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p630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致力于传播和普及气体地球化学和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了解和关 ...

博文

[转载]中国天然气发展历史

已有 398 次阅读 2025-4-5 14: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时期主要事件与发展技术/项目突破产量与规模
古代公元前3世纪(秦汉时期),中国已有利用天然气煮盐的记录(如四川临邛火井)。竹制管道输送天然气。小规模手工开采,限于地方使用。
19世纪末近代工业开采萌芽,清政府尝试开发四川天然气。引入简单机械钻井技术。产量极低,未形成规模。
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系统性勘探,发现四川气田(如威远、泸州)。地质理论突破,钻探深度提升至1000-3000米。1950年产量约0.1亿立方米,1960年达10亿立方米。
20世纪70-80年代发现华北(如任丘)、西北(如长庆)气田,开始跨区域输气。管道技术发展,建成第一条长输管道(四川至重庆)。1980年产量达142亿立方米。
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合作,引入外资开发海上天然气(如崖城13-1气田,1996年投产)。深海钻井技术应用,LNG进口起步。1999年产量达252亿立方米。
21世纪初西气东输工程启动(2002年一线开工),大规模开发塔里木、鄂尔多斯等气田。高压长输管道技术、水平井技术普及。2010年产量达948亿立方米,消费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
2010年至今页岩气革命(2012年涪陵页岩气田投产),进口多元化(中亚、中俄管道,LNG)。水平井压裂技术国产化,深海开采(“深海一号”2021年投产)。2020年产量达1888亿立方米,进口量超1400亿立方米。
未来目标“双碳”目标下,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地位提升,预计2030年产量达2500亿立方米。聚焦非常规气(页岩气、煤层气)、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消费占比预计从2020年的8%提升至2030年的15%左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9522-1480760.html

上一篇:十年成长之路:兰州区域中心成为地球科学领域重要科研支撑平台
下一篇:油气成熟度的表征参数
收藏 IP: 210.77.6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9 1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