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纪念美国民权运动领袖小馬丁·路德·金

已有 8819 次阅读 2008-1-18 06:11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纪念美国民权运动领袖小馬丁·路德·金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118日发布

 

今年1211984年以来美国一年一度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小馬丁·路德·金(1929115日—196844日)纪念日。1983年,美国国会规定以后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全国假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领导美国黑人争取民权运动是争取种族平等胜利时代的结束,又是一个争取种族事实上平等新时代的开始。他的《从伯明翰市监狱发出的信》、《我有一个梦想》等著名演说迄今影响着美国民权运动。

 

他在《我有一个梦想》演说中说:“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夢想必須實現。讓自由之聲從新罕布什爾州的巍峨峰巔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紐約州的崇山峻嶺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賓夕法尼亞州阿勒格尼山的頂峰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科羅拉多州冰雪覆蓋的洛基山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加利福尼亞州蜿蜒的群峰響起來?不僅如此,還要讓自由之聲從喬治亞州的石嶙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田納西州的瞭望山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每一片山坡響起來。當我們讓自由之聲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每一個大小村莊、每一個州和每一個城市響起來時,我們將能夠加速這一天的到來,那時,上帝的所有兒女,黑人和白人,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耶穌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將手攜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靈歌:「終於自由啦!終於自由啦!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於自由啦!」”

 

小马丁·路德·金是美国国会唯一决议设立纪念日的黑人。在美国他不仅是黑人之神,也是白人政治家们始终尊敬和不敢怠慢的黑人领袖。今年是大选年,又是金逝世40周年,在民主党内出了一个争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年轻黑人参议员奥巴马,他在艾奥华初选时击败了呼声颇高的希拉里,两人之间关于小马丁·路德·金评价的话题印发争议,这使得人们更加关注黑人名权领袖小马丁·路德·金,关注他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关注黑人民权运动的未来。

 

黑人总统的到来是否时机已经成熟是当前美国大选评论中的热门话题,在笔者看来,黑人参选总统候选人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尽管已有黑人精英身居高位,但是让主流社会接受一位黑人入住白宫将考验今日美国种族真正平等的成熟度,我们将拭目以待。

 

本文附有的《学术交流网2002-2004年发布小马丁·路德·金索引(1792.1)》集结了笔者在学术交流网上2002-2004年间发布的有关小马丁·路德·金文章和资料索引, 另附两篇小馬丁·路德·金的演说,和他的生平及相关文章索引

*************************************

(一)Martin Luther King   I HAVE A DREAM

馬丁.路德.金恩  我有一個夢想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人逐漸認識到,南北戰爭所致力解放黑奴運動,並沒有產生使美國黑人成為完全平等公民的預效果。十九世紀後期,美國黑人的公民權利受到州和地方歧視黑人的法規和慣例層層約束和限制。在日常生活中,美國黑人常常被隔離開來,不能與白人同在一個學校上學,乘坐同一公共交通工具,同在一個地方居住。黑人不能充分參與美國社會生活,甚至在一百年後仍然和奴隸一樣被剝奪各種權利,他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與國家的發展並非完全相稱。因此美國黑人的平等問題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黑人志願團體和教會以及其它各階層關心此事的美國人團體,同心合力掀起了一場爭取民權的運動。他們敦促國會通過強有力的法律,清除美國社會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最後殘餘。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舉行的「為工作的自由進軍」是民權運動的重要里程碑。那天最激勵人心的,是馬丁?路德?金恩牧師代表南方基督教領導會議所作的講演。 一位新聞記者指出,金氏的演講「充滿林肯和甘地精神的象徵和聖經的韻律」。他既義正嚴辭又有節制;公開宣揚-這是其基本哲學的一部分--非暴力的改革途徑;並且侃侃陳詞,雄辯有力。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美國國會、總統和法院將金氏在講演中提到的各種法律障礙解除了。

 

一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們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會。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

 

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裡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就某種意義而言,今天我們是為了要求兌現諾言而匯集到我們國家的首都來的。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草擬憲法和獨立宣言的氣壯山河的詞句時,曾向每一個美國人許下了諾言。他們承諾給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剝奪的權利。

 

就有色公民而論,美國顯然沒有實踐她的諾言。美國沒有履行這項神聖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戳子後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我們不相信,在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之庫裡已沒有足夠的儲備。因此今天我們要求將支票兌現--這張支票將給予我們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

 

我們來到這個聖地也是為了提醒美國,現在是非常急迫的時刻。現在決非侈談冷靜下來或服用漸進主義的鎮靜劑的時候。現在是實現民主的諾言的時候。現在是從種族隔離的荒涼陰暗的深谷攀登種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時候。現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兒女開放機會之門的時候。現在是把我們的國家從種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來,置於兄弟情誼的磐石上的時候。

 

