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n5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n568

博文

一次购书感想

已有 488 次阅读 2024-9-26 18:5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17年在上海小聚时,我问张老师最近还有没写书,他说没写了,理屈词穷,没什么可写了。说话不算数,7年之后又出了一本,还在保密状态下写的,直到出版了才公开。

书一上市,我就上京东购买。春光在朋友圈发了购书链接,我在他朋友圈评论说我在京东购买要10月份才发货,没想到春光回复叫我京东退货,在他那购买,我照办了。

下单后第3天收到货,拆开快递包装,翻开书一看,纸张洁白,彩色印刷。我闻了几口,书香味道立即让我想起小学垂柳燕子封面,“春天到了,燕子飞回来了”的语文课本,对,就是那种味道,我小学时就有闻课本的喜好。

我拍了张照片,微信发给张老师,告诉他我虽不做液压了,书还是值得花时间学习的,学习张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研发人员的基本观念。

我现在的工作跟阀也有关,但水利行业的阀跟液压行业的阀大为不同。拿安装方式来说吧,水利行业的阀绝大多数是管式,而管式是液压阀最原始的方式,除管式,液压阀已进化出片式、板式、插装式,尤其是插装式近几十年在移动液压领域应用越来越多。

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念:液压阀已有200多年历史了,再要发明新结构的阀,并被市场接受成为好商品,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如果懂阀,能根据应用场景选用恰当的阀,组成好的系统,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别在于是否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是否愿意在细节上下大功夫。

“魔鬼藏在细节里,很多看上去绝妙的主意,常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最初没想到,乃至难以逾越的障碍。”作者在书中写道。

我在公司里不厌其烦地强调,不要以为能讲出工作原理就懂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科书上就有,谁以为看了教科书上的原理就能造出发动机那就天真了。也不要以为成熟的东西很容易做,越是成熟的东西,意味着越多的人,花了越多的时间去钻研,积累的经验和踩过的坑也就越多,新进者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要怀有敬畏之心才不至于滑铁卢。我还专门写了《技术的进化》和《研发要解决什么问题》两篇文章在公司里传播我的理念。

我作为外行空降兵,来到这家公司快五年了,回顾这几年,如果说我对公司有什么贡献的话,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带来了新的研发理念,这些理念一部分从张老师那学来,一部分从科技哲学史书籍以及亲身工作体会而来。我很少花时间做图纸规范化之类价值不大的事情,也不抱着解决卡脖子技术的情怀,花很多时间去改进那些成熟的,N多供应商,花费N多年钻研的元器件上,但凡那些说大幅提高成熟元器件性能的我都持怀疑态度。

元器件厂商和系统集成厂商研发的侧重点、理念、知识、技能是很不相同的,一言以蔽之,其成功哲学是很不相同的。作为研发负责人,不缺乏别人给你提建议,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判断力,也叫品味(taste),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现在做,什么以后做。自从我空降到这家公司,我很少说之前的公司怎么做的,行业不同,公司性质不同,做法就应该不同。

这几年在老板的支持下,在研发团队的努力下,以及相关部门配合下,我们建起来的实验室是相同行业同等规模其它公司没法比的。我们对很多核心元器件做了比较全面的测试,对很多元器件性能的认识超过了供应商,对很多想法做了验证,既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这些正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不过公司是商业组织,研发能力只是商业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是不是最关键的要素还要视情况而定。宁高宁说过,研发创新是系统概念,它必须是整个公司从文化和信仰开始转变,如果组织没有改变,招几个研发人员,多加一点研发投入是做不成的,因为你调动不了资源,成了孤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对钻研技术的热情不如以前了,反倒对人、组织、文化、领导力等感兴趣,这个心路历程的变化我发微信跟张老师说过。

fa.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5553-1452825.html

上一篇: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遗产(一) ——好学叛逆的青少年
收藏 IP: 39.171.205.*| 热度|

2 郑永军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