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大地震活跃期与地震活跃期的一致性
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二级教授徐锡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徐锡伟介绍,据记载,自1900年以来,震级(M)大于或等于7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18次,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地震发生1次左右。这些地震数量可以作为地球发生地震频度和震级的正常值。这就是地震活跃期的标准。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苏德辰认为,除了地震次数,还要注意地震释放的总能量来研判地震趋势可能更加合理。比如,一次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等效于30多次7级地震。
https://www.sohu.com/a/750339127_16275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98119.html
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主要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太阳黑子极值和月亮赤纬角极值三者叠加时期(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表1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太阳黑子极值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 地震时间 | 地震地点 | 震级 | 拉马德雷 | 月亮赤纬角 | 太阳黑子 | |
1895-1897 | 发生1次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 | 1896-06-15 | 日本 | 8.5 | 冷位相 | 1893峰值 | ||
1904-1906 | 发生1次 | 冷位相 | 最小值 | ||||
2 | 1906-01-31 | 厄瓜多尔 | 8.8 | 冷位相 | 1905峰值 | ||
1913-1915 | 未发生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922-1924 | 发生2次 | 冷位相 | 最小值 | ||||
3 | 1922-11-11 | 智利 | 8.5 | 冷位相 | |||
4 | 1923-02-03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8.5 | 冷位相 | 1923谷值 | ||
1931-1932 | 未发生 | 暖位相 | 最大值 | ||||
5 | 1938-02-01 | 印尼班大海 | 8.5 | 暖位相 | 1938峰值 | ||
1940-1942 | 未发生 | 暖位相 | 最小值 | ||||
1950-1952 | 发生2次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6 | 1950-08-15 | 中国西藏 | 8.6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7 | 1952-11-04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9.0 | 冷位相 | 最大值 | 1954谷值 | |
8 | 1957-03-09 | 阿拉斯加 | 8.6 | 冷位相 | 1957峰值 | ||
1959-1960 | 发生1次 | 冷位相 | 最小值 | ||||
9 | 1960-05-22 | 智利 | 9.5 | 冷位相 | 最小值 | ||
10 | 1963-10-13 | 俄罗斯库页岛 | 8.5 | 冷位相 | |||
11 | 1964-03-27 |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 9.2 | 冷位相 | 1964谷值 | ||
12 | 1965-02-04 | 阿拉斯加 | 8.7 | 冷位相 | |||
1968-1970 | 未发生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977-1979 | 未发生 | 暖位相 | 最小值 | ||||
1986-1988 | 未发生 | 暖位相 | 最大值 | ||||
1995-1997 | 未发生 | 暖位相 | 最小值 | ||||
2005-2007 | 发生3次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3 | 2004-12-26 | 印尼苏门答腊 | 9.1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4 | 2005-03-28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5 | 2007-09-12 | 印尼苏门答腊 | 8.5 | 冷位相 | 最大值 | 2008谷值 | |
16 | 2010-02-27 | 智利 | 8.8 | 冷位相 | |||
17 | 2011-03-11 | 日本 | 9.0 | 冷位相 | |||
18 | 2012-04-11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2012 峰值 | ||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 未发生 概率最大 概率大 概率最小 |
勘察加8.7 ? |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
2023-2025峰值?
|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617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95813.html
中国地震活跃期
地震时间分布是描述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术语。根据统计,地震活动可分为地震活跃期和地震平静期,前者指地震频次高、强度大的时间段,后者指地震频次低、强度小的相对平静阶段。
本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历了1895年-1906年、1920年-1934年、1946年-1955年、1966年-1976年四个地震活跃期。在第二个地震活跃期期,我国大陆共发生12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造成25-30万人死亡。在第四个活跃期的十年间,我国大陆共发生14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造成27万人死亡和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在此地震活跃期,发生过1976年巴音木仁6.2级地震,也发生过1970年西吉5.5级地震,有117人死亡。
21世纪我国7.0级以上地震全记录
1、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
发生时间:2001年11月14日17时26分0秒
2、2002年台湾以东海域7.5级地震
发生时间:2002年3月31日14时52分59秒
3、2002年吉林汪清7.2级地震
发生时间:2002年6月19日1时19分31秒
4、2003年台湾台东近海7.0级地震
发生时间:2003年12月10日1时19分31秒
5、2006年南海7.2级地震
发生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时26分19秒
6、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
发生时间:2008年3月21日6时33分3秒
7、2008年汶川8.0级地震
发生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
8、2010年玉树7.1级地震
发生时间:2010年4月14日13时27分55秒
9、2013年雅安7.0级地震
发生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46秒
10、2014年于田县7.3级地震
发生时间: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50秒
11、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
发生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
12、2021年青海玛多县7.4级地震
发生时间:2021年5月22日2时4分11秒
13、2024年新疆乌什县7.1级地震
发生时间:2024年1月23日2时9分5秒
14、2024年台湾花莲县海域7.3级地震
发生时间:2024年4月3日7时58分8秒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5322295018443331&wfr=spider&for=pc
特大地震活跃期
我们在2006-2017年提出了划分特大地震活跃期的新方法,标准数据精确科学,理论推导无懈可击,实践验证鲜明,发表在著名的地球物理学报和地球物理学进展上。
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主要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太阳黑子极值和月亮赤纬角极值三者叠加时期(见表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地震活跃期和特大地震活跃期的区别和联系
主要区别是研究范围和规模不同,主要联系是局部规律大致符合整体规律。这在表2中非常鲜明,可以相互参考和借鉴。
由特大地震活跃期的特征预测中国地震活跃期
地震活跃期和特大地震活跃期的主要区别是研究范围、强度和规模不同,主要联系是局部规律大致符合整体规律。这在表1中非常鲜明,可以相互参考和借鉴。主要统计特征是,拉马德雷冷位相的起始点和终点是地震活跃期的分界线。由此可以预测地震活跃期的下两次分布(见表2)。
表2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中国地震活跃期
年代 |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 时间 | 区别 | 中国地震 | |
全球 | 中国 | |||||
1890-1924 | 6(4) | 1 | 0 | 1895-1906 1920-1924 | 时间大致 一分为二 | 第一 活跃期 |
1925-1945 | 1(1) | 0 | 0 | 1925-1934 | 第二活跃期 | |
1946-1977 | 11(7) | 1 | 4 | 1946-1955 1966-1976 | 时间精准 一分为二 | 第三活跃期 第四活跃期 |
1978-1999 | 0(0) | 0 | 0 | |||
2000-2035 | 7(7) | 0 | 2 | 2001-2014 2024-2035 | 第五活跃期 第六活跃期 |
结论
在特大地震活跃期和地震地震活跃期的对比中,一致性表明它们都反应了地震的主要趋势。由于1次8.5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等效于30多次7.5级地震,所以,特大地震活跃期给出了更多有用信息。
计算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中每十年发生约6次8.5级以上地震,等效于180次7.5级地震,或等效于2700次7级地震,远远超出每年7级地震18次的正常标准。这是2010年、2011年、2012年、2025年4次特大地震准确发生在预定时间内的原因。
研究两种活跃期很有必要,可以相互验证,有可靠的理论基础。本预测只是一种可能,在此提出与专家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96532.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0 0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