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网博客2023年之前的博文都无法对外展示,而2021年之后我就没有再更新,所以打开我的博客主页,空空荡荡。今日更新一篇,把写了十多年的旧文章目录截图放在这里展示一下。
比如最近几年一直关注的人体三维重建,作为谋生手段之一。比如人体SMPL模型的形状和姿态参数的定义:
2018年开始对三维网格处理感兴趣,有些涉及到简单的微分几何原理:
更早是关于人脸特征点提取Face Alignment,提取人脸上68个特征点,SDM方法实现,放在我的GitHub上https://github.com/wanglin193/SupervisedDescentMethod
另外还有360°全景图处理,那时候还是VR/AR应用刚起步阶段:
十多年前机器视觉的热点是增强现实,如何把虚拟物体叠加在实时拍摄的图像中。最简单的手段是,估计平面上物体(比如一个AR Marker)的六个自由度姿态参数Pose,然后用这个Pose参数矩阵[R|T]和相机参数K一起把虚拟物体P渲染到图像上,p=K*[R|T]*P。而现在市面上的AR眼镜中使用的姿态估计方法通常依赖实时的SLAM算法。
最早的博文发表在2010年前后,关于集成多分类器进行人脸检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前提是这三位是独立进行思考的。具体来说就是在用Naive Bayes做二分类训练的时候,每次选择下一个特征的时候,对分类错误的样本增加权重,就像增加了错误样本个数一样。这样通过计算统计直方图选择出来的下一个“好的弱特征”和之前选出的特征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不相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3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