如果美國忽視時間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決心,那麼,這對美國來說,將是致命傷。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一九六三年並不意味著鬥爭的結束,而是開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消消氣就會滿足;如果國家安之若素,毫無反應,這些人必會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權利,美國就不可能有安寧或平靜。正義的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

 

但是對於等候在正義之宮門口的心急如焚的人們,有些話我是必須說的。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我們不要採取錯誤的做法。我們不要為了滿足對自由的渴望而抱著敵對和仇恨之杯痛飲。我們鬥爭時必須求遠舉止得體,紀律嚴明。我們不能容許我們的具有嶄新內容的抗議蛻變為暴力行動。我們要不斷地昇華到以精神力量對付物質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現在黑人社會充滿著了不起的新的戰鬥精神,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為我們的許多白人兄弟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與我們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他們今天參加遊行集會就是明證。他們的自由與我們的自由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不能單獨行動。

 

當我們行動時,我們必須保證向前進。我們不能倒退。現在有人問熱心民權運動的人,「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我們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軀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車旅館和城裡的旅館找到住宿之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範圍只是從少數民族聚居的小貧民區轉移到大貧民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為他投票無濟於事,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我們現在並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湧澎湃,滾滾而來。

 

我並非沒有注意到,參加今天集會的人中,有些受盡苦難和折磨;有些剛剛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於尋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慘遭瘋狂迫害的打擊,並在警察暴行的旋風中搖搖欲墜。你們是人為痛苦的長期受難者。堅持下去吧,要堅決相信,忍受不應得的痛苦是一種贖罪。

 

讓我們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阿拉巴馬去,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回到喬治亞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去,要心中有數,這種狀況是能夠也必將改變的。我們不要陷入絕望而不克自拔。

 

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懷著這種信念回到南方。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嶙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爭吵的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鬥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

 

在自由到來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兒女們將以新的含義高唱這支歌:「我的祖國,美麗的自由之鄉,我為您歌唱。您是父輩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驕傲,讓自由之聲響徹每個山崗。」

 

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夢想必須實現。讓自由之聲從新罕布什爾州的巍峨峰巔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紐約州的崇山峻嶺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賓夕法尼亞州阿勒格尼山的頂峰響起來!

 

讓自由之聲從科羅拉多州冰雪覆蓋的洛基山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加利福尼亞州蜿蜒的群峰響起來?不僅如此,還要讓自由之聲從喬治亞州的石嶙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田納西州的瞭望山響起來!

 

讓自由之聲從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每一片山坡響起來。

 

當我們讓自由之聲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每一個大小村莊、每一個州和每一個城市響起來時,我們將能夠加速這一天的到來,那時,上帝的所有兒女,黑人和白人,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耶穌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將手攜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靈歌:「終於自由啦!終於自由啦!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於自由啦!

http://www.usinfo.org/PUBS/LivingDoc/haveadream.htm

 

***************************************************

(二)小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從伯明罕市監獄發出的信 Letter from Birmingham City Jail

 

任何一個地方的不公正是對一切地方的公正的威脅。

 

小馬丁·路德·金(19291968)生於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祖父和父親均爲浸禮會牧師。他15歲入莫爾豪斯學院專修爲天資聰慧的學生開設的課程,以後在賓夕法尼亞州切斯特的克勞澤神學院獲神學士學位,又在波斯頓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金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德克斯特大街浸禮會教堂任牧師時,一場對公共汽車的聯合抵制運動開始了。他領導這場鬥爭歷時一年,這使他成了全國知名人物。隨後他組織南方基督教領袖聯合會,成爲迅速擴展的民權運動的領導人。

 

1963年,金把一場非暴力和消極抵抗運動帶到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嚴重的伯明罕市。在一次次抗議性的示威遊行中數百人被捕。金寧可進監獄也不服從法院關於停止示威的命令。在單獨監禁的日子裏,金對七位重要的教會人士寫的信作了答覆。他們在信中要求他取消示威運動,轉而依靠談判和法院解決問題。金用復活節週末的時間起草他的答覆。金因爲領導了民權運動於1964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當他指導田納西州孟菲斯的罷工鬥爭時遇刺身亡。

 

我在這伯明罕市監獄的鐵窗內閱讀你們最近的聲明,該聲明把我們當前的活動稱爲“不明智而又不合時宜的。”……

既然你們已受“外界的人紛紛介入”一說的影響,我認爲我應當闡明自己在伯明罕的原因。……我與我的幾名助手在伯明罕,是應邀前來的。我來伯明罕是因爲我在這裏有些基本的組織關係。此外,我來伯明罕是因爲這裏存在著不公正。正如八世紀的先知們離開他們的小小村落,把“上帝是這麽說的”一話傳到遠離他們故鄉的地方,正如使徒保羅離開他在塔爾蘇斯的小村,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帶到希臘─羅馬世界的幾乎每一村莊和城市,我也被迫把自由的福音帶到我自己故鄉以外的地方。……任何一個地方的不公正是對一切地方的公正的威脅。……

