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翁张劲松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s1970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博文

我的同舍老周——并不如烟的川大往事

已有 717 次阅读 2025-8-29 17:46 |个人分类:前尘梦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的同舍老周——并不如烟的川大往事

DSCF1614.JPG

我和老周认识的第一天,就把他的杯子打烂了,但我们的同舍缘份也就这样结下了,没想到后来却和老周相处非常好。虽然没有到形影不离的地步,但确实是非常和谐温暖的。

记得2007年9月,第一天报到选宿舍,北楼是三人住,东舍是二人住,我想安静些,就选人少的。人越少,相处就越简单。但东舍是很老的房子,据说是70年代末修的,离文学院倒是很近。08年地震时候,房子还算稳固,只是移动了几厘米。厕所都在外面,是个筒子楼,我在六楼。6是我的吉祥数字,我在贵阳的老楼也是六楼,我在科院的办公室也是6楼。我到成都,只带了衣服。君辉兄陪我去校超市买了被子和床单等东西。来到宿舍,见里边两张床,靠最里面的床已经铺好了,我就选了旁边的一个床。把床铺好,就去君辉那里吃饭,他很早就来成都了,在学校南门外租了一个房子住。饭后,我回到东舍。不知同舍是何许人,有点忐忑,毕竟同舍好,就好相处,读书就愉快。我把门打开,见一个中等身材,壮实而皮肤微黧的汉子,坐在床上。国字形的脸上微笑着,面上好像微有疤痕,一双浓眉特别醒目,这脸是蛮柔和而刚毅的。

记不清是第一天还是第二天打坏了老周的杯子,我当时很惶恐,怕老周不高兴,今后关系就处不好了。我后来确实买了新杯子一个给老周。我和老周住的这间宿舍,正好在东一舍的转角处,很小,大概就20来平米。我俩各一个小桌子,放电脑。有一个柜子,放淘的書。六楼的好处就是坐在案头,转过头就可以看到窗外成都的高楼。和老周每晚一聊,才知道我们确实有些缘分,因为他的读书生涯几乎和我一模一样。他也是70年生的,属狗的。也是先考自考,后读陕师大的研究生,是吴言生的弟子。然后考了川大项楚先生的博士生。老周曾经是中学语文教师,好像还当了校长什么的。他文笔很好,写过小说和散文。他有一个儿子,和我女儿岁数差不多。老周很有内秀,但从不显摆。他是个寡言而有智慧的人,今听细想起来,他真像一个印度的智者。读博期间,我和祝东附庸风雅,喜欢搞点诗词,老周其实能写,但很少写,2008年春,我和老周、祝东三人游浣花溪,老周有诗一首,被我记录下来。

春风戏碧水,花枝自短长。绿萼发粉叶,玉兰早散香。红樱映白梨,游人满草堂。试问夫子在,花花还如常?

这首诗,现在读起来,色彩很鲜艳,“花枝”句暗藏禅意。情感喜悦而柔和,“玉兰”句仿佛闻到香气,“夫子”句意味深长。老周是典型的陕西人,眼角有黄土高原风吹的皱纹,脸上有一个不太明显的疤痕,但我从来没有问过者疤痕的来历。老周的全名叫周瑶,初听起来有点像女生的名字。他有一幅慈悲的佛像,也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他总是平和的,时常微笑着,话不太多,不像我是个话婆婆。但他每一发言,则是很有深刻见识的。难怪博士论文研究默照禅,这就是《红楼梦》第二回林如海说的所谓“天缘凑巧”。就像我很因为喜欢玩索历史,所以顺理成章作起宋代咏史怀古诗词来,也是这种因缘。老周虽然从文,但电脑技术蛮好的,我先后两次在寝室装笔记本电脑,都是靠老周的帮忙。老周读书虽是公费,但因为没有工作,所以生活很是节俭,一件淡咖啡色的夹克外衣穿好久,但总是洗的很干净。老周吃饭也简单,他喜欢吃劲道很足的面条和烫菜。

