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Ai Publishing 植根中国 影响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aipublishing

博文

上海海洋大学杨志刚王有基教授团队:淡水酸化现象可能加剧微塑料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 精选

已有 1590 次阅读 2025-6-30 18:2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背景导读】

微塑料(MPs)与淡水酸化共同威胁水生生态系统。这项针对中华绒螯蟹的21天研究表明:低pH6.5)与MPs的联合暴露会产生协同毒性——加剧氧化应激与免疫抑制,扰乱三羧酸循环和精氨酸生物合成,并改变肠道菌群功能。单独MPs主要影响嘧啶代谢,而酸化通过免疫-代谢互作放大了MPs的毒性。该研究强调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评估多重环境压力,为水生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关键依据。

 【文章内容概要】

全球变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同步加剧,导致环境挑战日益严峻。塑料废弃物呈指数级增长,同时海洋酸化持续恶化。在这些复合环境压力下,塑料通过海水侵蚀、紫外线辐射和微生物作用等机制加速降解,产生大量粒径<5毫米的微塑料(MPs)。与此同时,大气CO₂浓度上升增强了海水溶解作用,推动pH值持续下降。自工业革命前至今,全球表层海水pH值已降低0.1个单位,相当于酸度增加30%。这两类压力因子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模型生物,通过21天暴露实验整合酶活性检测、肠道菌群分析和肝胰腺代谢组学,探究低pH与聚苯乙烯MPs的单独及联合效应。主要发现包括:(1)低pH6.5)与MPs联合暴露会协同加剧氧化损伤和免疫抑制;(2MPs单独作用主要干扰嘧啶代谢,而联合暴露显著破坏三羧酸循环和精氨酸合成,同时激活血清素代谢;(3)肠道菌群α多样性虽保持稳定,但其COG功能谱发生显著改变。该研究揭示了淡水酸化如何通过免疫-代谢互作放大MPs对甲壳类动物的毒性,为气候变化情境下多重环境压力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机制视角。

image.png

通讯作者信息

陈阿琴 ,王有基 

单位: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农业农村部水域环境生态上海海洋大学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科技部国际海洋生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以下项目资助: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24YFD2402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3154);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ZR1427300);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8);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24320741100);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项目(2023ZKZD52

 【期刊介绍】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 (缩写ENCECO) 主要聚焦化学品在全球环境中的传输规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毒性机制,生物体中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蓄积性,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以及生态系统分析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跨学科生态毒理学信息的处理方法等。期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化学、生态毒理学、环境修复、风险评估等。

根据科睿唯安发布2023年度期刊引证报告,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首个影响因子为9.0,在ENVIRONMENTAL SCIENCESToxicology学科领域均位于Q1区。《2025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 荣列大类:环境科学与生态学1Top期刊;小类:ENVIRONMENTAL SCIENCES 环境科学1TOXICOLOGY 毒理学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6796-1491822.html

上一篇:Advanced Nanocomposites综述:用于可穿戴焦耳加热应用的石墨烯功能化纺织复合材料
收藏 IP: 39.144.82.*|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2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