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贺!国际友人的新书出版了
因为是两本不同的书,四个版本,虽然都是介绍雨燕的,中文副标题就无法确定,我给出如下命题:
《雨燕文献》(Vol.1)《雨燕书录》(Vol.2)《普通雨燕》《雨燕大典》《雨燕大全》
或者推荐《雨燕ABC》《北京雨燕》《雨燕白皮书》《雨燕文集》《无脚雨燕》《无脚大仙》
还有异想天开:《雨燕天书》《雨燕游记》《永不落地》《飞行冠军》《雨燕之谜》《空中楼燕》、、、、、、
这个是两本书的封面,《雨燕文献》白皮书,有上千页,全是实货
基本资料:
这部著作(Vol.1)的技术数据来自 3500 年间的参考书目(文献): 8684篇。
两种版本: 精装 17 x 24 cm,或软装 15 x 21 cm
作者: Lina Baruch & Lino Ferri
书名: 《APUS APUS list》(Vol.1),1-513页(英文)。
《APUS APUS liber》(Vol.2),1-644页(德文)。
出版日期:2023 年 5 月 17 日
出版书号:
ISBN:9783757549732,
ISBN:9783757549718,
ISBN: 9783757549619,
ISBN: 9783757549671。
出版商: 德国柏林 epubli
非常时髦,不会折本,这是个按需印刷的公司(出版社)
(Print-on-demand at epubli,Berlin (Germany))
欢迎预定:
https://www.epubli.com/?s=apus+apus+liber
其他说明:
第一卷书《文献目录》的一开始有一个备注和简介,竟然有八种语言: 英语、德语、俄语、中文、意大利语、法语、土耳其语和希伯来语。
第二卷书《雨燕故事》,涉及雨燕的自然史、生物学、形态学、生态学、行为学、迁徙、物候学、定居、历史、文化和社会史、法律保护、人工筑巢辅助、人工饲养、考古、艺术等,见英文目录。
美西方人的自然科学史观(世界观)的自我感觉良好——竟然号称:
从开头有史以来(或3500年间)到现在所有关于雨燕的文献故事
都被纳入其中了(难以置信)不是吹牛,见 Vol.1 的封面
Subtitle(Vol.1): The bibliography of the Common Swift with content keys from the beginnings up to the present
可以说是不要太厚颜无耻了!
以上是例举不同的词条(Vol.1),照顾到不同的民族,尊重不同的文化
《雨燕之谜》英文目录(Vol. 1)
《雨燕天书》中文目录(Vol. 1)内容还是很丰富的,引人入胜
奇怪的体型,我起名为《飞行冠军》(参阅下面的文献)
你知道什么是雨燕——《北京雨燕》(Apus apus pekinensis)
雨燕也叫《普通楼燕》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候鸟(马鸣 摄)
《飞行冠军》北京雨燕的 30 000 公里旅程追踪:
从中国北部和非洲西南部之间的干旱土地上往返(作者:赵欣如等,8583)
按照这个距离和速度计算,《雨燕奔月》随随便便,真不是个神话
《雨燕之殇》,繁殖中的雨燕,可见孵卵斑,4月拍摄于乌鲁木齐
P554, U 3. 据称,在冬季,渔民们会同时将鱼和燕子从水中捞出。参见 Vol.2, 4856
《雨燕冬眠》(注:这个图是十几年前与作者讨论鸟类冬眠时的随信附件)
《空中交媾》
Vol.2, P174 图. F 30. 我们比较热衷于讨论雨燕在空中交配(见0259),而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48045-1293275.html
《捕虫能手》
P346, N 3. 雨燕在夏天吃的昆虫会排成 1 公里长的一排。文献来自 Vol.1 8555
雨燕双飞(马鸣 摄)《空中楼燕》《雨燕之谜》《永不着地》《落地就死》
《雨燕文化》中国雨燕考:有太多的历史故事,却与科技史无关。
《雨燕历史》我们随便搜索一下,都有 40000 多处记载,古曰玄鸟
《北京雨燕》最喜欢住在宫殿里,如故宫,空旷、安全、舒适、静谧(马鸣 摄)
《飞行冠军》(7308)倒着飞行,它会像鸽子或鹞子一样翻飞?
(Here 2 photos from flying on the back, from Jean-François Cornuet with his permission)
《上下翻飞》(见7308)
偶然,《空中楼燕》也会翻过来飞,此乃雕虫小技也
(Here 2 photos from flying on the back, from Jean-François Cornuet with his permission)
《无脚雨燕》也有缺憾(马鸣 摄)
雨燕飞行速度非常快,容易发生事故。有人分析,在 131 只发生事故的雨燕中,1.5% 的骨折已愈合(见2153)。
《雨燕繁殖》(人工巢箱红外监测)
我们知道,在中国写科技书通常是出力不讨好的。闭门造车,无人欣赏。
《着地就死》(马鸣 摄)
在美西方,科技史都是它们自家的特产。特别是中文的参考文献几乎没有什么国际市场。当然,德文的要好一些。
2024年的夏天,我在准备编写《北京雨燕》的故事,走街串巷,在北京四处寻找雨燕与古建筑的关系,北京为什么也叫“燕京”?有知道的人请告诉我(马鸣 摄)
《闪电雨燕》一掠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雨燕文献的整理也是如此,不同文字,大海捞针,难度很大(马鸣 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