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新式学校是否存在的战略误区?
王永晖
国内的民间新式学校,一直在学业表现上不好,学生高考后去向不好,是否是因为创办者普遍存在的战略误区,战略方向一开始就设定错了?
就我知道的一所,情况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是不是普遍都是这样,我手头上也没有数据,欢迎大家转发给这些民间新式学校的领导者们。
民间新式学校,跟民办学校,私立国际学校,还不是一类,往往是没有学籍,或者曾经非常艰难地才取得了某种形式的学籍。
这类学校的学费,比私立国际学校要低一个档位,相当于普通私立国际学校学费的1/2或1/3,因此,也就吸引了这个价位上的一些对应家庭。
谈钱是不是俗了?
我觉得,很可能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我的猜测是,这类学校,恰恰是在对这个价位的理解上,犯了战略性错误,没有干好自己该干,并且能够干好的事。
这类学校,厌恶国内的公立学校的体制内教学风格,实际上,在过去,它们往往是把公立学校的一些毛病,当做自己办校的广告词,用来吸引同样对公立学校有心理创伤的一类成年人家长。
这本无可厚非,人各有志,殊途而同归! 但是,也因为这种厌恶,这些民间新式学校,将孩子的高考目标,往往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设定为出国留学。
表面上看,没问题啊!
需知道,美国有4000所大学,真正好的正规的大学,跟中国的数量差不多,两百多所。这两百多所之外,还有好些二年制本科生学院 College,有些也确实是很不错,上完了再接着转学去四年制大学即可。
我在美国Stanford访学期间,住宿在一位美国老奶奶家里,同楼舍友,就是一个这样的年轻学子,他还邀请我去他的学院Foothill College游览,校园很好,据他说,排名在美国前十(该类别)。大家可以在Niche网站上查到,我就不再细查了。
可是,这些民间新式学校,办了也有十几年了,有些还二十年以上了,为什么,没太听说他们的学生,有很多出国留学的呢。这不像是它们当年创办时候做广告的风格啊,如果有的话,如果把这个战略真做成了的话,肯定是要广而告之,宣之于众的,对吧。
怎么回事?
我觉得,除了教学因素问题外,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出现在学生家庭的经济档位这块儿了。这是我的猜测,只有个别学校的不完全信息源,所以,猜测只是猜测,具体是不是这么回事,欢迎更多反馈。
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档位,大多是中产阶层,也就是跟我们普通大学老师的工资收入差不多,甚至可能还有一些是更差些,若是这样的话,就能解释通了。
这些家庭的孩子,绝对是不太可能去上大城市的私立国际学校的,因为学费太贵,远超出家庭经济条件,但努努力,上一下这种学费便宜很多的民间新式学校,也还是可以的。
但是,持续好多年下来,对家庭也是很大的负担,等到孩子高年级的时候,才发现,家里已经没有多少积蓄,无法支撑孩子的海外留学经费了,毕竟去国外,本科生还是非常花钱的,博士生级别才有奖学金,不用家里花钱,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生,就都属于这种,不会有私人花钱出国留学的,那个时候完全没有这个条件。
那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些民间新式学校的学生们,最终既不能出国留学,又无法应对国内高考,就属于战略错误了,当初就设定错了。
其实,我们也可以想得到,如果家庭经济能力极为优越,能够很轻松地支付起国际学校的费用,不光是学费,还有很多随之而来的附加隐形费用,那么,这样的家庭,是不太可能送自己的孩子去民间新式学校的。
因而,我猜测,民间新式学校的大多数家庭,经济能力并不宽厚,最后导致孩子是因为没钱去出国留学,而不是因为考试成绩太差,因为很明显,只要不是太差,国外大学数目众多,总是能够去的。
家长考虑到性价比不高,家庭经济能力已经无法支持,才不让孩子去的,是这样的么?
其实,我这里要对国内那些送孩子去私立国际学校或者特殊高成本精英育才学校的家庭们说句话,你们还是要重视在国内创办新式学校!
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这种大富大贵阶层的家庭,把孩子从小送到国际学校,可能等到他们长大了,才意识到,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中国人的重要性,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这又是他们这些家庭,容易犯的战略失误。
然后,才是教学!
