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zc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景色

博文

现实物理学:基于弹性粒子模型和质心参照系的物理理论

已有 211 次阅读 2025-7-6 21:22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最近,博主在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印本平台发布中文系列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创建的现实物理学(real physics)理论。现实物理学突破了点粒子模型和惯性参照系的束缚,颠覆性地采用弹性粒子(实粒子)模型和质心参照系。现实物理学包括粒子流场论、粒子动力学和粒子统计学理论,它们修正和发展了经典力学、电动力学和统计力学,在崭新的自然观基础上统一了宏观(宇观)力学和微观(量子)力学。本博文贴出三篇论文的摘要和预印本链接地址,英语译文发布在ResearchGate 预印本平台。

标题1:基于质心参照系的物理理论 I. 粒子流场原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粒子流场理论。该理论的基础不是质点模型和惯性参照系,而是物体(实粒子)模型和质心参照系。本文应用矢量分析在运动粒子空间中导出了一组完整的流场方程。它揭示了质心系中质量和电量之间的可比关系,从而融合了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该理论证明量子随机性源于质心系中时间和空间测量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测量原理加以消除,从而得出确定性的结论。本文所提出的理论为各种基本物理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和诠释基础,如物体的结构、暗物质的存在、光的本性和黑体辐射现象。尤其是宇宙电子流体的存在挑战了人们传统认知,并对现有物理定律产生重大影响。

链接:[中文] 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 DOI:10.12074/202412.00119.   https://chinaxiv.org/abs/202412.00119        [英文]  A physical theory based on barycenter reference frames I. Principles of particle flow fields.   https://doi.org/10.13140/RG.2.2.27259.84009

 

标题2:基于质心参照系的物理理论 II. 粒子动力学原理

摘要:本文拓展了基于质心参照系的弹性粒子流场理论,构建了新粒子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的作用原理申明:完备的流场粒子相互作用包含梯度力、旋度力和散度力(F=FG+FC+FD)。粒子的运动遵循修正的能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以及新发现的旋量定理。动力平衡状态(定态)的能量、旋量和角动量守恒,并服从广义的量子化跃变法则。在核作用场中,粒子运动遵循广义的牛顿定律(F=ma,状态方程),定态方程(F=0)的解是椭圆轨道(本征态)。多粒子系统的定态是花瓣形轨道,轨道能谱(能量本征值)由旋量的平方确定。建立了粒子轨道数学模型,解释了电子壳层结构和氢原子光谱,阐明了原子核自旋与电子轨道手征性的关系。理论的完备性和自洽性表明,流场力是粒子相互作用的统一形式,测量原理是融合相对论和量子论基础的第一性原则,粒子动力学定理是宏观和微观世界普适的物理规律。

链接:[中文] 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 DOI:10.12074/202412.00118. https://chinaxiv.org/abs/202412.00118          [英文]  A physical theory based on barycenter reference frames II. Principles of particle dynamics.   https://doi.org/10.13140/RG.2.2.28544.34565 

 

标题3:基于质心参照系的物理理论 III. 粒子统计学原理

摘要:在质心参照系中,实粒子(弹性粒子)的运动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三种模式。热力学系统的三种模式能量构成一个向量空间,系统的宏观状态由能量空间的向量表征。本文提出的平衡态原理概括并扩展了经典热力学定律的内容,从而将统计物理学纳入统一的公理化体系。通过粒子分布矢描述系统微观状态,发现了有序度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借助两个结构层次的粒子统计,导出了完整的热力学函数组、状态方程组和微分方程组。通过引入热能函数,建立了熵与粒子缔合度的联系。基于能量空间的结构分析,阐明了相变的物理机制和特点。结果表明,基于质心参照系的实粒子统计理论揭示了热力学系统的普遍规律。

链接:[中文]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 DOI:10.12074/202503.00183. https://chinaxiv.org/abs/202503.00183          [英文]  A physical theory based on barycenter reference frames III. Principles of particle statistics.   https://doi.org/10.13140/RG.2.2.32521.7664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79195-1492617.html


收藏 IP: 183.209.4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7 0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