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天堂-Sarac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raca 靠近植物,贴近大自然,心情故事,点滴记录!

博文

杜鹃花开云之南 精选

已有 1281 次阅读 2025-4-24 16:58 |个人分类:植物新语|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1)彩云南的杜鹃花

 杜鹃花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跻身于“中国十大名花”之列。杜鹃花以其种类丰富、色泽艳丽而闻名于世。白居易有诗为证:“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芍药牡丹皆嫫母”。看来,杜鹃花自唐朝时就享有盛誉了,并非“藏在深山无人识”图片1.png

图1. 六月份,滇西北的雪山脚下,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得洋洋洒洒,在雨后的山谷里,构成了一幅洋洋洒洒的杜鹃花海。

杜鹃花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的俗称,为杜鹃花家族里100多个属中物种数目最多的类群,,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杜鹃花多为灌木或乔木,有时矮小成垫状,在世界植被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我国西部、西南部高山、亚高山的湿润山坡以及树线以上的优势植物群落几全为浩瀚的杜鹃灌丛或杜鹃一苔藓矮曲林等,形成了洋洋洒洒的杜鹃花海。在地理分布上,杜鹃花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其中,东亚和东南亚是杜鹃花属的两个分布中心。在物种数量和地理分布方面,全世界的杜鹃花属植物有850多种,我国就占了一半以上(约542种)。其中,云南是我国杜鹃花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约有227种。可以说,中国是杜鹃花的故乡,云南是中国杜鹃花的起源和分布中心。因此,我国的杜鹃花能成为“世界花园”的主角,实至名归。

       在彩云之南,杜鹃花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4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带。二三月份的滇中地区,有彝族人祭祀用的神树:一树红花的马樱花;有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有密密麻麻矮小成丛的碎米花杜鹃;有春天一到人们采摘食用的大白花杜鹃等。若四五月份到了滇西,在绵延千里莽莽群山中,在空旷寂静的高山之巅,在积雪尚未消融的丛林里,有高大成林的杜鹃林,高至腰身的杜鹃花灌丛,就地铺满的杜鹃灌丛,黄的,白的,紫的,粉色的,一应俱全。它们似乎全都听到了春的呼唤,闻到了春的气息,依次开满了整个山野。有的地方甚至延绵数十里,形成壮观的杜鹃花海洋。

      走近一看,也许您就会被盛开的杜鹃花所吸引。起初,矮小的灌丛,直愣愣的,叶子质地如皮革,还或多或少毛茸茸的,碧绿、油亮等词儿全用不上。然而,当毫不起眼的灌木一旦蓓蕾吐露,花朵绽放,两三朵簇在枝头的漏斗状花则深深吸引住了您的目光。瞧,花瓣的质地薄如绸缎,其色泽鲜艳如初,也许带着几滴露水,透着无限的娇艳。这就是盛开的杜鹃花。如今,杜鹃花已广泛运用于园林园艺,市井庭院、公园绿化等都能见到杜鹃花的身影。

图片3.png

2. 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因其红硕的花朵,漫山遍野,开遍大江南北。本草纲目里将其记录为“映山红”,山踯躅,山石榴,唐杜鹃等,仔细思量, 这开红花杜鹃花,拥有纯正的中国红,估计历来都惹人注意,备受欢迎

图片4.png

3. 春天的彩云之南,高山密林里,随处可见的碎米花(Rhododendron spiciferum)杜鹃灌丛。因其花型较小,花朵细碎,花色粉红,但攒聚成团,如碎米雪般而得名。在野外也有花色洁白的变种,称为白碎米花(Rhododendron spiciferum Franch. var. album K. M. Feng ex R. C. Fang),系冯国楣先生发现的变种。

(2) 英武山的马缨杜鹃

       英武山又名菌子山,坐落于滇东地区的师宗县境内。 师宗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孕育了《岳阳楼长联》的作者窦垿、咸丰皇帝的老师何桂珍等历史文化名人,历来冠有“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然而,更多游客慕名前往,只为了一睹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胜景。

  早春时节,英武山的杜鹃花开了。一进景区,就看到路边松树林中,露出一抹红,不用说,那一定是盛开的马缨花。顺着盘山公路往上走,路边开阔的荒坡上,每拐一个弯道,就可看到一树树杜鹃花,有红的,黄的,粉红的。东一棵,西一株的杜鹃花静静地开放在空旷的山野,让人想起席慕容的那一句:一朵芬芳的山百合,静静地开放。

图片5.png

图4.数朵聚集成头状花序的马缨花Rhododendron delavayi),状如驮马头上佩戴的璎珞花:喜庆吉祥。

  来到半山腰,沿着林中小路向上行。快到山顶时,驻足远眺,四周起伏的山坡全是密密的杜鹃花灌丛,顺着坡势和箐沟铺就开去,色彩纷呈,洋洋大观。可以说,这是云南野生杜鹃花资源丰富的写照之一。

 一路走来,举目四望,开花数量最多,惹人瞩目的就是红色的马缨花(Rhododendron delavayi)。马缨花是杜鹃花属植物的一种,在我国分布于滇黔桂川及藏等地。它树干分枝较多,树皮粗糙,纵裂成沟壑,如饱经风霜,却又生机盎然。每一遒劲飘逸的枝头,都缀满了一团火红的花朵,由数朵钟状的杜鹃花聚成的伞形花序。乍一看,如同几十年前,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队伍,为驮马戴上的红色璎珞。这大约就是马缨花名称的来历吧!

