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长桥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atsothus 力所能及,至微至远,无可替代,至善至美。让学习成为一生成长的快乐习惯!爱我的不要停,恨我的请继续...

博文

再说温柔面论自由海平面与全球气候变化及多尺度海洋热动力过程之二浮沉:自由海面之绝对性、相对性和多尺度叠加的复合性与极端性

已有 392 次阅读 2025-8-12 20:0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再说温柔面论自由海平面与全球气候变化及多尺度海洋热动力过程之一谁主:自由海面说多尺度热动力过程协同耦合本质与关联核心解构

接续...

        此外,由风、潮汐、流剪切等驱动产生的湍动能,导致水体在垂向和水平方向上的混合。湍流混合将表层吸收的热量向下输送(垂向热扩散),增加海洋热储(尤其次表层),促进整体热膨胀。抑制混合(如层化增强)会使热量更集中于表层,导致短期内表层热膨胀和海平面上升更快(但长期限制了海洋储热能力)。增强混合(如强风或潮汐混合区)将热量更快带入深层,使表层升温变慢(短期抑制海平面上升),但增加了海洋整体的热储和长期热膨胀潜力。同时水平混合也会影响热量水平扩散的速率和范围。湍流混合是热量从海表向海洋内部输送的关键微观物理过程,支撑着更大尺度热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如温跃层维持),因此是维持和改变全球海洋热含量分布(进而影响海平面)的基础物理过程。虽然其直接效应在点上微小,但全球累积效应显著。

        风、热通量(感热、潜热、辐射)是驱动海洋环流和热交换的关键边界条件,辐射强迫或大气环流形态的变化(如风应力改变)会触发一系列海洋热动力响应。但是,除海洋热动力过程,海平面还涉及其他过程的耦合。降水、蒸发、径流、冰融化等淡水通量引起质量变化的同时,也导致盐度变化(Halosteric Effect),进而影响海水密度和海平面(盐度降低使密度减小,海平面上升,反之亦然)。热动力过程(如蒸发增强)本身会影响淡水通量。冰盖-海洋相互作用中,冰架下融化和冰川前缘与相对较暖海水接触的过程是强烈的局地热动力过程,主要影响冰损失(导致重力效应和弹性效应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而非直接热膨胀。

        总之,海平面变化与热膨胀本身、涡旋/锋面的局地热结构、环流维持的动力地形等海洋热动力过程高度相关且本质关联。海平面变化是全球、区域、中尺度、小尺度热动力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海水热膨胀(Steric Effect)是全球平均海平面长期上升的主导机制,直接源于海洋吸收热量导致的热力学体积膨胀。全球尺度的热膨胀和冰川融化决定了长期趋势;区域尺度的洋流和大气环流导致空间差异(如西太平洋高于东太平洋);中尺度涡旋和锋面塑造了海平面的 “精细结构”;小尺度的波浪、潮汐和热对流则贡献了短期高频波动。海洋热动力过程(从大尺度环流到中尺度涡旋再到小尺度湍流混合)都通过海洋内部热量的吸收、储存、输运和再分布作用于海平面,途径包括,影响热膨胀速率和空间格局(如MOC变化)、影响温盐结构改变环流进而改变动力地形(如风场变化)、通过混合改变热量垂向分布影响热储,进而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海平面。几乎所有宏观海洋热动力过程都通过热膨胀或质量再分配与海平面变化相关,只是影响的空间范围、时间尺度和幅度不同。同时,海平面变化还受非热动力过程影响,如陆地冰融化(冰川、冰盖)导致的质量增加(Barystatic Change)、陆地水储量变化(地下水抽取、水库蓄水)、冰川均衡调整(GIA)(地壳对末次冰期冰盖消融的回弹)以及区域性的地面沉降/抬升。这些过程与热动力过程是并行且相互独立的(尽管冰盖融化部分受海洋热力作用驱动)。理解这种多尺度关联性,是预测海平面变化(尤其是区域风险)的关键。

引子2

        海平面的绝对性揭示全球变暖的物理本质,相对性决定局部生存危机,多尺度叠加的复合性和极端性则要求人类以系统性思维应对这一慢变量诱发的快冲击灾害。唯有融合地球系统科学与社会治理,方能构建韧性海岸。

二、自由海面说绝对性、相对性与多尺度叠加的复合型和极端性

         海平面的绝对性(Absolute Sea Level)指海面相对于地球固定参考框架(通常是地心或地球质心)的高度变化,反映海洋总水体的物理体积与质量变化。关键特征是全球统一基准,以地球整体为参照,消除陆地垂直运动干扰。通过卫星测高(如TOPEX/Poseidon、Jason系列)直接测量,其精度达毫米级。主导驱动因子包括热膨胀(海水受热体积膨胀),占近3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40%。质量增加(陆地冰融化和陆地水输入)占~60%,且贡献率持续上升(主要来自格陵兰/南极冰盖)。总体反映了地球系统能量-质量守恒,同时直接量化了全球变暖对海洋的累积效应。海平面的相对性(Relative Sea Level)是指海面相对于当地陆地表面的高度变化,是沿海实际淹没风险的直接度量。公式表达为:相对海平面变化 = 绝对海平面变化 + 陆地垂直运动。其区域差异巨大,同一绝对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相对变化可差 10倍以上(如沉降三角洲 vs 稳定基岩海岸)。由此放大灾害风险,地面沉降使风暴潮淹没深度增加、盐水入侵范围扩大。