我和老周住在六楼,每次打水都很辛苦。后来我们搞了一个饮水机,就再不用下楼去打水了。除了喝水,晚上就倒点来泡脚。好像都是我在奢侈地泡脚,老周很少用。隔壁的化学博士做实验很晚才回来,就来我们寝室喝水。每次看见他的辛苦,就觉得我这个文科博士算轻松无比了,无非就是查阅资料读书而已,不用深夜做实验。但是发c刊的压力依旧还是很大。我经常和老周讨论这个难题,都很焦虑。自嘲就算拿钱发,都还得有发的资格。四川玩的地方很多,但这个压力搞得我们都无心出游。记得和老周还有祝东兄一起去成都郊外的龙泉玩了一趟,算最远的地方了。我最后是靠跑步和踏实的读书解决了焦虑的强迫症。那个时候还没有地铁。同届的博士生,数孔师兄心态最好,几乎踏遍了蜀地,游历了各个名山险峻,而博士论文也写得最厚实,书也淘得最多。这才是潇洒游学啊。每当焦虑时,看看孔师兄,也就释然了。川大望江校区的多数是硕士和博士生,都很辛苦,书店里堆满了前沿的各种学术名著。感觉读不完的书,写不完的文字。我和老周能够按时毕业,也是幸运照顾啊。

我和老周后来有一个固定的节日,就是每周末都去杜甫草堂淘旧书。我俩每次都在望江公园坐车,经过几站到杜甫草堂。每次几乎都碰上孔师兄和他的室友。孔师兄口才绝佳,口吐莲花,太会讲价了,常常很便宜地淘了很多书。当时成都的旧书价格确实低廉。一本中华书局的《诸葛亮集》才五泉。08年汶川大地震后,震区的坊间乡里震出了不少旧书,收书的都去乡下淘书回来,我们这些书虫子再淘走。老周和我日积月累,也淘了不少。我至少也淘了七八箱书,毕业后运回贵阳。老周有时淘到书,还送了我几本。看见好的书,常告诉我。在川大淘的书,像中华版的《陈与义集》就是托老周的福。

还有个有趣的轶事,是左师弟转述的。08年5.12大地震时,我正好被月师妹约出去吃中饭,而老周照例睡午觉。那时房子摇起来,老周还以为是我在摇床戏弄他,后来反应过来,应该是地震了。当时听见外面人喊马叫,一片混乱,他稍稍犹豫了片刻,想了想是跑下去还是房间里呆着呢?最后他还是决定跑下去。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幕:老周光着上身,拼命跑下六楼的画面。据同在六楼的左师弟说,老周回忆起来,觉得跑了好久才到三楼,而四楼的胡灿兄跑得最快,据说他像兔子一样,第一个 跑到一楼。幸运的是汶川大地震是大中午,要是晚上,真不知道多少人要跳楼啊。我这种胆子小,不知道会不会,想起来就后怕啊。

09年因为博士课程结束,溪翁回贵阳一边上班,一边写论文,老周建议我把寝室退掉了,但被褥等都原封不动放在东一舍,回成都依旧住在寝室里。老周确实心细很有头脑。我也节约了住宿费。有的时候,和君辉兄一起都住老周那里。我不在成都的时候,不少事都是托老周办的,特别是帮我签学术讲座的这件大事。因为川大规定博士必须有二十次以上的学术讲座记录才能毕业,老周可谓居功至伟。老周的 QQ头像至今未变,看见这个头像,就想起渐渐逝去的川大读书的岁月。

而我的同舍老周,周瑶兄,十五年未见了面了,我出的几本书,倒是都寄给他了。遗憾的是2017年夏老周突来贵阳,联系我,不巧的是我恰好又去了帝都,又错过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7716-1499613.html

上一篇:灵溪翁张劲松著作目录
收藏 IP: 111.121.84.*| 热度|

3 褚海亮 尤明庆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 0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