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m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nmen

博文

灰色文献有了“身份证”,但需谨慎使用?

已有 557 次阅读 2025-7-25 09:0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学术社交网络ResearchGate (RG) 自2014年起推出的一项服务:用户上传灰色文献(如会议海报、报告、预印本、学位论文等),平台就能免费生成专属的数字对象标识符(DOI),即 RG-DOI。

这意味着即使是“非正式出版”的学术成果,也拥有了全球通用的“身份证”,将大大提升它们的可发现性和引用可能性。

然而,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Enrique Orduña-Malea 教授对109万余条 RG-DOI 记录进行系统分析后发现,RG-DOI 虽促进了学术灰色文献的获取与引用但元数据准确性堪忧。

核心发现

类型构成

RG-DOI 广泛用于为灰色文献赋予数字身份,包括海报(13%)、报告(12.6%)、会议论文(10.8%)、预印本(9.3%)、技术报告(7.2%)等。

语言构成

英语仍是主导(74.2%),但与Scopus等主流数据库对比,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印尼语等的比例明显偏高。同时, 中文、日语、韩语、俄语等几乎完全缺失。

学术影响力及社会传播

1.92% 的RG-DOI文献被WoS收录的正式出版物引用过(累计约4.1万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代码(Code)类文献仅有 74 篇 RG-DOI 记录,但其平均被引次数却相对较高,在各类文献中表现突出。社会影响力方面,仅有 0.9% 的 RG-DOI 文献获得过至少一次提及,Mendeley 是最主要的提及来源。

Figure 3. Number of citations received by RG-registered DOIs per document type.

元数据准确性

经与实际文献验证,仅 46.9% 的发表日期准确;40.5% 的文献在类型标注上存在不一致,包括未标注类型、误分类等;超35万条记录未提供语言。

     

    研究建议

    1. 元研究者与图情工作者应警惕 RG-DOI 元数据的不一致性,避免在未经清洗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

    2. 平台方(如 RG)需加强规范建设和元数据校验机制;

    3. 可对其他平台生成的 DOI(如 Zenodo、OSF)进行对比分析,探索灰色文献数字可见性的演进路径。

    Sharing gray academic literature with ResearchGate DOIs: Increased discoverability but inaccurate metadata

    使用ResearchGate DOI分享灰色学术文献:提升了可见性但元数据不准确

    Enrique Orduña-Malea

    The iMetrics Lab., 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València, Spain

    DOI: 10.2478/jdis-2025-0039 

    CSTR: 32295.14.jdis-2025-0039

    识别阅读全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2014-1495110.html

    上一篇:“学术点金术”:衡量持续卓越能力的新指标
    下一篇:解码期刊自引与市场份额的关联机制
    收藏 IP: 159.226.100.*| 热度|

    2 王涛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