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科研正在蓬勃发展,许多科研指标稳居第二,有的甚至已经跃居全球第一,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顶级期刊数量都能够很好的反映。但是对于研究而言,我们真正在乎的指标到底是什么?或者,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指标来很好的评价我们的研究?这甚至可能比有的研究本身更加复杂。我们经常期待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正面评价,很多早期的研究者甚至沉迷于追踪自己研究的引用增长,乐此不疲。各种社交账号,大家也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进展,领英,X, Researchgate...... 一个经营得当的学术账号能很好的推广我们的研究。我们能看到那些文字背后的喜悦与自豪。但是,有的时候不禁会认真思考,我们在为什么样的研究而感到开心与自豪?
学术之路有着它自己的沉重,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头上的大山,论文,基金,考核等等。有的压力会刺激我们寻求突破,挑战更强大的自己;但是也有的压力在持续消磨人的意志和激情。负面情绪的堆积会影响我们在学术之路上的探索,毕竟人类总是倾向于做一些具有正反馈的事情。科研学术也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短期的实验受阻,结果难看;中期的投稿失利,持续得不到期刊的认可;长期的学术市场竞争压力等。这些都在消磨着很多科研人员的热情与希望,以至于对自己产生怀疑。不顺利的时候,我们期待能够从相当有限的正反馈中汲取力量,来增强自己的研究信心与自豪。这对于长期深入的研究,以及甘做“冷板凳”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意义。那些困难的研究需要持续的积极心态去攻克。
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发表顶级期刊?这可以是一个答案,但是这是不是一个最好的,唯一的答案,这个还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的科研喜悦和自豪是来自顶级期刊吗?还是顶级期刊给我们带来的收益?期刊的认可当然会带来相当大的愉悦与成功感,每个人都享受“I am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的“Accept”时刻。但是,很多时候的我们经常是在经历“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的“Reject”时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恐怕确实需要知道如何去保持对自己的研究的信心和自豪了。因为这无疑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和完善我们的工作的。
“解决问题”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答案。如果是奔着解决问题去做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我认为这样哪怕得不到顶级期刊的认可,我们也应该是自豪与开心的。也许这可能是被当作某种意义上的自娱自乐,但是只要是真正的面向问题,尽管没有发表在顶级期刊上面,它也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章里面绽放它自己的光芒。扪心自问,自己的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功利的,还是科学的。工程是工程,学术是学术,发文章是发文章,这三件事有的时候是一件事,但有的时候也会是三件不同的事。如果能给自己一个确切的答案去承认去认识到自己所在做的事情,那么哪怕面对失败,也会更加的从容。
我的一位老师和我聊过研究的分类:第一种是,挖了一个大坑或者发现一片水域,告诉别人里面有鱼可以捕捞;第二种是,发明了一种工具,可以很好的进行捕鱼或者在这片水域航行;第三种是,把别人发明的工具进行了性能最大化,告诉别人怎么用渔网或者渔船能够达到最佳性能;第四种是,今天别人用渔网抓虾,你用渔网抓乌龟。研究不一定有高下之分,但是我们要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认识到这一点,我相信我们会从容的对我们的研究感到自豪与高兴。哪怕是不一定在一本那么好的期刊上面,我们也会乐于分享自己的成功。我们需要建立起在自己内心的科研意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4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