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福仙人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xq 仙人掌,不畏酷暑,不畏干旱,经受着烈日的考验,不屈不挠地生长

博文

四个法宝送给亲爱的研究生新生们

已有 2612 次阅读 2025-9-2 12:05 |个人分类:科研论语|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四个法宝送给亲爱的研究生新生们

 

亲爱2025级研究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你们来到了南华园,翻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你们选择了南华衡医,是学校的荣幸;求学南华衡医,是你们的机遇。此刻,请允许我代表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全体导师对今年新入学的研究生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送上最诚挚的祝贺!

祝贺你们选择了南华大学!选择了衡阳医学院!

也感谢你们选择了南华大学!选择了衡阳医学院!

同学们,今天对于你们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光。1995年我发表了第一篇科研论文,迄今30周年;2005年我招收了第一个研究生,迄今20周年。20周年、30周年,似乎很漫长,其实很短暂。在这既漫长而又短暂的30年科研与20年培养研究生的路上,我积淀了4个法宝要送给大家,敬请笑纳!

第一个法宝是“以文献为师”。

科学研究生涯,谁是你终生相伴的老师?我认为是文献。

文献,绝非冰冷的纸张或屏幕上的字符。它是一位沉默而渊博的导师,记录着前人的智慧、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它是研究工作的起点,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那块基石。

那么,如何向这位“导师”求教?

首先,要广泛阅读,建立学术坐标。通过大量阅读本领域的经典与前沿,你们才能描绘出完整的学术地图,知道“我是谁,我在哪”,找到真正有价值、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其次,要深度对话,锤炼批判思维。读文献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要常问自己:它的逻辑是否自洽?证据是否充分?结论能否推翻?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宝贵的学术判断力。

最后,要汲取灵感,实现自我超越。文献的终极价值,在于激发你们自己的创新。一个精巧的实验设计、一个未被注意的细节,都可能成为你突破的契机。

请真诚地拜“文献”为师,它必将回报你以广阔的视野、严谨的逻辑和创造的火花。

第二个法宝是“以发表为帅”。

帅”,是统帅,是目标,是方向。“以发表为帅”是指你们的研究工作,需要以“形成可发表的成果”为引领来规划和执行。这并非提倡急功近利的“唯论文论”,而是强调发表是现代学术体系中最核心的沟通方式质量标尺

首先,发表是与学界对话的庄严邀请。你的研究再精彩,若锁在抽屉里,就无法贡献于人类知识的进步。发表,意味着将你的发现、你的创见,接受全球同行的检验与批评,从而融入学术共同体的大合唱。

其次,发表是锤炼研究闭环的严格训练。从立题论证、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到成文表述,发表的标准会迫使你不断审视工作的严谨性、逻辑的缜密性和价值的创新性。这个过程,是对你科研综合素质最全面的淬炼。

最后,发表是获得学术认可的通行证书。它既是你们获得学位的硬性要求,更是未来开启职业大门、争取科研资源、建立学术声誉的基石。

同学们,请将“以发表为帅”植根于心。它不是研究的终点,而是推动研究不断走向深入、走向规范、走向卓越的战略指引。让它统帅你的实验设计,统帅你的时间管理,统帅你的学术抱负。

期待大家既能潜心问学于文献,更能昂然挥师于发表,最终抵达属于自己的学术高地!

第三个法宝是“以借力为术”。

这里的“术”,是方法与智慧。它源于荀子《劝学》中的智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真正的强者,并非天生无所不能,而是更善于借助外部的力量。

研究生阶段,绝非一场孤军奋战的苦役。借力”,是你们必须掌握的关键之术。

首先,要善借导师与团队之力。你们的导师、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是你们最宝贵的智囊团。主动沟通,大胆请教,他们的一个点拨,可能让你茅塞顿开,节省数周的摸索。融入集体,你们将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其次,要善借平台与资源之力。大学为你提供了顶尖的实验室、丰富的数据库、前沿的学术讲座。这些都不是背景,而是你手中的“舆马”和“舟楫”。主动跳进去,利用它们,让这些平台成为你奔跑的加速器。

最后,要善借合作与交流之力。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勇敢地与领域内的学者交流。一次精彩的提问,一次墙报前的讨论,都可能为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与机遇。

同学们,个人的力量终有极限,而智慧的魅力在于汇聚资源。请不要做孤独的苦行僧,而要成为一位“善假于物”的智者,主动借力,整合资源,让自己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第四个法宝是“以知止为道”。

同学们,拥有了“为师”的根基、“为帅”的方向、“为术”的智慧,我想分享最后一个,也是最为深沉的一个法宝:以知止为道”

道”,是境界,更是底线。它源于中华千年智慧。《大学》开篇便言:“知止而后有定”,告诉我们止于至善、追求卓越是内心的定力之源;而老子亦警示“知止不殆”,提醒我们明晰边界、知所进退是行稳致远的安全之绳。

首先,“知止”意味着仰望星空,止于至善。它要求我们不满足于简单的毕业要求,而是将“做出真正有价值、能贡献于人类知识大厦的研究”作为终极目标。这份对卓越的坚守,能让你在迷茫时坚定,在浮躁中沉静。

其次,“知止”更意味着脚踏实地,恪守底线。它要求我们必须为内心的学术理想划定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那就是学术道德。绝不抄袭、不造假、不剽窃。这份对规则的敬畏,是你学术人格的基石,它比任何论文都更能定义你是谁。

知止”,是知道为何出发,也知道何处绝不能去。它是一种向内求索的定力,一份不为外力所扰的从容。

愿大家将这“为师、为帅、为术、为道”四大法宝融会贯通,以文献厚植根基,以发表激发潜力,以借力开阔视野,以知止修养心性。祝愿各位在未来的研究生生涯中,不仅收获知识的丰盈和学术的成就,更能拥有探索的快乐、思想的深邃和一段无悔的青春岁月,最终抵达属于自己的至善之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7930-1500103.html


收藏 IP: 218.77.77.*| 热度|

2 王涛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3 0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