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产业观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eenbz 发布抗菌产业资讯,推出抗菌产业研究

博文

抗菌赛道制胜秘诀,为什么你的竞品都在悄悄贴这枚抗菌标志!

已有 92 次阅读 2025-7-3 11:49 |个人分类:行业动态|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欧派、顾家、东方雨虹、九牧、箭牌、东鹏、雅洁、冠军、欧神诺、伟星新材、日丰、中财管道、富光、护童、爱思德、新鲜生活、泰和新材、朗盛、乐金(LG)、立邦……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些星光熠熠的品牌都已经悄悄在产品上烙印上了抗菌标志!是什么魔力让它们对这枚小小的标志趋之若鹜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抗菌标志,来一探究竟。

01 现场揭秘:这枚标志究竟是什么?

抗菌标志绝非简单的一个图案,而是看得见的品质承诺。

中关村汇智抗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简称:CIAA)作为知识产权所有人,如此定义它:

抗菌标志是CIAA基于抗菌产品技术规范开发的、用于标识产品抗菌性能和卫生安全性能的标志,旨在用看得见的(图案)来传递看不见的(品质),以此向社会推介安全且抗菌有效地抗菌产品,从而为消费者创造更加清洁、卫生和健康的舒适生活环境。

0102 不带标准号.jpg

简言之,一旦产品贴有抗菌标志,就意味着产品的卫生安全性能和抗菌性能已经通过CIAA的严格审核,是值得信赖的健康之选。

02 深度洞察:这枚标志为什么会成为一线品牌的不二选择?

在完成对众多一线品牌的实地走访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些品牌共同选择抗菌标志的终极奥秘,并解构出了这些一线品牌所认可的抗菌标志的三重核心价值:

第一,代表业界技术追求,赋能品牌专业能力

-技术引领:CIAA为抗菌标志建立了包括抗菌性能、抗菌耐久性能和卫生安全性能在内的业界最高技术标准,代表了业界技术追求。

jishuyaoqiu.png

-企业赋能:对企业而言,获得抗菌标志并不是全部。通过CIAA辅导,企业会建立起业界最高水准产品标准体系,有效提升在抗菌方向的专业能力。

-行业引领:正因为建立了代表业界追求的最高技术标准,所以抗菌标志一直在引领抗菌产业发展,代表了抗菌产品的中国质量,彰显了抗菌行业的中国信心。

第二,全方位质控体系,铸就权威公信力

一旦获得抗菌标志,就意味着产品已经在CIAA认可的、具有CMA和CNAS资质的第三方抗菌检测实验室取得检测报告,其卫生安全性能和抗菌性能满足严苛的CIAA技术标准,且申请单位已经对产品质量做出承诺。

为了确保这枚标志的市场公信力和消费信任,CIAA构建了全方位、动态的质量控制护城河:

- 技术标准动态更新。CIAA每年组织对抗菌标志产品技术标准进行评估改进,以实现更高要求,适应最新发展。

- 实验室能力持续建设。抗菌标志产品需在CIAA认可的、具有CMA/CNAS资质的抗菌检测实验室进行评价。CIAA每年组织抗菌检测比对试验并相应培训,持续提升这些实验室的专业能力。

- 市场动态监管。CIAA会以不定期市场抽样检验的方式,对抗菌标志产品质量进行动态监督。

- 强化企业自我管理能力。申请抗菌标志需自主登记抗菌产品,自我管理抗菌产品性能,并承诺对其质量负全部责任。在此基础上,需在企业内部建立抗菌产品管理责任者制度,以增强抗菌产品质量管理能力。

第三,可视化消费信任,激发购买决策

-品牌代言:随着越来越多一线品牌的使用,抗菌标志已经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抗菌质量品牌,成为消费者识别高品质抗菌产品的最直接符号,其声誉和权威性能够起到为抗菌品牌代言的作用。

图片3.jpg

-销售促进:面对市场上纷繁复杂的抗菌宣传,消费者往往无从判断真伪。这个时候,作为一种可视化表达方式,抗菌标志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决策信号——面对一个不熟悉的或者新的品牌或产品时,犹豫间看到这枚标志,可以迅速向传递信任感——这是安全且抗菌有效的抗菌产品,消费者会因此极大增强消费信心,增加购买欲望。

03 行动指南:如何申请这枚标志?

健康,已成为消费决策的首要因素。

你的竞争对手们,正通过悄悄贴上这枚标志,在健康消费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如果您不想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争中落后,那就遵循小编为您奉上的申请指南,赶紧启动申请之旅吧。

申请程序_副本.png

未来,您面临的不仅是技术竞争,更是消费者心智的终极争夺。

抗菌标志的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领军企业所验证——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抗菌质量背书,它是企业技术实力、品质承诺与市场前瞻性的综合体现,是打动消费者的关键符号,是产品差异化的有力武器,更是企业在“抗菌赛道”上赢得未来的核心利器。

未来已来。您,还在等什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469-1492147.html

上一篇:抢占抗菌消费市场,你的产品还缺抗菌标志这张“品质通行证”
收藏 IP: 117.129.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5 1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