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Ai Publishing 植根中国 影响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aipublishing

博文

“BAIMGPT-肺结节专家在身边”全球首发发布会

已有 755 次阅读 2025-7-10 14:0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BAIMGPT-肺结节专家在身边”全球首发发布会

‘BAIMGPT-Special Lung Nodule Care, Anytime Anywhere’

全球首个肺结节专病数字人GPT——BAIMGPT将于2025年7月14日下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东院区18号楼3楼克非厅&家驷厅正式举行全球首发发布会!此次发布会将有来自不同科室的医疗专业人士、相关产业的合作伙伴、相关行业协会、联盟、政府部门代表以及媒体记者和公众等共同参加。

 image.png

会议热点抢先看

1.核心技术亮点

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GPT)研究和应用也日新月异。医学GPT的研发和应用也在医学界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医学GPT的涌现,可以助力实现“名医治未病,元医惠众生”的宏伟目标,从而全面满足患者及社会对医疗与大健康领域的深切期待。 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景,必须依托新兴的医学新质生产力。集AI和元宇宙技术于一身的BAIMGPT,恰逢其时地填补了这一需求空白。我们的初步研究已显示,大型语言模型凭借其快速响应本质,能够提供丰富的数据共享资源,正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不过,挑战也随之而来。对于缺乏医学基础知识的人群而言,理解和恰当运用医学GPT提供的建议显得尤为困难。加之看不到医生本人,患者难以建立起对医疗服务的信任与安全感。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与限制,让医学GPT回答的建议既能被基层医生理解,也便于被不懂医学的患者理解,在开发医学GPT技术时,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革新。这涵盖数据的收集与精选、基座模型的选定、模型的训练评估与优化,以及系统的持续升级与维护。

BAIMGPT的具体改革措施是将数据清洗升级改为数据精选,将简单问答模式改为专家数字人分身,并用AI质量控制取代盲目依赖以保证安全,同时在循证基础上融入大医临床实践经验满足个体化需求。简言之,即 “改数据清洗为数据精选,改简单咨询为直面分身,改盲目宠信为质控核对,改单纯循证加大医经验”。这利于在继承原有GPT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医学GPT转型,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名医为模版,专病为抓手,质量为保障”的新型医疗模式,助力国家四大慢病重大专项(2024ZD0529300)的实施,更有效地服务于患者,造福社会。

2.案例实战演示

(1)真实病例的早诊过程展示,突出新技术的实际价值

(2)医疗专家解读技术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3)数字人技术实现“有温度的AI医疗”,大幅提升医患沟通体验;

本次发布的专病数字人GPT融合顶尖医学共识、AI大模型与数字人交互技术,打造“精准医疗+人文关怀”新范式,让专业肺结节管理随时随地在您身边!

3.深度交互体验

(1)邀请现场观众提问,解答技术相关问题

(2)现场抽奖互动

4.顶尖专家、大咖、各界参会代表云集

(1)医院领导开场致辞

(2)白春学教授(上海呼吸物联网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亲自主持发布

(3)Charles A. Powell(美国西奈山呼吸病研究所所长)跨国点评

(4)三甲医院学科带头人、伦理专家、科技企业领袖、患者代表圆桌论道

互动福利

报名参加互动环节的参会人员将有机会领取小礼品,如中山医院限定版u盘、《未来已来-我们需要的元宇宙医学》、《元宇宙医学》2025特刊、肺结节百问免费咨询权限等,与呼吸病领域学术权威面对面交流,优先探索合作机遇!

诚邀参会

1.定向邀请对象:

(1)肺癌领域的权威专家(如相关学会理事长)

(2)医疗机构代表(大型综合医院负责人)

(3)投资机构或者相关机构代表(关注医疗科技的投资人)

(4)媒体代表(健康类媒体、科技类媒体)

2.规模限制:仅开放30席!

3.报名通道: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信息,审核通过后发送正式邀请函

image.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6796-1493147.html

上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潘曹峰教授/鲍容容教授团队综述文章:柔性/可拉伸电化学发光器件的结构组成、制备工艺和实际应用
下一篇:肝脏研究论文推荐┃抗PD-1与RFA协同抑制HCC远隔肿瘤并诱导长效抗肿瘤免疫记忆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6 1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