其实,战略定了以后,再实施为这个战略目标服务的教学,在教学上下功夫,就顺理成章了,难度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民间新式学校的创办者们,惧怕国内高考,他们就不敢去真正跟高考拼,从而贻误了时机,学校办了十几年,二十多年,也没办出什么升学名声,只能是靠理念来忽悠新批次家长,但是,理念是很容易苍白的,也只能是很小众化的,家长们最终看的还是实效。
中国,还是应该考虑建设高档次的学校,很多有能力的阶层,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着急,反正有公立名校,或者私立国际学校可以去,但是,等到孩子长大了,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可是,孩子也已经大了,也就更没有继续关注教育的动力了。
当然,也可以不靠高能力阶层来建设出高档次的学校,条条大路通山顶,从草根做起,就要有草根的战略目标,千万不能定位错误,战略上的错误,是多少次战术努力,都无法补救的。
附注1. 我看到的一个案例,比较奇怪,但因为具体情况也没太多接触,所以也仍然不知其根底原因。这几个孩子,从小在民间新式学校长大,家里资产是上亿的,家长就是学校创始人,也在这个过程中,资产同步增长起来的。孩子看着也是挺开朗,挺阳光,不是那种问题孩子,但是,他们在高考的时候,也没有去出国留学,滞留在国内。
这种情况,就跟我本文的观察不符了,倒底本文的观察是否成立,因为他们这几个年轻人,我也就更不敢下定论,只是个推理猜测,欢迎更多知情人士告知。
附注2. 如果本文的推理成立的话,那么民间新式学校需要将自己的战略定位,至少是在学业上重新厘清:
a. 要去正面拼国内高考考试,但采用不同于公立学校的更好的、更有效率的教学方式。
b. 仍然要重视英语教学,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即能达到TOEFL 托福的高标成绩,也就是说,这辈子之后,不用再花太多集中时间来学英语了。
附注3. 民间新式学校,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办出名声,不能光考虑把孩子从小培养出来,根正苗红,也要考虑,直接招收一些不得意的初中、高中学生,在短短两三年之类,让他们迅速提高,获得家长们之前不敢想象到的学业目标。
其背后的原理是,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一定比例,相当比例的高智商儿童,在学业考试成绩上并不理想,家长们在孩子最晚初二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这些孩子的情况了,也就有动力,来加入相关的针对性的新式学校。
让普通孩子迅速提高成绩,其实并不是太容易的。但是,让本身就是高智商的孩子,提醒他们改变学习策略,改变学习习惯,甚至人生观一些底层的心理学技术,辅助以好的学科老师的指导,那么这些学生,在两三年之内,是会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惊讶表现的。
那么,民间新式学校,为什么不这么做呢?!都过去十几年、二十几年了啊! 我觉得,原因就在于本文中所揭示的战略失误,整体战略失误下,很可能又犯了一些次生级的战略失误。
附注4. 我觉得,本文的推理思路应该是对的,也就是说,民间新式学校的那些学生家庭,很可能真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即,家庭经济条件充分的,看到民间新式学校的教学能力不足,就会把孩子还是转到国际学校,而家庭经济条件明显不足的,也会早早地就把孩子,转回到体制内学校。
最后的结果是,等到高考的时候,这些民间新式学校,剩不下几个学生,属于中间摇摆不定的学生家庭。
那么,学生都留不住,就更是很难拿高考出路,来做进一步宣传了。学业也仍然是很重要的,家长当初也许很热血,但最终,这些小众化的家长们最终大多也还是讲实效的。
附注5. 新式学校也还是要做!面对高能力阶层,能给他们的孩子,提供更加纯正的中华文化传统;面对草根阶层(中产底层打工人),能帮助他们达成一些真正可以达成的目标,而不是错误的,过了几年后才明白的战略误区。
做教育,不容易啊! 欢迎来找我咨询!
延伸阅读:
参加通知:初中代数新进度方法教学课件项目实践 属于草根中产阶层的家长们,可以当我的编外学生,跟我的正式硕士生们一起,研发这些教学内容。
我们希望在家长中做教师培训,同时推动更大范围的教师自我成长(即不一定光是数学学科,而是建校所需的各科骨干教师),以期望未来的民间新式学校,储备真正足够的好老师!
这是另一条路,草根之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