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500年古典音乐史》观-听-议——音乐素质测试

已有 984 次阅读 2024-9-20 16:47 |个人分类:音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吕乃基

近日,有意无意间看了一部电影《500年古典音乐演变史https://mp.weixin.qq.com/s/zeIDW8ST9NtB6wA_7O9jPQ)电影比较长,分几次看完。音乐界不乏此类制作,但这部电影颇具特色。

首先,两个多小时电影,无一句旁白,无一行字幕,仅以音乐及其流动诠释“演变”,给观众留下了自由品味的广阔空间

其次,虽无旁白和字幕,但500年间,音乐作品浩如烟海,选谁,选哪几首,以及选其中的什么乐句,体现了作者对古典音乐及其演变的理解。看罢听罢,感到,作者较为钟爱通俗小品。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多首入选,其他如相对边缘的哈恰图良,在寸金寸光阴的影片中居然也有两首,甚至还有意大利歌曲《登山缆车》。既然如此,限于篇幅,必然减少大部头作品的分量。譬如舒伯特的《未完成》、门德尔松的小协、贝多芬的小协和钢协《皇帝》、格里格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钢协、老柴的小协等均排除在外。里姆斯基入选《野蜂飞舞》,落选《天方夜谭》。可能是看漏了,影片中似乎没有提及舒曼、维尼耶夫斯基,以及圆舞曲大家莱哈尔。令人惊讶的是,影片提及圣桑,却未选《天鹅》!此外,影片提供了作品时间和作者像等方面的资料,也称得上是一大亮点。

顺着作者的意图,笔者感到,古典音乐演化之起点,15世纪的音乐大致可以说是神圣和拘谨,但也出现《绿袖》这样来自民间的旋律;之后走向通俗和直抒胸怀之路,如《致爱丽丝》,以及通往深邃与宏大,如《命运》交响曲。没有留意宗教主题是否延续。《绿袖》的旋律在影片最后再度出现,进入高雅艺术的殿堂,令人印象深刻。

恕笔者愚昧,未能从137分钟的影片中清晰辨认出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折,更不去说古典到浪漫的演变,萨蒂的旋律倒是独树一格,次之还有德彪西。

仅由单一的时间线索展示500年演化,难免陷入线性之虞。

行文至此,陡然发现,此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作某种测试,测试观众音乐素质的宽度和深度。

仅看了一遍,期间还中断数次,衔接处可能有遗漏。过些日子再看一遍。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1451977.html

上一篇: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五大区别——从“人文学科大都‘老生常谈’”说起(下)
收藏 IP: 117.89.54.*| 热度|

9 周忠浩 郑永军 郭战胜 刘钢 武夷山 杨正瓴 孙南屏 魏焱明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