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中国科协的相关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依据年度工作计划,围绕“科学素质新高度,地学科普新使命”主题,积极组织开展“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25年度全国科普月活动”。
2025年9月19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甘肃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重点开展了“科普进校园”活动。首场活动在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中学成功举办。活动现场安排了两场专题讲座,分别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李中平研究员和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向贤研究员主讲,报告题目为《地球上的气体资源与未来能源探索》和《地球上的油气渗漏及其资源环境意义》。两场报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系统普及了地球气体资源相关知识,激发了大约200名青少年对地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入认识,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活动专门针对中学生群体设计,内容通俗易懂且科学性强,既涵盖了气体地球化学的基础知识,又结合了当前国内外能源和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地球上的气体资源与未来能源探索》报告从地球气体资源的形成机理、类型及分布状况开篇,重点讲解了可燃性天然气等多种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强调了气体资源在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推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讲座还结合中国氦气资源现状,探讨了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创新,如地质氢能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在《地球上的油气渗漏及其资源环境意义》的报告中,从地球脱气开始,通过图片、视频生动直观地展示了油气自然渗漏的类型、规模、过程与监测技术,及其在油气资源寻找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等方面的科学意义。科普报告始终给学生灌输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需要协同发展的科学理念。
科普活动走进校园,对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的科普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尤其对于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来讲,科普进校园活动可以有效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拓宽学生视野,促进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均衡发展。为此建议有关学术组织和科研教学单位进一步加大力度,将更多更强更好的科普资源和专家力量引入到偏远地区,努力推动科学教育的公平普及,助力实现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升。(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鲁新川撰稿,审核:郑国东)
图1 科普中国-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志愿者行动(青白石中学)
图2.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25年度全国科普月活动(青白石中学)
图3 李中平研究员讲解《地球上的气体资源与未来能源探索》科普活动现场
图4 马向贤研究员讲解《地球上的油气渗漏及其资源环境意义》科普活动现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1 0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