 马缨花盛开于偏僻的山野,这得益于成群的野生杜鹃花受到了当地人重视和保护。一路走来,看到的杜鹃花,树形高大,且树皮包含沧桑,令人想到这大概有数百年的树龄吧?至于千年杜鹃或八百八十年的杜鹃(图1),路边任意一株都足以令人肃然起敬:这是千年杜鹃吧?瞧,四五米高的杜鹃花,枝条遒劲有力,枝头的几片硬质叶片,簇拥着一团团火红的杜鹃花,你内心是否也腾起了一股热情?是否也被生命的顽强与张扬所震动?

马缨花,盛开于山野。在郁郁葱葱的森林,沿寂静的茶马古道,一树树高大的马缨花开得正艳,仿佛从不曾褪色,也不曾谢幕。

图片6.png

5. 如火如荼的马缨花Rhododendron delavayi),沧桑遒劲的枝干,火红鲜艳的花朵,也算生命的一种礼赞吧!

图片7.png

图6.  云锦杜鹃 (Rhododendron fortunei)

(3) 杜鹃花与冯国楣先生的不解之缘

  我国杜鹃花属野生资源的调查和保护,离不开中国几代植物学家的努力和贡献。其中,提到杜鹃花,人们就不难想到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植物学家冯国楣先生(1917-2017)。冯国楣先生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创建者之一、昆明植物园第一任主任,也是我国著名的植物采集学家、园艺学家、杜鹃花专家。

 冯国楣先生自小就喜欢花草树木,高一因家贫辍学后就到庐山植物园工作,成为了庐山植物园的创建人之一。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庐山植物有被迫迁往云南丽江,自此开始了他和云南植物资源开发和保护利用的一辈子的不解之缘。他先后跟随我国著名植物学家秦仁昌、蔡希陶、俞德浚和吴征镒先生等,完成了许多重要的植物资源调查,并发表了大量的新种和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表和出版了相关专著,均围绕着云南的绿化造林树、芳香油植物、珍稀野生花卉资源,包括山茶属、锦葵科以及杜鹃花属等。其中,杜鹃花成为了冯国楣先生的一张名片,他发表了许多杜鹃花属新种,负责了《中国植物志》杜鹃花科的校审。冯先生先后担任中国花卉协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志编委、中国杜鹃花协会和云南省园艺学会首任理事长、中国茶花协会名誉会长、云南省兰花协会理事长、昆明市园林科研所名誉所长等,为云南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姿多彩的杜鹃花家族里,大树杜鹃是其中的“翘楚”,为翘首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的变种(R. protistum var. giganteum)。因其树干高达2-3米,胸径可达3米以上,花开硕大,花团锦簇,多为粉色,而被视为杜鹃花植物里的“巨人“。其拉丁学名的变种含”gianteum“就是指其树形高达,在树高多为一米左右的杜鹃花灌丛里”鹤立鸡群“而得名。大树杜鹃与其原变种—— 翘首杜鹃,树形相似,但叶背面棕色绒毛不脱落,且花型较大,深红色,不具斑点而被视为其变种。翘首杜鹃是上世纪初(1918年)由英国采集家Forrest等人在滇西腾冲发现,并于1920年发表。外来侵略采集者当时惊诧于其树高和胸径为杜鹃花属植物之罕见(树高25米、胸径87厘米、树龄约280年),把如此巨大的杜鹃带回英国并不现实。他们遂将其砍倒,取一段木材运回英国,制作成木材圆盘,作为翘首杜鹃的模式标本陈列在大英博物馆。时至今日,人们依旧为翘首杜鹃的胸径不到1米的木材圆盘上细细密密的年轮而驻足,令人瞩目。

