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轴心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人类精神意识和知识体系的“大爆炸”,为后世主要文明奠定了思想根基。
轴心时代的精神特征
“轴心时代”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提出的著名概念。他指出,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这段时期,在中国、印度、伊朗、巴勒斯坦和希腊等彼此隔绝的地区,不约而同地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精神觉醒和哲学突破。
雅斯贝尔斯认为,这个时代奠定了人类的精神基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思考和生活。轴心时代最根本的转变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超越与反思:人类开始超越原始的神话思维,不再满足于用神灵传说解释世界,而是转向对宇宙本质、生命意义、社会秩序和人类自身进行理性追问和道德反思。
个体意识的觉醒:个体从民族或部落的集体身份中分离出来,开始思考作为独立个体的责任、命运和救赎。“我”是谁?“我”应该怎样生活?
普世主义的萌芽:思想开始突破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提出了具有普世意义的道德准则和理想(如“仁”“道”“慈悲”“逻各斯”“正义”)。
各文明的知识大爆发景象
1. 中国:百家争鸣的秩序探索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催生了如何构建理想秩序的深刻思考。
儒家(孔子、孟子):关注伦理与社会和谐,核心是“仁”“礼”,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贤能政治来建立秩序。
道家(老子、庄子):探索宇宙的本源(“道”),主张“无为而治”,回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墨家(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带有功利主义和逻辑思辨色彩。
法家(韩非子):强调法律、权力和制度,为中央集权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百家争鸣的知识大爆炸,奠定了中华文明以伦理道德和政治哲学为核心的思想底色。
2. 印度:解脱轮回的宗教哲学
思想焦点从早期的祭祀仪式转向了对人生苦难和解脱之道的终极探寻。
《奥义书》:提出了“梵我合一”的核心思想,认为个体灵魂(阿特曼)与宇宙终极实在(梵)是统一的。
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了以“四圣谛”“八正道”为核心的学说,指出通过修行可以摆脱“轮回”的痛苦,达到涅槃。
耆那教(大雄):强调严格的苦行和不伤害(不杀生)。
印度的宗教哲学,塑造了印度文明重视精神内省、因果轮回和出世解脱的特质。
3. 古希腊:理性与逻辑的诞生
从探究自然本源转向对人类理性和社会政治的审视。
自然哲学家(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开始用理性而非神话来解释世界的本质(水、火、逻各斯等)。
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提出“认识你自己”,强调通过问答追求真理和道德定义。
柏拉图:创立理念论,探讨理想国,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本范畴。
亚里士多德:建立了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等系统知识体系,倡导经验观察和理性分析。
影响:奠定了西方文明的科学理性和逻辑思辨传统。
4. 中东(波斯与巴勒斯坦):一神信仰与先知精神
波斯(琐罗亚斯德):提出了鲜明的善恶二元论(阿胡拉·马兹达 vs 安格拉·曼纽),以及末日审判思想,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影响。
巴勒斯坦(犹太先知):以赛亚、耶利米等先知强化了耶和华的普世性和道德性,强调神的旨意不仅是祭祀,更是“行公义,好怜悯”。为基督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为何会同时发生?可能的原因
对于轴心时代几乎同步爆发的原因,学界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复合的结果,是多个文明在相似历史阶段面临的类似压力与机遇的产物:
1. 铁器时代的到来:生产力提高,导致经济剩余,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体力劳动,专门从事思想活动(如中国的“士”、印度的“沙门”、希腊的“哲学家”)。
2. 社会动荡与旧秩序崩溃:各大文明都处于旧有封建或部落制度解体、战争频繁的时期(如中国的春秋战国、希腊的城邦斗争、印度的列国时代)。动荡催生了对秩序和意义的迫切追问。
3. 文字的普及与交流:文字的使用相对成熟,使得思想的记录、传播和批判成为可能。
4. 文明的碰撞与交流:尽管地理位置隔绝,但帝国内部的统一和贸易路线的开辟(如波斯帝国),促进了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与激荡。
轴心时代的出现并非偶然
1. 社会剧变与旧秩序的崩塌:铁器的普及带来了生产力革命,也带来了更频繁的战争(中国的春秋战国、希腊的城邦争霸、印度的列国时代)。旧有的、基于血缘和神话的社会秩序(如中国的宗法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希腊的氏族贵族)受到冲击,社会陷入混乱与失序。混乱催生了思考,人们迫切需要新的秩序、伦理和生存意义。
2. 知识垄断被打破:文字从祭司、贵族阶层向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如士人、公民、沙门)扩散,使得思想和知识的创造与传播不再被垄断。
3. 交流与碰撞:贸易路线的扩展、人口的迁徙与战争,使得不同文化、思想和习俗得以交流、碰撞,激发了批判性思考和创新。
爆发的核心是什么?知识范式的革命性转向
轴心时代的知识生产爆炸,其核心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一次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跃迁,即“超越的突破”。
1. 从“神话”到“理性”与“反思”:之前,知识由神话和传说解释,世界由神祇的意志主宰。之后,人类开始运用自身的理性去探寻世界的本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社会的法则(中国的诸子百家)和生命的本质(印度的宗教哲学)。他们问出了根本性问题:“万物的本源是什么?”(泰勒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佛陀)“一个好的社会如何可能?”(孔子、柏拉图)
2. 从“外向”探索到“内向”自省: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轴心时代的先哲们将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向了人自身。他们发现了“自我”和“内心世界”。苏格拉底呼吁“认识你自己”,佛陀探寻内心的“无明”与“苦”,孔子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人类意识的觉醒是这次知识爆发的核心。
3. 普世主义伦理的诞生:思想超越了部落和地域的界限,提出了具有普世意义的道德理想。如孔子的“仁者爱人”(超越血缘关系的普遍之爱);佛陀的“慈悲”(对一切众生的同情);犹太先知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与“正义”;斯多葛学派(稍晚)的“世界公民”。
深远影响:奠定文明基石
轴心时代是人类知识生产的第一次范式革命。它不再是简单的经验积累,而是对知识本身、对存在本身进行系统性、批判性的构建。它留下的遗产至今仍在塑造我们:
当我们思考伦理问题时,会回到孔子或苏格拉底;当我们探寻内心时,会借鉴佛陀或《奥义书》;当我们追求理性与科学时,走在亚里士多德开辟的道路上;当我们信仰一位道德的、普世的上帝时,延续着犹太先知的传统。
可以说,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成年礼”,是人类想象力与理性能力的第一次大规模、系统性的喷发。它标志着人类从对自然和神话的被动服从,转向了主动运用自身理性与道德意识去构建意义、秩序和价值的伟大开端。至今,我们仍在它所提出的问题域内思考和生活,并不断从那些伟大先哲的智慧中汲取营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3 0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