你們對目前正在伯明罕舉行的遊行示威感到痛心。但是我很遺憾,你們的聲明竟沒有對引起示威的客觀形勢表述同樣的關切。我相信你們每個人都不願緊跟在淺薄的社會分析家腳後,只看後果而不去設法解決根本原因。我會毫不猶豫地說,眼下在伯明罕發生所謂的示威遊行是不幸的事。但是我想更強調一點:該市白人政權逼得黑人居民走投無路,沒有別的選擇。

任何非暴力鬥爭都包括四個步驟:(1)收集情況以判斷是否存在不公正;(2)談判;(3)自我淨化;(4)直接行動。在伯明罕我們已經歷了所有這些步驟。無可置疑的事實是,種族不公平籠罩著該市黑人社區。伯明罕可能是美國種族隔離最徹底的城市。該市警察暴行的醜惡記錄全國各地盡人皆知。該市法庭對待黑人的不公亦是臭名昭著的現實。比起我國其他城市,伯明罕有更多尚未解決的黑人家宅和教堂爆炸案。這些都是確鑿的,殘酷的,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

通過痛苦的經驗我們懂得了,自由不會由壓迫者自願送上門;自由必須由被壓迫者去爭取。坦率地說,我可從未參加過根據某些人的時間表是“時機恰當”的直接抗爭運動,這些人從未飽嘗種族隔離之苦。多年來我一直聽到這個話:“等待!”每個黑人的耳朵都聽膩了。這“等待”一詞幾乎總是意味著“永不行動”。它不啻起鎮靜作用的反應停,使緊張情緒放鬆片刻,卻導致沮喪失意感這一畸形兒的産生。我們必須同意昨天傑出的律師的觀點:“公正被延誤太久,也就是公正被否定。”對我們的憲法和上帝賜予的權利,我們已等待了340多年。亞洲和非洲國家正以噴射機的速度沖向政治獨立的目標,而我們卻仍以老牛破車的步速去爭取在便餐櫃檯喝上一杯咖啡。……

你們對我們意欲違反法律表示極大的憂慮。這當然是合理的關注。既然我們如此奮力地催促人們服從最高法院1954年關於在公立學校取締種族隔離的決定,那麽發現我們有意識地違反法律便會感到奇怪、荒謬。有人或許要問:“你們怎麽能既提倡違反某些法律,又提倡遵守另一些法律呢?”可以用存在著兩種法律的事實來回答:既有公正的法律,又有不公正的法律。我願第一個爲遵守公正的法律大聲疾呼。一個人既有法律上,亦有道義上的責任去遵守公正的法律。反過來說,一個人有道義上的責任拒絕遵守不公正的法律。我贊成聖奧古斯丁的話:“一個不公正的法律就根本不是法律。”

那麽公正與不公正的法律二者差別何在? 人們怎樣判斷一個法律公正還是不公正呢? 一個公正的法律是人制定的符合道德法則和上帝的法則的法規。一個不公正的法律則是與道德法則不一致的模式。用聖托馬斯?阿奎那斯的話來說,一個不公正的法律是一種並非植根於永恒和自然法則的人類法律。任何提高人格的法律是公正的,任何貶低人格的法律則是不公正的。

一切種族隔離法都不公正,因爲種族隔離扭曲靈魂,損害人格。它給予實行隔離者以虛假的優越感,給予被隔離者以虛假的自卑感。借用傑出的猶太哲學家馬丁?布貝爾的說法,隔離用“我─它”關係取代“我─你”關係,最後把人降低到物的地位。因而種族隔離不僅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學意義上是荒謬的,而且在道德上也是錯誤和有罪的。保羅?蒂利希曾說過:罪惡即是分離,難道種族隔離不是人類悲慘的分離的存在主義表現,不是人類極度的疏遠和可怕的罪孽的表現嗎? 因此我號召人們遵守最高法院1954年的決定,因爲它在道德上是正確的;我號召人們拒絕遵守隔離法,因爲這些法令在道德上是錯誤的。……

請允許我作另一種解釋。不公正的法律是一種強加於少數人的法規,這些人不參與該法規的制定或創立,因爲他們沒有毫無阻礙地投票的權利。有誰能說頒佈種族隔離法令的阿拉巴馬州立法機關是民主産生的呢? 整個阿拉巴馬州用盡各種合謀方式阻止黑人成爲正式選民。在一些縣裏黑人雖佔人口大多數,但竟然沒有一個黑人登記參加投票。難道這樣一個州確立的任何一項法律能被看作是民主制定的嗎??