        海洋动力过程在不同时空尺度上调控着热量和质量的分布,从而深刻影响海平面的全球趋势、区域格局和时间变率。由第一部分可知,在尺度依赖性上,大尺度过程(MOC, 风生环流, 年代际振荡)主导全球和区域海平面的长期趋势、年代际变率及大尺度空间格局(如纬向不对称性、海盆差异)。中尺度过程(涡旋、锋面/边界流变化)主导区域尺度(特别是近岸和强流区)海平面的年际到年代际变率、以及精细化空间结构(如沿岸海平面与离岸的差异)。小尺度过程(湍流混合) 是热量向海洋内部输送的基础物理机制,支撑更大尺度热结构的形成和演变,对全球海洋热储的长期变化(及相应海平面上升)有根本性贡献,但直接影响局部海平面的幅度相对较小。海平面变化作为多时空尺度过程非线性叠加的结果,需分解为:总海平面 = 趋势项 + 季节循环 + 年际变率 + 年代际振荡 + 极端事件扰动。

image.png

        海平面的极端性是多因子共振的结果,具有物理驱动三联征。首先是背景海平面上升,其垫高所有波动事件的基线(如1900–2010年全球上升20 cm,使纽约“桑迪”飓风淹没面积扩大30%)。其次是海洋动力过程异常,如风暴潮增强过程中,热带气旋强度/频率上升 + 移速减慢 → 增水持续更久。波浪-潮汐耦合使得高潮位遇大浪叠加(如欧洲冬季风暴)。此外,气候振荡相位协同,如ENSO暖相位 + 印度洋正偶极子 → 西太平洋海平面异常上升 → 加剧台风卡努的登陆破坏力。其统计特征变化具有非平稳性,极端水位重现期缩短,且阈值突破加速:

image.png

       在应对方面,需融合卫星测高(绝对)、验潮站(相对)、GNSS(陆地运动)和海洋浮标(实时动力过程)。耦合地球系统模型(CESM、MPI-ESM)与区域风暴潮-波浪模型。采用概率性海平面预估(包含冰盖崩塌低概率高影响情景)。重点防御多尺度叠加热点区(沉降三角洲+强气旋路径+洋流变异带)。         

       海平面的绝对性揭示全球变暖的物理本质,相对性决定局部生存危机,多尺度叠加的复合性和极端性则要求人类以系统性思维应对这一慢变量诱发的快冲击灾害。唯有融合地球系统科学与社会治理,方能构建韧性海岸。海平面变化是地球系统变化的核心指标和关键后果,其研究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与社会价值。同时,它也是全球变暖与多尺度海洋动力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

附记: 谁主浮沉---海平面研究意义重大

地球系统能量失衡的“积分器”: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最直观、最量化的后果之一。海洋吸收了约90%因温室气体增加而滞留在地球系统的额外热量(海洋热含量增加)和陆冰融化流入海洋的淡水,这两者直接驱动海平面上升(热膨胀+质量增加)。监测海平面变化相当于监测地球系统能量和水循环失衡的累积效应。

气候变化的“晴雨表”与“预警器”: 海平面上升速率和加速度是评估气候变化速率和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其长期趋势验证了气候模型的预测,其短期变率反映了气候系统的自然振荡。加速上升的海平面(如当前观测到的)是气候系统对强迫响应加剧的强烈信号,为人类社会敲响警钟。

沿海灾害风险评估与适应的基础: 海平面上升直接加剧风暴潮、极端高水位、海岸侵蚀和盐水入侵等灾害的风险和破坏力。哪怕几十厘米的上升,也会显著增加百年一遇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变为十年一遇)。精确的区域海平面预测(包括上升趋势和变率)是规划和建设海堤、湿地恢复、调整基础设施标准、制定海岸带管理政策、甚至考虑社区搬迁等适应措施不可或缺的科学依据。数亿人生活在低海拔沿海地区,其安全与发展依赖于此。

理解海洋与气候系统动力学的关键窗口: 海平面空间分布(动力地形)反映了海洋环流状态(如暖流对应高海面)。海平面变率(季节、年际、年代际)是揭示海洋动力过程(如ENSO、PDO、AMOC、涡旋)如何响应大气强迫、重新分布热量和质量的探针。研究海平面变化是深入理解海洋-大气-冰冻圈耦合系统的钥匙。

生态与环境影响的驱动器: 威胁红树林、盐沼、珊瑚礁等关键滨海生态系统,破坏其作为碳汇、风暴缓冲区和生物栖息地的功能。导致沿海湿地淹没、陆地丧失,改变河口盐度分布,影响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科学与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精确测量全球和区域海平面变化(卫星高度计、验潮站、Argo浮标、GRACE/GRACE-FO重力卫星)是巨大的技术挑战,推动了遥感、大地测量、海洋观测技术的飞跃。分离海平面变化的不同贡献因子(热膨胀、冰融、陆地水储量、GIA)需要发展复杂的数值模型和数据同化技术,促进了地球系统科学和计算科学的进步。  

(待续...)

1

再说温柔面论自由海平面与全球气候变化及多尺度海洋热动力过程之三论衡:

自由海面说太平盛世决胜千里四海皆准谈收支平衡作用贡献

2

复杂系统整体论台风生成热点强度响应路径选择二元多体大协同性说海洋层化

与环境梯度之失衡配置与通道诱导内部动力非线性运动表观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78564-1497386.html

上一篇:再说温柔面论自由海平面与全球气候变化及多尺度海洋热动力过程之一谁主:自由海面说多尺度热动力过程协同耦合本质与关联核心解构
下一篇:再说温柔面论自由海平面与全球气候变化及多尺度海洋热动力过程之三论衡:自由海面说太平盛世决胜千里四海皆准谈收支平衡作用贡献
收藏 IP: 218.104.143.*|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4 1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