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是一种通过分子间的电偶极相互作用,从激发态供体到基态受体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FRET技术因其高距离敏感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优点被广泛用于分子诊断和生物传感领域。结合显微镜和光谱学,FRET技术几乎可以用来感知任何感兴趣的目标,例如癌症标志物,病原体标志物,微生物,细胞,核酸,毒素,药物等等,为医学检验、药物发现、环境检测等提供了创新而强大的平台。基于此,Biosensors 期刊邀请了中国海洋大学邱雪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郭佳佳副研究员创建特刊“Advancements in Molecular Diagnostics and Biosensing: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FRET Technology”。本特刊将重点收录有关FRET技术在分子诊断和生物传感中的应用、进步和挑战的工作内容。特刊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开发用于核酸、蛋白质和小分子检测的新型FRET探针;
FRET技术与微流体和芯片实验室平台的集成,用于即时诊断;
FRET技术在传染病、癌症生物标志物和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基于FRET的生物传感器在实时监测生物过程方面的进展。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4月30日
客座编辑
邱雪 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
医药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 (青年专家),山东省优青,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一层次引进人才。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为核心技术,以传统荧光染料或新型纳米材料为载体,在均相、高灵敏的生物功能分子多组分同步检测技术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第一作者 (含共一) 或通讯作者 (含共通讯) 在Acc. Chem. Res.,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Anal. Chem.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有4篇论文作为封面文章发表;论文总引1300余次,谷歌学术H index 19;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1次,分会场邀请报告3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
研究方向:
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FRET):
1. 分子诊断新技术 (molecular diagnostics)
2. 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3. 新型光学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 (Nanobiophotonics)
4. 构象变化或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conformation change and interactions)
郭佳佳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创新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期从事纳米生物光子学和单分子荧光技术 (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单分子荧光时间相关光谱、荧光寿命成像) 的开发及其在重大疾病精准诊疗中应用的研究。2008-2015年吉林大学学士、硕士;2015-2019年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博士;2019-202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博士后。2021年10月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参与深圳市科创委重点研究计划等。现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Analytical Chemistry、JPCL、Smal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累计被引1500余次。
研究方向:纳米生物光学技术和单分子荧光技术的开发及其在重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了解更多特刊信息:https://www.mdpi.com/si/210265
进入期刊英文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biosensors
Biosensors 期刊介绍
主编:Giovanna Marrazza, University of Florence, Italy
期刊主要发表生物传感器及其技术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内容涵盖DNA芯片、微流体装置、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生物传感器制造、生物传感器材料、芯片实验室技术和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2023 Impact Factor:4.9
2023 CiteScore:6.6
Time to First Decision:17.1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6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