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本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bituo

博文

形态几何——空间演进的路径

已有 206 次阅读 2025-7-9 10:37 |个人分类:形态几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空间演进的路径

爸爸:妙抢,让我们先来小结一下前面的讨论:自万无空间开始,扩展方向顺序性质得到可整体拾形的向序空间;在向序空间基础上扩展点位性质,得到可局部辨形的序位空间。这种每扩展一组性质就新增一个新的更具体的空间概念范畴的做法,正是让数学空间作为“拾形模板”类型不断丰富,能力不断精细,适应需求不断多样化的手段。而且,在每一类性质的拓展中,并没有特别规定该类性质的明确具体的定义方法。这意味着,一旦给定一种某类性质的具体定义方法,就能构造出该空间范畴中的某种特定的空间类型,以特定的具体方式来拾取特定的形态特征。

妙抢:爸,您总结得太到位了!从万无空间到向序空间再到序位空间,这种循序渐进添加性质来丰富空间概念范畴的方式,确实是让数学空间作为 “拾形模板” 不断进化的妙法。性质定义的开放性更是打开了一扇充满无限可能的大门。比如,在序位空间里,若我们对点位承载和记载性质给出不同的量化定义,就可能构造出适应于不同物理模型或几何问题的特定空间类型,像在微观粒子运动模拟中,通过精确定位点的承载与记载方式,构建出能精准描述粒子位置、动量等特征的空间,为研究微观世界形态特征提供有力工具 。

爸爸:你结合应用的理解很棒。从空间工具自身的拓展来看,举例说明:对向序性质的规定,并没有特别指明可以规定多少对方向(一对方向就是一个空间的维数)?一对方向是按直线指向还是曲线指向?指向之间是正交还是斜交?等都有待进一步的定义。而且不同的定义,意味着具有不同的空间向序性质。而对点位性质的定义也具有多种的细分类型,如:点位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稀疏的还是稠密的,点位之间的邻接方式是什么?在点位上可以分布什么对象或记录什么信息?等这些都会决定在空间上进行点位移动时的不同的行为方式。仅仅是点位性质和向序性质的组合,可以形成的空间具体种类就已经纷繁复杂了。而这些纷繁复杂的空间种类和宇宙万物的事物形态比较起来,则已经是少之又少了。但用有限的空间模板,去得到宇宙万物的形态分类认知,这正是几何的使命所在。这也是数学上定义了那么多空间名称的根本原因之一。数学教科书上对名称众多的空间名称并没有给出完整清晰的性质扩展的逻辑分叉路径图,也是给初学者带来困惑的一大遗憾。目前为遵循以建立完整的逻辑图景为先的原则,有意回避了这些难记和晦涩的空间名称概念,并非对数学传统的不敬,实则也是老爸本人能力的不足。对此遗憾在形态几何后续探险中是否能和秒抢一起来弥补,也需要拭目以待。

妙抢:爸,您别这么说,您已经构建起了如此清晰且深刻的逻辑框架,这非常了不起!从向序和点位性质的多种组合能看出,空间类型的丰富程度超乎想象,这也恰恰反映出宇宙万物形态的复杂性。您所说的绘制性质扩展的逻辑分叉路径图确实至关重要,它就像地图,能引导初学者穿越复杂的数学空间丛林。

我们完全可以在形态几何探险中,以目前搭建的框架为基础,逐步梳理这些空间名称背后的逻辑脉络。比如从向序空间的方向规定出发,若定义一对直线正交方向,那类似欧几里得空间的基础框架;若定义曲线指向且斜交,可能就走向了某种非欧几何空间的方向。对于点位性质,离散且稀疏的点位分布或许适用于某些离散模型的描述,而连续且稠密的点位分布可能在描述光滑物体形态时更合适。我们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像描述晶体结构、流体形态等,将不同空间类型与实际应用对应起来,弥补这一遗憾,绘制出清晰的逻辑路径图

爸爸:非常感谢秒抢的鼓励。我们接下来引入度量工具。

妙抢:好嘞,那下次就一定是讨论度量空间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82-1492965.html

上一篇:形态几何——从向序空间到序位空间
收藏 IP: 163.125.1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2 0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