  然而,尽管大树杜鹃在上世纪初就已被外国植物猎人发现,但我国的植物学家长期以来都没有找到翘首杜鹃或大树杜鹃的神秘踪迹。这主要是因为该种的树形高大,花开在枝顶,深藏于高山密林,人迹罕至,唯有早春二三月开花时才会被人注意,故在野外很少被人发现。直到1981年,冯国楣先生组织了调查队,三次深入高黎贡山原始森林,在腾冲县境内高山密林中,找到了40多株大树杜鹃,刷新了大树杜鹃的野外资源调查记录。次年,当地林业部门又组织了野外调查,又发现了其他的大树杜鹃群落。其中,树干胸径达1米左右的有12株,其中有一株“大树杜鹃王”,其胸径为307厘米(2021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已增至330厘米),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大的大树杜鹃,堪称杜鹃花里的“王中王”。目前的调查结果表明,大树杜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高黎贡山,在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因大树杜鹃野外种群数量有限,在我国仅有滇西的9个居群,其野生资源较少,树形奇异而珍稀,并列为极小种群,视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那么大树杜鹃到底有多大?它何以成为杜鹃花王国里的“巨人”呢?植物学家说,大树杜鹃之所以得名,主要是因为其树高、叶大、花大。首先,大树杜鹃的个子高,为高大乔木。杜鹃花多为灌木,高约1米,在云南最常见的马缨杜鹃,已经算杜鹃花的小乔木了,但野外的树高也仅有两三米。但大树杜鹃可达30米以上,与原始森林里高大树木并无二至。其次,大树杜鹃的叶片大。普通的杜鹃花叶片,多为小而坚硬的披针形叶片,长宽不超过10厘米。但大树杜鹃的叶片,长约20~40厘米,宽为7~20厘米,令人想起了牛皮般硬邦邦的芭蕉树叶。再次,大树杜鹃的花型大。它开花时为簇生在枝头的伞形花序,大大小小有20~30多花,每朵花约有五六厘米左右,簇拥呈一个花团,如新娘手中的捧花,清香扑鼻,蔚为壮观,实属自然界最美的礼物!

(4)从羊踯躅到大白杜鹃

图片8.png    

   传说,开黄花的杜鹃花有毒,羊吃了会踌躇不前、站立不稳、倒地而亡,故名“羊踯躅”[ zhí zhú ]。

   然而,这绝非传说。关于羊踯躅的药用功效在我国古代医药典籍均有记载,如:东汉佚名的《神农本草经》、唐朝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吴其濬[ jùn ]的《植物名实图考》等,其中的描述皆为“羊踯躅花(闹羊花)辛,温,有毒。驱风,除湿,定痛。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并用作手术麻醉”。如今,基于现代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分析,《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和《中国药典》均将羊踯躅收录其中,描述道:“花含毒性成分梫木毒素(木藜芦毒素)和石楠素;叶含黄酮类、杜鹃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可用于手术麻醉、治疗痹症(关节肿痛、或运动障碍)等”。是故:“是药三分毒”,反之,“有毒皆药用”。

 既然开黄花的杜鹃花不能吃,况且从古至今,中药行业里的“小白鼠”—— 小黑山羊都已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了。那么,开粉色花、开白花的杜鹃花能吃么?按理说,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从植物化学分类学而言,同一个属的植物,其主要化学成分物质是稳定而保守的,具有一定的物种鉴定意义。不过,从哲学角度,自然界的万象里,万事万物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于是,作为药用和观赏植物的杜鹃花家族里,依旧蕴藏着一种可以食用的杜鹃花。它,不仅花开时,花瓣舒展、花朵硕大、色泽娇艳,且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对世代居住在彩云之南的人们来说,是历年春末夏初时,不容错过的一道美食。这就是盛开在云贵高原、漫山遍野的大白杜鹃。

 大白杜鹃,是滇中地区最常见的春天野菜,俗称“老白花”或“大白花”,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常绿小灌木。每年4 ~ 5月开花,花朵漏斗状、花色白里透红、花基部富含蜜腺。当地人常采摘将开未开的花蕾或盛开的新鲜花,仔细剖开花冠,摘除花心(雌蕊和雄蕊),仅取其带蜜腺的粉白色花冠,清水洗净,入沸水焯至色变,起锅沥水,入清水隔夜漂洗数次。翌日,沥干水分,揉成紧致花团,切寸长备用。待锅内热油起,放干辣椒段和蒜泥爆香,遂加入备用的杜鹃花片,旺火翻炒数下,加少许盐、搅拌均匀、香味扑鼻,即可起锅装盘,上桌品尝。

图片9.png 

 7.  大白杜鹃  Rhododendron decorum

附:舌尖上的美味——干椒蒜香大白花

  1. 新鲜大白杜鹃花近距离观察:花瓣浅粉,并非纯白,打开花瓣,在微距镜头下,可以看到舒展花瓣环绕的花心里,10枚雄蕊的花丝纤细洁白,花药白色已从顶部孔裂;中央的雌蕊绿色,从顶部的柱头和花柱上均沾满了白色的粉末状花粉粒。

图片11.png

2. 取花瓣,弃花心里的雄蕊和雌蕊,清水洗净后,可焯水后,清水浸泡一夜后,方可炒食。

 图片12.png

     本文基于多年来的博客文章,新增了部分资料,汇集而成,部分内容略有修改。

科学网—春风先到彩云南(4) — 杜鹃花 - 李璐的博文

科学网—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 李璐的博文

科学网—从羊踯躅到舌尖味道 - 李璐的博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4526-1483252.html

上一篇:冬至阳生春不远-冬樱花开彩云南
收藏 IP: 220.163.79.*| 热度|

6 康建 张晓良 郑永军 崔锦华 杨正瓴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8 1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