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实的人机融合指挥控制系统常常并非是理想化的协同,反而会出现诸多问题。机器的算法和逻辑虽精准,却难以理解人类复杂的决策依据和直觉判断,这会产生干扰,使人类决策者(尤其是经验丰富的使用者)难以按正确节奏和逻辑推进工作。机器对数据的过度依赖可能误导决策者,使其失去对真实情况的洞察。系统复杂的界面和交互设计容易让人分神,降低决策效率。机器对数据和模式的机械解读可能导致误判,尤其在紧急和复杂情境下。因此,人机融合系统对“人”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在复杂情况下快速准确判断并调整决策的能力。仅仅依赖数学计算和算法优化,无法完全解决人机融合中的复杂问题。人类的智慧、经验和应变能力不可或缺,只有在两者深度融合且相互理解、相互补充的情况下,人机融合系统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力。
目前乃至可见的未来,人机融合的指挥控制系统常常会想象远大于真实,这反映了人们对人机融合指挥控制系统的过高期望,也揭示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技术、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挑战。
一、人机融合指挥控制系统的概念与想象
1、内涵与外延
人机融合的指挥控制系统是指将人类的智能与机器的智能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决策和控制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人类的直觉、创造力和经验与机器的强大计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精确性相结合,以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指挥控制。如在军事领域,人机融合系统可以将指挥员的战略意图与自动化的目标识别、火力分配系统相结合,快速生成最优的作战方案并执行。
2、想象中的优势
人们想象中的人机融合系统能够瞬间处理海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快速筛选出关键信息,辅助人类做出决策,增强决策效率。比如在复杂的城市交通指挥中,人机融合系统可以实时分析交通流量数据,预测拥堵点,并通过智能算法为交通指挥人员提供最优的信号灯调整方案,使交通流畅无阻。在一些高风险的任务场景,如太空探索、深海作业等,人类操作员可以通过人机融合系统远程控制机器人进行操作,想象中该系统的优势是人类可以远离危险环境,同时通过高精度的机器执行任务,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的风险,提升安全性。
人们常常想象人机融合系统能够像科幻电影中那样,不断自我升级和进化,具有无限的扩展性。随着技术的进步,系统会自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优化自己的决策算法,从而在各种复杂的场景中都能表现出色。
二、现实中的挑战与限制
1、技术瓶颈
(1)数据融合与共享难题
在实际的人机融合指挥控制系统中,不同来源、格式的数据融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军队中各个部门的数据系统可能因为标准不一致而无法有效整合。情报部门收集的地理信息、侦察部门的图像数据等,需要经过复杂的转换和适配才能被系统统一处理。这就导致了数据共享的延迟和不完整性,影响系统的决策效率。
(2)算法的局限性
虽然人工智能算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复杂的现实场景中,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在战场环境下,识别敌我目标的算法可能会因为伪装欺骗、复杂的地形地貌等因素而出现误判。此外,算法的可解释性也是一个问题。一些深度学习算法就像一个“黑箱”,很难解释其决策过程,还有机器幻觉、机器欺骗、机器任性等,这就使得指挥人员在某些关键决策时对系统输出的结果持谨慎态度。
(3)系统集成的复杂性
人机融合指挥控制系统涉及到硬件、软件、网络等多个子系统的集成。不同厂家的硬件设备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软件之间的接口也可能不匹配。在金融交易指挥系统中,如果交易服务器、数据存储系统和实时分析软件不能完美协同工作,就可能导致交易指令的延迟或错误执行,在军事、应急领域就更危险了。
2、伦理和社会问题
当人机融合指挥控制系统做出决策并执行任务时,一旦出现错误或事故,很难界定责任主体。如在自动驾驶出租车中,如果车辆发生了碰撞事故,是车辆的软件算法有问题,还是乘客的干扰导致了错误操作,亦或是车辆的机械故障,这些问题使得责任追溯变得困难。同时,人类的主观性、疲劳和情绪等因素也会对人机融合系统的运行产生干扰。在长时间的监控任务中,操作人员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等情况,从而影响对系统输出信息的判断。此外,人类对新技术的恐惧和抵触情绪也可能阻碍人机融合系统的发展、推广。更重要的是,人机融合系统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个人和组织数据,这些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例如,在智能医疗指挥系统中,患者的病历、医疗记录等敏感信息被系统收集和分析,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军事指控等关键系统的安全防护更是首当其冲。
三、如何缩小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1. 技术创新与优化
加大在数据标准化、数据清洗和数据转换等技术方面的投入,在气象监测人机融合系统中,开发通用的数据接口标准,使得各种气象观测设备的数据能够无缝整合到系统中,实现高效的数据共享和利用。针对现有算法的局限性,研发更先进、更可靠的算法,同时优化系统架构,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在智能工厂的指挥控制系统中,采用冗余设计和多节点协同工作的方式,即使部分硬件或软件发生故障,系统仍然能够正常运行。还有,需要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模拟各种复杂场景,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如在航空指挥控制系统中,通过大量的飞行模拟测试,确保系统在各种极端天气和飞行条件下都能正确指挥飞机。
2、伦理和社会规范的建立
通过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明确在人机融合指挥控制系统中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在无人机配送领域,明确规定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是无人机制造商、运营商还是操作人员需要承担责任,以及各自的承担比例。加强对人机融合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系统的理解和操作技能,同时在社会层面进行科普教育,消除公众对新技术的恐惧和误解,通过举办科技展览和科普讲座,向公众展示人机融合系统的原理、优势和安全性。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强化隐私和安全保障,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数据匿名化技术等,保护用户数据不被泄露和滥用,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对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物联网数据进行严格的加密存储和访问控制,确保数据安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人机融合指挥控制系统中,机器计算与人类算计的有机结合至关重要。机器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分析海量信息,提供精准的量化分析和决策建议,为复杂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然而,人类的算计则涉及直觉、经验、战略思维以及对复杂情境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机器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风险评估和创造性决策。只有将机器的精确计算与人类的智慧算计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这种有机结合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指挥控制场景中,实现更高效、更灵活、更具适应性的决策,从而应对各种不可预测的挑战,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目标的达成。
人机融合的指挥控制系统确实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美好的想象,但要在现实中实现这些想象还需要我们面对和解决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伦理社会规范的完善,才能逐步缩小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这种系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3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