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 & Francis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dfmarketing 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社,提供专业的学术出版服务与全球网络支持!

博文

“躺平”不如“躺赢”,睡眠充足才是硬道理!别让炎症拖垮你的身体! 精选

已有 6016 次阅读 2025-4-22 10:20 |个人分类:生命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熬夜追剧、熬夜刷抖音、熬夜打游戏……熬夜似乎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常态。但是,你知道吗?熬夜不仅会让你第二天精神萎靡,还会增加身体的炎症水平,让你更容易生病!

在一篇发表于Taylor & Francis旗下期刊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中题为Night work and sleep debt are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s among Norwegian nurses 的文章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长期纵向队列研究,调查了1,335名挪威护士的轮班工作特征、睡眠和感染情况。

研究发现,夜班工作与普通感冒的风险增加相关,而睡眠不足与多种感染(包括普通感冒、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和胃肠道感染)的风险增加呈剂量依赖性相关。

Night work and sleep debt are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s among Norwegian nurses

本篇文章为开放获取文章,欢迎免费阅读与下载!

睡眠不足,感冒的“好朋友”

研究人员分析了收集到的轮班工作、睡眠和健康调查研究(Survey of Shift work, Sleep and Health)的数据。参与者主要是女性护士(占90.4%),平均年龄为41.9岁,她们报告了自己的睡眠时长、睡眠需求、轮班工作模式,以及过去三个月内感染特定疾病的频率。研究统计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育儿责任等因素,揭示了睡眠不足、夜班工作和感染风险之间的明确联系。

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定义为睡眠需求与实际睡眠时长之间的差距)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了感染风险:

轻度睡眠不足的护士(比所需睡眠时间少1-120分钟)比正常睡眠者患普通感冒的风险高出33%,而严重睡眠不足的护士(比所需睡眠时间少2小时以上)的患病风险是正常睡眠者的两倍多。

轻度睡眠不足的护士患肺炎/支气管炎的风险比正常睡眠者高出129%,而严重睡眠不足的护士则高出288%。

鼻窦炎和胃肠道感染的风险也随着睡眠不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研究指出,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细胞和促炎细胞因子的正常表达,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这也意味着,如果你经常熬夜,你的免疫系统可能就像一个疲于奔命的“打工人”,最终累到“罢工”,导致你更容易生病。

快速轮班,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研究中提到了“快速轮班”的概念,即两次班之间休息时间少于11小时。这种工作安排在医护人员中很常见,但会严重缩短睡眠时间,增加工作场所事故的风险,并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睡眠充足,才是“真香”

研究称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至关重要。为了减少睡眠负债和降低感染风险,研究人员建议护士们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并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例如:

  • 优化轮班制度: 尽量避免快速轮班,限制连续夜班次数,并在夜班结束后安排休息日。

  •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确保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并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

  • 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 避免在睡前喝咖啡或饮酒,并尽量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病!”

为了你的健康,请不要再熬夜啦!

✊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让免疫系统“打工人”也能过上“双休”生活!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是致力于生物和医学节律研究的跨学科期刊,专注于所有生命形式的生物节律现象。期刊发表创新性研究,涵盖昆虫、动物和人类生物时间保持的遗传和分子机制,如褪黑激素和松果体的节律。此外,还涉及应用领域的主题,包括轮班工作、时间类型以及相关人格特质;睡眠、心血管、呼吸、精神及其他医学状况的时间生物学和时间疗法。期刊的文章涵盖基础和应用时间生物学,同时探讨生物节律研究的方法、统计分析及仪器应用。

该期刊已被SCIE, 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往期推荐阅读👉刊·见 | 夜猫子还是早起鸟?SCI期刊探讨生物钟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74014-1482923.html

上一篇:期刊分区表重磅盘点 | 人文社科这些黑马期刊首获高分区!
下一篇:世界地球日 | 推荐你的学校!加入我们,守护地球
收藏 IP: 61.48.211.*| 热度|

2 王涛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