我們決不能忘記,當年希特勒在德國幹的每一勾當都是“合法的”,而匈牙利自由戰士在匈牙利做的每一件事皆是“非法的”。在希特勒治下的德國,幫助、安慰一個猶太人是“非法的”。但我相信,倘若當時我生活在德國,我準會幫助、安慰我的猶太弟兄們,儘管這是非法的。倘若我今天生活在一個共産主義國家,某些基督教信仰所珍視的原則遭踐踏,我相信我會公開提倡拒絕遵守這種反宗教的法律。……

我們這一代人將不能不爲壞人的惡語劣行,同時也爲好人令人吃驚的沈默感到悔恨。我們必須認識到,決不能依靠必然性車輪的滾動來實現人類進步。人類進步通過自願與上帝合作的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堅持不懈的工作得以實現,而若是沒有這種艱苦的工作,時間本身將成爲社會惰性力量的同謀。……

你們把我們在伯明罕的活動稱爲極端和行動。起初我對教會同仁竟把我的非暴力鬥爭視作極端主義者的行爲感到失望。我開始考慮這麽一個實際情況,即我恰恰站在黑人社會兩股對立的力量中間,滿足於現狀的那股力量由兩類黑人組成。一類黑人因長期遭受壓迫已完全失去自尊自重之心,適應了種族隔離;第二類人是爲數不多的中產階級黑人,因享有某種程度學術上和經濟上的保障,又因有時從種族隔離中獲利,他們已不自覺地變得對群衆的疾苦麻木不仁。另一股勢力飽嘗辛酸,充滿仇恨,它再向前跨出一步便會鼓吹暴力行動。該勢力體現於在全國層出不窮的各種黑人民族主義團體,其中最大最出名的是以利亞?穆罕默德的穆斯林運動。當代人對種族歧視繼續存在的沮喪失望感使這一組織應運而生,發展壯大。它由對美國失去信念的人組成,他們徹底否定基督教,而且得出結論,認定白人爲不可救藥的”魔鬼” 。

我盡力設法站在這兩股力量中間,我說我們不必追隨滿足現狀者的”無所作爲主義,”也不必仿效黑人民族主義者的 仇恨和絕望。有一種以博愛和非暴力抗議爲手段的更好途徑。我感謝上帝,因爲通過黑人教會,非暴力方式進入了我們的鬥爭。假如這非暴力哲學至今未誕生,那麽我肯定此刻南方許多街道已血流成河。而且我更確信,假如我們的白人弟兄把我們斥爲”暴民煽動者”和”外來鼓動家”──指我們中那些通過非暴力直接行動的渠道工作的人──而且拒絕支援我們的非暴力鬥爭,那麽數以百計的黑人出於沮喪和絕望將從黑人民族主義思想中獲取安慰和保護,這一發展趨勢不可避免會導致恐怖的種族對抗惡夢。

被壓迫人民不堪永遠受壓迫,爭取自由的浪潮終將到來。這便是美國黑人的經歷。內心有物提醒他們記住自己天賦的自由權;身外有物提醒他們記住自己能夠取得這權利。……

然而當我繼續思考這一問題時,我卻漸漸爲自己被看作極端主義者而略感欣慰。難道耶穌不正是一個在博愛方面的極端主義者嗎? ──“愛你的敵人,祝福詛咒你的人,爲虐待你的人祈禱”。難道阿摩司不正是爭取公正的極端主義者? ──“讓公正如洪水,正義如激流滾滾而來。”難道保羅不是傳播耶穌基督福音的極端主義者?──“我在自己的身體上帶著主耶穌的痕跡。”難道馬丁?路德不是極端主義者?──“我站在這裏;我別無選擇,所以拯救我吧,上帝”。難道約翰?班揚不是極端主義者?──“我將留在獄中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免得把自己的良心變爲屠場。”難道亞伯拉罕?林肯不是極端主義者?──“這個國家不能在半奴隸、半自由狀況中繼續生存。”難道托馬斯?傑斐遜不是極端主義者?── “我們認爲這些真理不言自明:人人生而平等。”

所以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要做極端主義者,而在於我們要做什麽樣的極端主義者。我們要做服務於仇恨的極端主義者還是服務於博愛的極端主義者? 我們要做爲保存不公正而奮鬥的極端主義者,抑或是爲正義的事業奮鬥的極端主義者? ……

我已周遊了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和南方其他各州。在炎熱的夏日和秋高氣爽的早晨,我看著一座座尖塔直插雲霄、外觀很美的教堂,注意到南方在營造大批宗教教育場所上不惜工本。我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暗自發問:“誰在這兒做禮拜? 誰是他們的上帝? 當巴尼特州長大談干預,鼓吹拒絕執行國會的法令時,當華萊士州長公然號召挑戰,煽動仇恨時,他們的聲音上哪兒去了?…… 當代教會常常只是發出微弱、無效、動搖不定的聲音。它常常是維護現狀的主要支持者。普通地區的權力機構不但不對教會的存在感到不安,而且因教會的緘默,因教會常對現狀表示認可感到安慰。

