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夏天的上海,阳光洒在黄浦江畔,我第一次接待了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政治学系兼东亚系的纽莫夫教授。那次短暂的交流,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学术接触,却意外地为我的未来打开了一扇门。两年后,我踏上前往蒙特利尔的留学之路,成为麦吉尔大学东亚系纽莫夫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中国科技史以及改革开放中的技术转让实践。那时,我的背景与未来的学术道路看似并不相符:本科和第一个硕士都是计算机专业,而我却选择了就业率极低的东亚研究。
初到蒙特利尔,街头飘着淡淡的初雪,城市的宁静与国内的喧嚣截然不同。我身边遇到不少刚移民的中国朋友,他们直白地笑我“放弃金饭碗”,说我学计算机前途无量,却跑去读一个看似毫无就业保障的专业。我没有回击,也没有动摇,只是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我有我的计划,有我的理由。选择东亚研究,是为了追随纽莫夫教授,是为了能够顺利踏上麦吉尔的学术舞台。这一切,并非冲动,而是精心布局的第一步。
一年后,我的计划有了新的发展。起初,我并没有明确移民的打算,但现实给了我一个机会:凭借计算机专业的学位和工作经验,我顺利获得了加拿大永久居留权。那一刻,我开始明白,人生并非直线前行,机遇与努力总是交织在一起。完成东亚研究硕士后,我再次选择转向图书馆学,攻读美国图书馆协会认证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这是北美学术馆员进入学术图书馆职业领域的必备门槛。这一次,我的目标更加清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随后,我分别取得了加拿大和美国国籍,在耶鲁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和中央华盛顿大学,我从初级馆员一路晋升为部门主任,再到获得终身教授职位。每一次岗位变动,都是对专业能力与适应力的考验。2023年,我迎来了新的挑战,成为惠特曼学院的大学图书馆馆长。回想起当年那些嘲笑我的人,我不再去在意他们的看法。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别人的眼光,而在于自己是否坚定地走向理想的目标。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不要让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方向,比迎合他人更重要;灵活调整策略,善用已有资源,才能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找到方向;成长是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每一步积累都终将成就远方的风景。
如果当年的我因为别人的嘲笑而退缩,也许今天就不会站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高峰。人生的精彩,往往在于敢于在看似不合理的选择中寻找机会,在坚持与调整中一步步走向成熟与自由。记住:不必在意别人的嘲笑,走自己的路,你终将到达属于自己的远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7 0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