✅ 是 | 直接产生磁矩 |
✳️一句话总结:
量子场论中的自旋不是矢量,而是代数标签;
但在真实世界中,自旋必须是有方向的物理旋转。
“自然量子论” 重新恢复了这一方向实在性。
英文版:
https://faculty.pku.edu.cn/leiyian/en/article/7733/content/2706.htm#article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6 0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