但上帝對教會的審判從未像現在這樣嚴厲。如果當今的教會無法恢復早期教會的犧牲精神,它將喪失權威的光環,失去千百萬人對它的忠誠,被人們當作對20世紀毫無意義、無關宏旨的社會團體。……我感謝上帝,因爲有組織的宗教階層中某些高尚的人已從束縛手腳、令人癱瘓的鎖鏈中掙脫出來,積極加入我們爲自由而鬥爭的隊伍。……他們懷著這樣的信念踏上征程:正義即使被擊敗也比取得勝利的邪惡強大。如果說這個種族是塊麵團,這些人便是發酵劑。他們的證言已成爲精神食鹽,在這動蕩不安的時期用於保存福音的真話。他們已在失望的黑暗山洞中鑿通了一條希望的隧道。……但即便教會不去援助正義,我對未來也不感到絕望。即使我們的動機目前被誤解;我對我們在伯明罕鬥爭的結果也不感到擔憂。我們將在伯明罕和全美國達到自由的目標,因爲美國的目標是自由。雖然我們可能被辱駡被嘲笑,我們的命運與美國的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總有一天,南方會認識到它真正的英雄是何人。他們將是詹姆斯?梅雷迪思們,以巨大的勇氣和堅定的意志面對暴徒的嘲笑和敵視,面對令人痛苦的孤獨,而這些正是先驅者生涯的特點。他們將是年老的、飽受壓迫欺淩的黑人婦女,以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一位72歲的老婦人爲典型。她懷著自尊感與決心不乘實行隔離的公共汽車的黑人同胞們一起站立,對詢問她是否疲勞的人作了語法不規範但卻頗有深度的回答:“我的腳很累,但我的心安寧。”他們將是年輕的大中學學生、年輕的福音傳教牧師和大批年長者,勇敢而又和平地在便餐櫃檯邊靜坐抗議,爲了問心無愧寧願坐牢。總有一天,南方會明白,當這些被剝奪繼承權的上帝的孩子們在便餐櫃檯坐下時,他們實際上是爲實現美國夢的最佳理想,爲猶太─基督教傳統最神聖的準則挺身而出,從而把整個國家帶回到民主的偉大源泉,由建國的先輩們在擬定憲法和獨立宣言時所深深開掘的源泉。……

我希望這封信能使你們堅定信念。我也希望自己有可能很快與你們每一位會面,不是以一個牧師和基督教兄弟的身份,而是作爲一個主張取消種族隔離的人或一名民權領袖。讓我們期盼種族偏見的烏雲很快飛走,誤解的濃霧從我們擔驚受怕的居民區消散;讓我們期盼在不遠的明天博愛和兄弟情誼的燦爛星辰將以美麗的光華照亮我們偉大的國家。       

附註:

* 反應停:反應停系一種能導致胎兒畸形的化學藥品,在這種災難性的後果發現之前,曾用作鎮靜藥和止吐藥。

* 聖奧古斯丁(354430),古代基督教會傑出的思想家,396430年任羅馬帝國非洲領地希波的主教。

* 聖托馬斯·阿奎那斯(12251274),義大利神學家兼哲學家。

* 馬丁·布貝爾(18781965),生於奧地利的以色列哲學家,社會學家和猶太神學家。

* 保羅·蒂利希(1886l 965),美國神學家。

* 阿摩司,西元前8世紀的希伯來人,最早的先知。

* 馬丁·路德(1483l 546)16世紀歐洲宗教改良運動的發起者,西方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 約翰·班揚(16281688),英國宗教作家和傳道士,《天路歷程》一書

* 密西西比州州長,種族隔離主義者。

* 阿拉巴馬州州長,種族隔離主義者。

* 詹姆斯·梅雷迪斯是美國南方第一個申請並獲准進入白人大學的黑人青年。

http://www.usinfo.org/PUBS/AmReader/p756.htm

*************************************** 

*********************************88888888

 

(三)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115日—19684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金牧师之称。

 

19291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奥本街501号,一幢维多利亚式的小楼里。他的父亲是教会牧师,母亲是教师。15岁时聪颖好学的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48年马丁·路德·金获得莫尔豪斯大学学士学位)。1951年他又获得柯罗泽神学院学士学位,1955年他从波士顿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

 

1954年马丁·路德·金成为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的一位牧师。1955121日,一位名叫做罗沙·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位,因而被蒙哥马利节警察当局的当地警员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她。马丁·路德·金立即组织了蒙哥马利罢车运动(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与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从此他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1958年他因流浪罪被逮捕。1963年金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游行。196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44日,他在旅馆的阳台被一名种族分子刺客开枪正中喉咙致死。

 

