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obaox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obaoxi

博文

看病

已有 271 次阅读 2025-5-12 09:39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我的印象里早期看病很容易,那是温馨而质朴的时代,而现在看病却很困难,高效的数字时代,却复杂得很。

先谈谈早期看病的经历吧!

那时没有智能手机,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看病的过程虽然简单却充满了人情味。

挂号容易:那时的医院,挂号窗口前总是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但相比现在,等待的时间显得更为从容。患者们手持着简单的病历本,到挂号窗口轻轻一递,不多时便能拿到一张手写或打印的挂号单,上面清晰地写着就诊科室和序号。

科室少而精:医院的科室划分远没有现在这么细致、繁杂,往往只有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等几个大科室。医生们大多是全科医生,对各类疾病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给予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由于科室数量有限,患者往往能迅速找到对应科室,无需在错综复杂的楼层间穿梭。

纸质为主:从挂号单到病历本,再到各项检查报告,一切都是纸质形式。每人都建立了纸质的病历档案。看病时,大夫详细询问病人的病情,还参看病人的病历档案,然后在病历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病人就诊的情况。

检查项目少:当时检查项目也不多,主要是血液、大小便、X光、超声波、心电图等,而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项目还未开展。那时医院设备简陋,多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基本的医学检查工具,如听诊器、血压计以及其它X光、超声波、心电图等的检查。虽然设备简陋,但医生每一次诊断都很认真。

缴费方式:缴费时,患者前往收费窗口,递上挂号单和检查单,直接支付现金,交完现金,开了发票回单位报销。

总之,无论是挂号、问诊、检查、缴费还是取药,都很方便,医院规模也不大,各科室之间来往也很方便,让老年人感受到了温暖与安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医疗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就医体验。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可以提高病情诊断的准确度,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挂号难:如今,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科室划分日益精细,约有二、三十个科室,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然而,这也导致了挂号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患者往往需要提前数周甚至数月,通过官方网站、APP或电话等方式预约挂号,竞争激烈,尤其是热门专家和热门科室更是一号难求。

检查繁多: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检查项目层出不穷,从基础的血常规、尿常规,到复杂的CT、MRI、基因检测等,为疾病的精准诊断提供了可能。但与此同时,繁琐的检查流程也让患者感到疲惫不堪。

电子化:从挂号到缴费,从检查结果到病历记录,一切都在向电子化迈进。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支付等技术的普及,虽然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纸张浪费,但也给不熟悉这些技术的老年人带来了困扰。

疲于奔跑:医院规模大,有的达十几层,科室多,检查项目多,一天下来,累的够呛,有的还要来好几趟。

住院难:住院往往要预约,有时要等几星期,甚至几个月;在一些大医院经常看到在走廊里好多躺在活动病床上的病人,他们在等待住院;一些急诊病房的病人也无法入住正式病房……有些病是不能耽误的,要尽早住院,否则,会使病情恶化,增加治愈的难度。整个医院人满为患,想坐也没位置。

对老年人的挑战:面对复杂的挂号系统、电子化的就医流程,以及快节奏的就医环境,老年人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可能需要家人的帮助,或是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即使是有家人陪同,也累的要命。甚至一种病还没治好,又累出其他病来。

微信截图_20250512093838.png

对比与反思:从早期看病到现代医疗,每一次变革都标志着人类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然而,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那些被边缘化的群体,特别是老年人。如何在追求医疗现代化的同时,保留并优化对老年患者的关爱与服务,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或许,设立老年人专属服务窗口、活动医疗车、推广简单易用的就医APP版本、加强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的耐心指导等措施,能够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与希望。

高科技的发展,无疑给人带来福音,对年轻人而言,可以尽情地享受,是毫无疑问的,我指的是给老年人带来许多麻烦。

注:图片来自网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7140-1485334.html

上一篇:榕树
收藏 IP: 106.39.130.*| 热度|

2 尤明庆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3 1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