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Op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Open

博文

Nano Res.[单元]│湖南大学段曦东课题组通过氢辅助退火2H MoTe₂纳米片原位合成大面积六重取向Mo₆Te₆纳

已有 462 次阅读 2025-7-3 16:29 |个人分类:Nano Research|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1.jpg

背景介绍

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Cs)因其独特的电子、光学和机械性能,在纳米电子学、光电器件和催化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2H相MoTe2作为一种典型的半导体TMDC,因其窄带隙和可调控的相变特性备受关注。然而,如何实现其可控相变并构建功能性低维结构(如一维纳米线Mo6Te6)仍面临挑战。传统合成方法(如化学气相沉积、分子束外延等)往往难以实现大面积、高取向的一维Mo6Te6纳米结构,且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此外,Mo6Te6纳米线具有独特的金属特性和一维电子输运行为,可作为高性能电极材料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但其可控合成仍缺乏高效、经济的制备策略。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氢辅助退火方法,通过精确调控Te化学势和反应动力学,实现了2H MoTe2单晶纳米片向大面积六重取向Mo6Te6纳米线网络的原位转化。该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工艺的局限性,还为低维材料的相变机制研究和功能器件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成果简介

本工作提出一种定向制备Mo6Te6纳米线网络的高效、经济的工艺。在氢气和氩气混合气氛中,通过优化退火温度(660°C)和氢气流量(10 sccm),成功将2H MoTe2薄膜转化为Mo6Te6纳米线和纳米带。Mo6Te6纳米线沿2H MoTe₂的图片图片图片晶向生长,形成长达50微米的准二维纳米带,并在SiO₂/Si衬底上覆盖面积达3 mm²。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和拉曼光谱表征,证实了Mo6Te6纳米带的单斜结构和高质量界面。理论计算表明,氢气通过降低Te原子的脱附能垒,通过化学刻蚀(生成H₂Te)和热力学调控,形成Te贫乏环境,驱动其定向转化为六重取向的Mo6Te6纳米线网络。此外,Mo6Te6纳米带表现出金属特性,可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对罗丹明6G(R6G)的检测限低至10-13mol/L,增强因子达7×108。这一方法为大规模制备取向可控的Mo6Te6纳米结构及其在电子器件和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png

图文导读

4.png

图1 通过2H MoTe2纳米片原位退火合成Mo6Te6纳米线网络。

6.png

图2 Mo6Te6纳米线的拉曼光谱和原子结构表征。

7.png

图3 温度和H2对MoTe2向Mo6Te6转变影响的理论分析。

8.png

作者简介

10.png

http://nanotech.hnu.edu.cn/index.html

文章信息

Huangfu Y, Lu P, Zhong J, et al. In situ synthesis of large-area sixfold-oriented Mo6Te6 nanowires networks through hydrogen-assisted annealing of 2H MoTe2 nanosheets. Nano Research, 2025, https://doi.org/10.26599/NR.2025.94907628.

11.png

识别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访问全文

图片.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63286-1492192.html

上一篇:Nano Res.[生物]│配体辅助的核-腔-冠等离子体立方结构实现血栓调节蛋白的超灵敏三模式传感
收藏 IP: 166.111.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4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