19861月,总统罗纳德·里根签署法令,规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为美国的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以纪念这位伟人,并且订为法定假日。迄今为止美国只有三个以个人纪念日为法定假日的例子,分别为亚伯拉罕·林肯日、乔治·华盛顿日与此处所提到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其中,而马丁·路德·金是唯一一位非美国总统而又享有此殊荣的人。他最有影响力且最为人知的一场演讲是1963828日的《我有一个梦想》,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

 

他的妻子是科丽塔·斯科特·金。

 

马丁·路德·金为黑人谋求平等,发动了美国的民权运动,功绩卓著,闻名于世。金在成为民权运动积极分子之前,是黑人社区必有的浸礼会的牧师。民权运动是美国黑人教会的产物,本文记叙金的第一次民权演说,揭示了民权运动与黑人教会的关系。

 

1955121日,星期四,黄昏时分,在亚拉巴马州(Alabama)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在公共汽车上因为拒绝给一名白人乘客让坐而遭逮捕。黑人社区的领袖在周末策划下星期一上午开始抵制乘公交车。125日,星期一下午,蒙哥马利市迪克斯特大街(Dexter Avenue)浸礼教堂的年轻牧师小马丁·路德·金接受委托领导业已开始的抵制运动,并于当晚在霍尔特街(Holt Street)浸礼教堂的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金准备有生以来第一次政治性演讲的时间不足半小时。

 

金站在那里,沉默片刻。教堂的楼厅和过道里都挤满了人,他们从窗外往里张望,在厅里的座位上往上看,当他向这一大群陌生人说话的时候,他声音低沉,节奏缓慢,无异于一般的开场白。“今天晚上,我们聚会,商讨一件严肃的事,”他说道,几字一停,先抑后顿。他说完后,人群中只有三两个人呼应“对啊”,其他的人保持沉默。他知道,这是一群会造声势的人,但他们在等待,要看看他怎么引导。“我们聚会,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是因为我们首先是美国公民,我们决心充分运用我们的公民权,”他说道。“但是,我们聚会,从特殊的意义上说,是因为蒙哥马利公车上的不平等待遇”。人群中传来一阵不清晰的赞许声。金的句子变得短促,声调渐渐提高。“这类不平等待遇,根本不是新鲜事。问题早已存在。就在前一天,准确地说,上星期四,蒙哥马利最优秀的公民之一,请注意,不仅是最优秀的黑人公民之一,而且是蒙哥马利最优秀的公民之一,被从公共汽车上带走,拘捕入狱了,因为她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白人。”

 

在演讲每次停顿时,听众就应以“对啊”和“阿门”。他们跟上了金的节奏,但热情尚有待于金调动。金接着谈到法律,他说,即使根据种族隔离的法令,拘捕罗莎·帕克斯也未必合法,因为法令中没有具体规定公共汽车上要划分黑人区和白人区。“法律在这一点上从未澄清过,”他说,听众中有个男人大声呼应“当然没有”。“我认为,我这么说,有其法律权威性,我不是说我有法律权威,但我有法律权威的支撑:法律、法令、城市法规,从未完全澄清这一点。”这句话表明金是一个讲话很注意分寸的人,但听众不为所动。金回到罗莎·帕克斯案的特殊性质上来。他说,“既然事情发生了,我很高兴它发生在像帕克斯太太这样一个人身上,因为没有人怀疑她的品德无比高尚没有人能怀疑她人格的崇高,没有人能怀疑她对基督教信仰之深。”人群轻轻地齐声回应:说得对。金重复一句:“就因为拒绝站起来,就逮捕了她。”人群开始激动,跟上了金不紧不慢的演讲。

 

他停顿得略长一些。“你们知道,我的朋友们,终有一天,人们再也忍受不了压迫者铁蹄的践踏,”他喊道。霎时间,有人鼓掌,有人欢呼,“对啊”之声形成声浪,朝他扑面而来。声浪震天动地,一浪推一浪,似无停息的可能,听着刚刚要静下来,门外聚集的一大群人又喊了起来,汇成一股更高昂的声波。雷霆般的声响里伴着一种低沉的轰鸣,那就是在地板上跺脚的声音,使响声那么宏亮,仿佛已不是靠耳朵听清的,而是从肺的振荡感受到的。巨响晃动着建筑物,久久也不平息。一句话触动了大家的情绪,使黑人教堂仪式中典型的呼应,超过了政治集会的喧闹,达到金从未经历过的程度,那情形有点像小灌木丛里藏了只巨大无比的兔子。当教堂最后恢复平静的时候,金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再给听众点了一把火。“我的朋友们,终有一日,人们再也忍受不了被抛入屈辱的深渊,经受无穷无尽绝望的折磨,”他断言。“终有一日,人们再也忍受不了被赶出生活中七月灿烂的阳光,罚站在阿尔卑斯山11月刺骨的寒风中。终有……”金还要说下去,但人群发出的喊声湮没了他。谁也说不清,人们是因为他触动了那根神经而呼喊,或者是对演讲人信口说出如此雄辩的言辞感到骄傲而呼喊。“我们聚会,我们聚会,因为我们再也忍受不了,”金重复了一句。

