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国际顶刊Nature报道,近期有学者研究了这几年的掠夺性出版情况,发现掠夺性出版集团们似乎化整为零,通过套壳购买正规学术期刊并对其加以“改造”——提高版面费,疯狂扩刊,大量刊发与期刊不符的论文,甚至盗用科研人信息让研究者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期刊编辑。
尽管近年来一直有消息传出,大量正规学术期刊收到了不知名实体的收购要约,部分期刊最终还是被收购了,并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这些期刊在被收购后存在“流氓”行为,但它终究只是“传言”,对实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是缺失的。
对此,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将他们的调查结果发布在了预印本平台Zenodo上:
根据Nature及相关论文给出的信息,这些journal snatchers(期刊掠夺者)污染正常学术期刊的模式拆解如下:
1. 明面上没有出版行业背景的新的小公司成立,并互相之间组成关联网络
2. 新兴小公司通过中介机构等渠道向正规的学术出版商收购正规学术期刊——部分正规学术期刊通过该途径被这些毫无出版行业背景的新兴小公司收购
以上都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尤其是第二步,它跟一般的期刊变更出版社流程一模一样。所以出售这些正规学术期刊的出版商不乏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公司,甚至其中还包括了Nature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
3. 正式拥有正规学术期刊后,将正规学术期刊改造成掠夺期刊:
a. 显著提升版面费
b. 快速且大量的接收、发表内容存疑的论文,并且大量发表与期刊接收方向不相符的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
c. 不在期刊官网显示新的期刊所有者,不是未来得及更改,而是故意隐藏
d. 部分期刊盗用学者信息,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们列为期刊编辑或期刊编委。
鉴于调查的36本期刊中无人肯正面回应Nature关于他们所有权变更以及期刊运营情况巨变的置评请求,在此我们就不一一列出那36本期刊了。仅展示那些被怀疑可能是掠夺性出版商的公司:在英国注册的Oxbridge Publishing House(牛津剑桥出版社)、英国的Open Access Text(开放获取文本)、新加坡的JCF Corp和马来西亚的Intellectual Edge Consultancy。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9 2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