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贺郑晓云先生新著《水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维度》出版

已有 428 次阅读 2024-10-29 17:12 |个人分类:水利水资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贺郑晓云先生新著《水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维度》出版

陈昌春

  郑晓云先生新著《水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维度》,2024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在此特表祝贺。

 附:百度百科“水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维度”的有关介绍。

  《水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维度》是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介绍:郑晓云,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的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现任法国水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利博物馆联盟副主席等。主要从事水中外水历史和水文化、河流文明、中国西南及东南亚民族文化等研究。在国内外出版《水文化》《文化认同论》等学术著作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目   录

学术问题研究

水文明:内涵及当代构建理念

水文明的形态范式演进与构建意义

长江水文化:时代命题及其构建

关于水历史

国际水历史科学的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探讨

近年国外水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水历史学科发展反思与建构

论社会科学在应对当代水危机中的作用

水4.0:历史智慧与现实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化解当代水危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理念和途径

国内外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综述

天地皆水:水在傣泰民族文化构建中的角色

中外水文化的历史发展比较与启示

发展问题研究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水文化的价值和实践思考

用文化的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让自然托起水可持续的未来——2018年世界水日主题解读

河流生命与人类的可持续生存

以文化引领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兼论“三水”战略

云南与周边国家的水冲突与化解机制探讨

把战行节水优先作为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设湖泊友好型社会才是保护洱海的长久之计

传承发展湖泊水文化、夯实湖泊保护的根基

海外水历史文化研究

早期西方水文明的构建及其影响

权力、认同与国家治理:水在罗马帝国兴盛中的角色

罗马帝国的水文明及其政治文化含义

文明交融中的埃塞克亚灌溉系统

欧洲水利遗产的历史内涵与现状

海外历史水景观的发展与启示

水卫生:人类生存和文明延续的基石

国外节水面面观

专访

水文明探索中的苦旅者

水历史、水文化与应对全球水危机

社会科学不可缺位水问题研究

构建“水友好型社会”需要认知水的多维价值

加强国际合作搞好水文化研究

附录:中国水历史文化与海外比较研究(英文论文)

Chinese and Greek Ancient Urban Hydrotechnologie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中国和希腊古代城市水利技术:共同与差异)

The Yangtze River Water Culture: The Historical Crystal and Current Energy(长江水文化:历史结晶与当代动能)

A Small River and the Big Capitals: The Logic of Qin Huai He River Management of China(一条小河流与大都市:中国秦淮河水治理的逻辑)

Tuo Shan Yan Dam and City Ningbo: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Logic of Urban Water Management through a Big City of China(它山堰与宁波城:基于中国的一个大城市探索古代城市水管理的逻辑)

The Evolution of Sanitation in the Rural Area of Southwest China: With Case of Dai Villages of Xishuangbana,Yunnan Province(中国西南农村地区卫生的进化: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村子为例)

后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729-1457569.html

上一篇:王蘧常先生为金松岑先生著述所写跋语介绍
收藏 IP: 120.242.55.*| 热度|

3 史晓雷 尤明庆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