 

也许是对人群爆发出来的怒火有些担心,金话锋一转,讲到抵制运动要避开各种陷阱。他说,“我们大家都清楚,我们不是在宣扬暴力。”“我们已经不搞暴力了。”听众中有人喊道,“重复那句话!重复那句话!”金接着说,“我想让整个蒙哥马利,整个国家都知道,我们是基督教信徒。”他把“基督教”三个字念得很清楚。“今天晚上,我们手中的惟一武器,是抗议。”在金停顿时,人群响起了热烈的赞扬声。他和听众一起转入缓慢的诉说。“如果我们被禁锢在共产国家的铁幕后面,我们是不能这么做的。如果我们被关在专制政权的地牢里,我们是不能这么做的。但是,美国民主的伟大光辉,正体现在有权利为正确的事情发出抗议。”当赞成的喊声平息时,金提出了避免暴力的最后一条理由,那就是要使自己有别于三K党,那些白人至上主义者正横行南方,恐吓黑人。“不会有白人被从家中拖走,带到偏僻的路上去杀掉,”他说,隐约地暗示三K党的伎俩。“在我们这群人里,不会有人公然蔑视这个国家的宪法。”

 

金停了下来。教堂里除了嗡嗡声外,还算平静。“我的朋友们,”金慢慢说道,“我想让大家知道,我们胸怀坚定勇敢的决心,要使本城的公交车上恢复正义。我们没有错。我们要做的事没有错。”人群发出一阵被压抑的期待的喊声,因为他们意识到,金一步步接近核心话题了。“如果我们错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法院也错了,”金唱出了这句话,那音色又深沉又高昂,身体也摇摆起来。“如果我们错了,万能的上帝也错了!”他高声喊道,听众的情绪如同他说再也忍受不了时一样,又一次高涨起来,声浪一声高过一声,直冲教堂最高的屋顶。他们远不是在讨论罗莎·帕克斯案或公交车法律了。金最后那声喊叫,把渎神的言辞说到了他的信仰及听众的心所能承受的极限。声浪不断高涨,直到金的声音穿透了声浪,达到无法更响的地步。“如果我们错了,拿撒勒的耶稣就只是个乌托邦的梦游者,从来也没到地球上来过!如果我们错了,正义就只是一个谎言。”此言真是一语惊人。他不得不等待片刻,才以焕发着愤怒和狂喜的声音,说出了直冲云霄的结束语:“我们决心在蒙哥马利奋斗,直到‘公平如浪涛滚滚,公义如江河滔滔!’”听众的喊叫湮没了阿摩司书(Amos)的这两句引言。阿摩司是以色列的先知,也是卑微的牧人,他与传教的以赛亚(阿摩司的儿子),都是金喜欢引用的圣经上论正义的权威。

 

他克制自己的情绪,接着讲团结的必要性,抗议要保持尊严以及劳工运动的历史先例。相对而言,这个话题是世俗的话题,但听众很认真听。“今晚,我想告诉你们,我们只讲爱是不够的,”他说。“爱是基督教最高信仰之一,但还有另一面,叫做正义。正义是深思熟虑的爱。正义是克服了与爱相悖者的爱。”他说,上帝不只是博爱的上帝,“上帝还会站在国家面前说,‘不要乱动,须知我是上帝,如果不服从我,我就打断你权力的脊梁,切断你与国际和国内的一切联系。’”随着金大胆的言词如泉涌出,听众不断有节奏地喊叫和鼓掌。“与爱并排站着的,永远都是正义,”他说。“我们不仅使用说服的武器,我们还不得不使用强制的武器。”他再次呼吁团结和协作。他援引历史,招唤听众文明行事,这样,未来的圣人在回顾蒙哥马利的黑人时,才会说“他们是一群有道义勇气敢于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的人。”他说,他们能做到这一点。“上帝赐福于我们,使我们不辱使命,不致为时太晚。”有人回应,“噢,对的。”金又说:“在我们按计划行事时,要想想这些事情。”

 

金从讲坛上走下来时,人群震惊了,竟茫然不知所措。演讲结束得太突然,太令人泄气。按照演讲的规律,在结束时要出现第三次高潮,听众在等待他引导呢!几秒钟过去了,失望的心情被记忆和兴奋所取代。金在走出教堂的时候,鼓掌声一直跟随着他,教徒还探着身想触摸他。抵制公车的运动就这样开始了。在他的第一次政治性演讲后短短几分钟里,他心里涌出一股与陌生人交流的强烈愿望,不论这些陌生人对他如同对所有先知一样既爱又恨。这一年他只有26岁,未来的生命还不足12年又4个月。??

http://baike.baidu.com/view/81787.htm

**********************************

 

(四)2002-2004年发布小马丁·路德·金索引(1792.1)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专题目录索引/2005327日首发

 

学术交流网说明:

.学术交流网已经分别发布了2002-20032004年学术交流网中美国问题的专题目录。自即日起将整合2002-2004年间发布的美国问题专题目录,陆续发布。

二.为了和学术交流网主持人多年来编制的1990-2005年中国美国问题论文和资料总目相一致,所有编码代号、分类不变,以便和文字出版物相对应。所有网上文章资料目录在代号中加W表示专指网上文章和资料。

三. 本目录索引共分10大类, W1为美国历史部分;W2为美国政治、外交、法律部分;W3为美国哲学社会学、社会保障部分;W4为美国经济部分;W5为美国科技部分;W6为美国军事部分;W7为美国文化文学部分;W8为美国教育部分;W9为美国地理部分。

 

2005316

 

 

1792.1 小马丁·路德·金

1792.1-W200201小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我有一个梦("I HAVE A DREAM" (1963)(英文稿),选自Info USA/20014月;学术交流网/美国历史文献/2002919日转发

1792.1-W200202小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从伯明翰市监狱发出的信,美国参考/著名演说集; 学术交流网/美国历史文献/2003120日转发

美国历史文献/2002919日转发

1792.1-W200203小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有一个梦想,美国参考/《美国历史文献》;学术交流网/美国历史文献/2003120日转发

美国历史文献/2002919日转发

1792.1-W200204小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向华盛顿进军演说词,发表:美国参考/著名演说集;学术交流网/美国历史文献/2003120日转发

1792.1-W200301布什总统(BushZongtong): 布什总统发表贺词纪念"我有一个梦"演说40周年 ,发表:美国参考/2003829日;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评论/2003831日转发

1792,1-W200302 David Pitts (David Pitts):马丁·路德·金的种族平等之梦实现了吗? ── 纪念美国民权运动大游行四十周年,发表:美国参考/2003823;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评论/2003824日转发

1792.1-W200401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Baigong Xinwen Mishubangongshi):布什总统发布纪念马丁·路德·金公告/美国参考/2004120日;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21日转发

1792.1-W200402 Taylor BranchTaylor Branch):马丁·路德·金:从牧师到社会活动家/交流杂志/2000年第一期;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411日转发

1792.1-W200403果戈网(Guogewang):金领导的对蒙哥马利市公共汽车的抵制/果戈网/2004115日转;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1792.1-W200404黄安年(Huang Annian) :学术交流网发布有关小马丁·路德·金的文章和资料索引(2002.9-2004.1)/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9日首发

1792.1-W200405交流杂志(Jiaoliu Zazhi):马丁·路德·金:从牧师到社会活动家/果戈网/2004115日转发;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1792.1-W200406马丁·路德·金III(Martin Luther King):我有一个梦想(英文版)(A)/果戈网转/2004115日;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1792.1-W200407马丁·路德·金III(Martin Luther King):我有一个梦想(英文版)(A)/果戈网转/2004115日;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1792.1-W200408马丁·路德·金III(Martin Luther King):马丁·路德·金的种族平等之梦实现了吗?── 纪念美国民权运动大游行四十周年/美国参考/2003823日;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1792.1-W200409关于小马丁.路德.金之死,On the Death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Jr.罗伯特.F.甘乃迪(ROBERT F. KENNEDY)文,发表:果戈网/2004115日转;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1792.1-W200410美国之音(Meiguo Zhiyin):馬丁·路德·金博士 -- 美國民權領袖

/美国之音/2002131;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1792.1-W200411美国之音(Meiguo Zhiyin):关于小马丁·路德.金之死,On the Death of Martin Luther King, /美国之音/2002131;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1792.1-W200412民主教育(Minzhu Jiaoyuu):马丁·路德·金领导的对蒙哥马利市公共汽车的抵制/果戈网/2004115日转;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1792.1-W200413网络文摘(Wanglou Wenzhai):马丁·路德·金:从牧师到社会活动家/果戈网/2004115日转;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1792.1-W200414人民网(Renminwang):历史上的今天:马丁·路德·金诞辰/人民网/2003115日;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1792.1-W200415深圳新闻网(Shenzhen Xinwenwang):马丁·路德·金演说发表40年 梦想仍未成现实/深圳新闻网/20030824日;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1792.1-W200416徐冰川(Xu Binchuan)、闻新芳(Wen Xinfang):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国新闻网;千龙网;果戈网/2004115日转发;学术交流网/美国社会生活/2004118日转发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专题目录索引/2005327日首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4625.html

上一篇:近年来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工作(1995年2月14日)
下一篇:闲谈美国的二手车市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